芍药怎么种植,高产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种植芍药需要选择地势比较高,并且排水量比较好的地方种植,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并且是沙子的土壤最好是土层非常厚的。芍药一般在秋季种植,8-9月播种更有利于它的生长,如果种植的时间太早,幼苗长出后很难越冬,容易冻伤甚至冻死。
芍药生长环境要求1、芍药喜欢有明亮光线的生长环境,它是可以略微耐半阴的,不过不能在光线太差的地方养护。
2、芍药适合在微湿的环境下生长,很害怕积水,所以在管理期间不可浇水过多。
3、芍药也是喜肥的植物,土壤里面要有充足的养料。在养殖期间,要注意环境的通风性,特别是在夏季,以免环境太闷热潮湿。
芍药种植时间芍药一般在秋季种植,8-9月播种更有利于它的生长。如果种植的时间太早,幼苗长出后很难越冬,容易冻伤甚至冻死。
如果种植的太晚,就会影响它生根,也对它的生长不利。另外,不要选择雨季种植,否则容易感染病菌。
芍药的种植方法1、首先要给芍药选择比较肥沃,但是又比较蓬松一些的土壤,土质要偏酸一点为宜。
2、一般它种植的最佳季节是在秋季,要给它选用花盆比较大的深的,一般每个花盆种两株左右就行。
3、种植之后要将土壤压实,然后浇满水,放在通风比较好的地方即可。
芍药种植步骤与图解1、繁殖
芍药可用分株、播种、扦插、压条等方法进行繁殖。其中,分备态株法是芍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从越冬芽充实时到土地封冻前均可进行。芍药须当年采种即及时播种,另外,以7月中旬截取插穗扦插效果最好。
2、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浓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前适应优质有机肥和复合肥等作为基肥,深翻、耙细整平后将繁殖好的芍药苗栽下。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栽植,宜早不宜晚,最迟不超过10月下旬。
3、栽种
栽植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穴深12厘米、直径20厘米;穴内先浇足水,水渗下后在穴底铺4厘米厚的腐熟厩肥,其上覆土4厘米厚,压实后将芍芽芽尖朝上放入穴中仿困源间,每穴放芍芽1-2个。栽后每穴培土10-15厘米高。越冬前要浇足防冻水。
4、田间管理
每年应中耕除草3-4次,以后每年在植株萌芽至封垄前应除草4-6次。夏季干旱时应中耕保墒;冬季结合中耕进行全面清园,以减轻病虫害。另外,从栽后第2年起,每年需追肥3次。
芍药高产种植技术要点芍药种子在8月中下旬采用成熟且饱满的种子,随采随播。如果暂时不播种,应立即用湿黄沙(每1份种子,3份沙),混拌置于阴凉通风处。
9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可用条播法,按行距20-25m开沟,沟深3-5cm,将种子均匀得撒入沟内,覆盖土1-2cm,稍微镇压。一亩用种量30-40公斤。
翌年4月上旬,芍药的幼苗出现时,要及时将盖草揭开,以利于幼苗的生长。由于采用的是种子繁殖的方式,苗株需要2-3年才能进行定植,生长周期较长,所以生产上应用得比较少。
芍药怎么栽培长得快芍药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中耕的时候需要较浅,以免造成伤根死苗。10月的下旬,地冻之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在根际培土,以利越冬。
在种植后的第2年5月上旬,将芍株周围的土,轻轻拨开,让根部露出一点点,晾5-7天,然后再培*拥根,可以提高地温,并杀虫灭菌,达到增产效果,但晾的时间不宜过长。
芍药栽培注意事项1、病害
主要是叶斑病,包括红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发病的高峰期在气温高且湿度大的夏秋季节,发病初期尺晌可用40%多菌灵800倍液喷施叶面防治,严重时用40%多菌灵500倍液每15天喷一次,2-3次即可防治。
2、虫害
主要是蛴螬和线虫。对于蛴螬在7-8月份盛发期可用30%的呋喃丹(5kg/亩)或50%辛硫磷颗粒剂(3kg/亩)或甲基异柳磷水剂,与有机肥或沙土混合成毒饵,均匀撒施,然后深锄即可。
线虫系根结线虫,传播性强,对芍药的危害比较严重,防治可用30%的呋喃丹颗粒剂25克/平方米,夏季多雨期均匀施于发生的地块,后深锄5-10cm,施药时,千万不可过深。
白芍的加工方法是
白芍的加工方法是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白芍的加工方法是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白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它味苦、酸,性微寒。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芍药,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握厅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数枚鞘状膜质鳞片。
叶互生;叶柄长达9cm,位于茎顶部者叶柄较短;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5~12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近革质。
花两性,数朵生茎顶和叶腋,直径7~12cm;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cm,宽1~1.7cm,绿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长3.5~6cm,宽1.5~4.5cm,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或粉红色,栽培品花瓣各色并具重瓣。
雄蕊多数,花丝长7~12mm,花药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钝圆;心皮2~5,离生,无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圆形,长2.5~3cm,直径1.2~1.5cm,先端具椽,花期5~6月,果期伏袭6~8月。
药材性状:
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段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踞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饮片性状:白芍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炒白芍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气微香。酒白芍形如自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
怎样加工芍药根
传统加工方法水煮芍药根去皮启缺切片晾干,也有硫磺熏制再干燥。这两桐旁模种方法对白芍质量有较大影响。可用刀刮去表皮,再切片晾局缓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