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芽苗菜种植 家庭如何养芽苗菜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喵喵汪汪

家庭芽苗菜种植技巧 家庭芽苗菜怎么种植

1、浸宏陵种时间:松信返柳的浸种时间为,冬春季浸种20~24小时,夏秋季浸种4~12小时。

2、播种用量:播种时,每盘的用种量为250-300克。

3、光照利用:房舍生产,光线较柔弱,散射光对松柳苗生长有利,如果用大棚生产,中午光线强,尤其是夏季,日光强烈,应该用遮阳网遮光。阴雨天揭去遮阳网。晴天时,早、晚不盖遮阳网。

4、温度:种植松柳苗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5℃,最高不能超过35℃。

5、湿度:最低不能低于75%(低于75%给地面空气中多喷水,增加湿度),如果湿度过低容易造成发芽不整齐、生长缓慢。湿度最高不能超滑绝饥过85%(如果超过85%要立即通风透气,降低湿度)。如果湿度过大容易造成烂苗、烂种现象。

6、水分:管理每天喷水2-3次,阴雨天少浇水,干燥天多浇水。苗高5厘米之前少浇水,长到5厘米之后多浇水,以盘内不积水为宜。

7、采收:当苗长到10厘米左右,顶部真叶刚展开,即可采收。

自己在家怎么种芽苗菜

芽苗菜培育技术:
一、培育过程
1、选豆:清水洗净,洗时注意将漂浮的豆子(绿豆,黄豆,豌豆)全部去除,这些漂浮豆未成熟或者已经变坏,发芽率极低。
豆芽
2、用缸,或大塑料盒,或其他容器(材料无所谓,干净即可,底部可排水),铺一层约5CM厚度的野斗指干净沙子,将洗净并已泡致膨胀开裂的豆子均匀铺一层在沙子上,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坏。豆子上再均匀覆盖一层干净沙子,厚度约为1CM即可。
3、每天浇水数次,保持湿度,但又不能让水份滞留。
4、数天后豆芽就会拱出来。在清水中将沙子洗去即可。
二、技术要点
1、清洗时去掉坏豆。
2、容器排水效果要好,千万不要让豆子泡在水中,但又要维持足够的湿度。
3、不要让豆子见阳光,否则马上变绿了。覆盖沙子可以避免阳光,如果不放心,可以用盖子盖住容器。
4、豆子发芽以后生长很快,因此,收获要及时。
三、注意事项
1,选豆:要选饱满无外伤的优良豆种,一般市面销虚上能买到的豆子都是被选种剩下的,所以生颂配出的豆芽很短就长根了!所以要精挑细选,一般一斤豆子能选出半斤左右好豆子!为省事,可直买种子商店的豆子。
2,不要让豆芽和阳光接触,这会让它提前出根变黄。
3,每天浇水要勤!每隔2小时左右浇一次,夜晚浇水,间隔最好不要超过8小时以上。
4,尽量不要用冷水,要用常温水。
四、推荐工具
水壶:密封好,透水性好,缺点:手动浇水。
豆芽机:可自动浇水。

家庭怎样种植芽苗菜

1、豆种的选择

绿豆可以选用市场购买的即可,育芽前要进行选种,除去破瓣的、干瘪的,虫蛀以及土等杂质,这是培育的第一步。

2、豆种的浸种处理

将选好的饱满的绿豆种子按1公斤水,1公斤豆进行浸种,水温可控制在20—23℃,浸种时间一般6—7小时,使豆粒充分饱胀,没有皱纹为止。

3、装入容器中进行培育

可将育芽的容器放在空气稳定处,不应放于通风的过道或露天的场所。同时,装入豆子后,要在豆子上面盖上纱布(或者用草袋、麻袋、毛布)多层;盖密。容器可以选用木桶,底部有孔,底板可以活动,以便于取豆芽及清洗,容器要干净,覆盖物也必须用开水洗净方可用。

4、淋水

豆芽生长必须有充足的水分,可以通过定时的淋水来供应水分,淋水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每次淋水时水量要多,应将整个容器内豆芽普遍淋到,使淋下去的水与出来的水温度一样。另一种方法可以将水灌满整个容器,然后放走水,这样重复二、三次即可。

淋水时应将培育容器上方的遮物揭开,淋水可轻匀淋完后要及时将遮盖物重新盖密。淋水时间一般4-5小时一次,无论白天、晚上都必须不间断进行。

5、采收:达到有真叶出现就应马上采收,如等根部长出较多的须根则是太老了。此外,培育过程不要见太阳光,培育完一次后要将容器用开水洗过,防止有病菌危害。

扩展资料

种植芽苗菜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据测算目前种植1平方米芽苗菜相当于种植一亩地的普通蔬菜,甚至更多。而且技术性能优势:可不分季节种植,生育期较短,效益高,技术操作简便易行,只要掌握好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可以天天下种,天天上市盯升渣。

香椿树嫩芽俗称"香椿头”,为中国特有的、具有天然香味的木本蔬菜,因其含有独特的芳香味挥发油,不仅口感香脆多汁,而且营养和药用价值也很高。据测定,香椿芽中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含量是其他蔬菜不能相比的。因此,民间古有"食用香椿,不染杂病”之说。

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未来的蔬菜业正在向营养型和保健型转化。香椿芽作笑指为一种名、稀、特、药食兼用的新型蔬菜,备受人们青睐。因此,利用设施进行反季节栽培的香椿芽将成为俏销商品,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上一篇:河南秋蚕养殖基地在哪 河南秋蚕养殖基地地址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