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养殖水蛭水里需要加盐吗 养殖水蛭水里需要加什么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黄金兄弟

怎样养水蛭?

(一)医蛭的饲养管理
(1)用新鲜的猪、牛的凝血块,于下午5~6点钟投放在池边,血块一吵冲哪半浸入水中,一半留在岸边,这样即可引诱医蛭吸食,又可防止水的污染。剩余的血块要及时清除,防止发霉变质引起污染。每隔5天投喂一次。
(2)水质污染变臭时,要及时换水。换水时不要大量或全部换水,以防温差变化较大,影响医蛭的消化能力或引发其他病症,要少量逐渐地换水,先放出少量旧水,再注入少量清水。
医蛭个体较小,作为中药使用饲养价判信值不大,因此其有关的养殖方法不多介绍。下面将重点介绍宽体金线蛭的饲养管理及注意事项。
(二)宽体金线蛭的饲养管理
(1)水质要求肥、活、清、含氧量充足。水肥度不够时,可将少量的牛粪或鸡粪等发酵后撒入池底,既保证了水的肥度,又使池底保持松软。但水不能过肥,过肥时,容易缺氧。发现水质恶化时,要及时逐渐更换以部分净水。为防止水质恶化,正常养殖时,注水和出水速度相均,使池水处于极微流的状态下。
(2)投喂食物。幼苗期即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向水面泼洒猪血或牛血,供小水蛭吸食,5月下旬后向水池中投放活的河蚌或田螺供水蛭吸食。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250克重的河蚌100只左右。投放量少,不够水蛭吸食,投放量多,易导致缺氧或与水蛭争夺空间,每半月向水面泼洒猪血或牛血一次,供水蛭吸食或河蚌滤食,每2个月补投河蚌30只。
(3)池水温度应保持在15℃~30℃,低于10℃时停止摄食,高于35℃时,表现烦躁或逃跑。水温较高时,可适量注水提高水位,以调节水温,也可增加换水量。
(4)防治农药、化肥及水质污染。宽体金线蛭的耐污性和抗药性都差,池水中含有0.28×10-6浓度的升汞或0.14×10-6浓度的硫酸铜即可杀死它,因此养蛭池周围的农田最好不打药并少用化肥。同时,不要有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渗入、排入养殖池内。
(5)注意防逃。条件不适时,水蛭会逃跑。要经常巡塘,发现逃跑水蛭要及时捉回并采取相应的防逃措施。对进入生石灰沟内死亡的个体要及时捡回凉干,备作药用。在阴天或雨天注意巡视池周,防止水蛭大量逃跑。
(6)设立围网,防止蛙、蛇、鼠类捕食。为防止鸟类特别是水鸟捕食,可在池周围设定1~2个稻草人恐吓。
(7)保持水边土壤湿润。特别在4~5月份,水蛭正处于繁殖季节,要经常在岸边喷水,保持土壤潮湿,防止土壤干燥和板结,为水蛭的交配、产卵创造良好的条件。
(8)冬季越冬期间要防止水蛭受冻害。水蛭多在浅土或枯草树升码叶下越冬,很易因突变的寒冷天气受冻而死。为此,越冬时在池边近水处加盖一些草苫或玉米秸秆等,并适量提高池水的水位。
一般经过6个月的生长,早春放养的幼苗到10月份即可长成与成体一样大小,然后就可捕捞加工了。需要留种时,选择个体较大,生长健壮的留种,一般每667平方米留种15~20千克即可。将留下的水蛭种集中放入到育种池中越冬,越冬前要把水放掉,池面和池周围加盖草苫或秸秆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带冰越冬,但一定要将池水适当加深,防止完全结冰冻实。

水蛭的养殖方法

  养活水蛭并不难。要养出好效益却不易。水蛭原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人工养殖时,若小环境、小气候不予配合,生长必将受阻。缸养、小池水体养殖,很难形成效益。水蛭有自己的固有习性,在,驯化工作刚开始,其野生习性还无法改变。水蛭对化肥、农药、盐、碱、酸、水温、容氧及天气的骤变等很敏感,任何不适都会引起逃逸,逃不掉时,也只能勉强生存。
  刚建好的砖砌水泥池,不能立即数弊投放种苗。新建水泥池,其池体的碱性物质(硅酸盐水泥、氢氧化钙等到)需经过长时间(20天左右)的淡化后才能投入种苗。
  新建的养殖池,不能一次性投足种苗,只有待养殖池总体环境条件趋向食物链综合平衡以后,才能逐步加大投种量。不能机械性地认为每平方米可投放多少公斤或多少条,投放量应根据养殖池具体条件与水蛭生长状况之间的平衡而定。
  选种。对一些残伤、形态不正、杂种、病态等水蛭种苗,均应剔除。对受内、外伤的水蛭,如果—时还识别不出来,可暂养2—3天后再鉴别。要想在投种一年之内就有好收成,必需选二龄以上的健壮水蛭作种苗。种蛭的体越大越健壮,产卵量、孵化率和成活率越高,五龄以上的好,但样的老蛭已不多见到。
  血块对水蛭并非是唯一的敏感饵料,当水蛭处于饥饿状态时,可食之物都会被吞食。血块未经处理有可能污染水质,且成本也较高,使用时应全面考虑。
  水蛭的食性很广,螺、蚌、贝及其幼体等底栖软体动物,鱼虫、水蚤等生物,水生菌丝体藻类以及营养丰富的腐殖质等,都是它的食物。水蛭与各水生物之间互依共存,只要做好前期工作,再经常投以发酵的动物粪便,加上阳光、空气和水,就能获得食物链的良性循环,保证充足的食物供给。这样成本低,效果好,又能优化生态环境,比按时投食、换水更为主动、方便。
  食物链匹配得合理,则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浮游及底栖动物等生长也快,水蛭的放养密度就能提高。根据我们的经验,亩水面投种苗50-80公斤,食物链完全能保持良性循环。
  作为对主体食物链的补充,可投喂一些人工饲料,畜、禽、鱼饲料,均可选用。可根据成本,季节和养殖池的理化性养与养殖密度之间的动态量比关系来确定投喂量,例如水温在
  22-27℃的水蛭旺食期,若水质清新,就可多投饲,时间可在水蛭晚间出动觅食之前,否贝峨适当少喂些。
  养殖池中投放石块、树枝等不是好办法,更不能乱投,以免产生副作用。养殖池中的形态物质要有序布局,应以有利于各种作业的方便、省工、省时、省力和高效为原则。
  养殖池中除设置岸坡,岛滩和种草植树之外,还应设置浅水区和深水区。这样,对生态养蛭更为有利,且克服了单纯设定水深度的局限性。
  水蛭的繁殖因时间、地区、季节及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长江中下游,4月份起,会有部分水蛭择近水边浅土层中造穴产卵,5-6月是孵化期,在这段时间,需在滩坡处给予安静的环境条件。饱食后的水蛭,白天多以穴型兆居为主。摄食不足时,会暂栖于水生植物间,或吸附于池壁等处,凭借其灵敏的嗅觉和听觉,会随时快速地出击猎食。
  在目前,人工养水蛭应以生态养殖法为主,有条件的可用大棚温室作养殖试验和驯化试验。养殖池中,至少要有1/2以上的区域面积植物化。
  作为副业,在茭白田、茨菇地、藕池、稻田等地养水蛭也是—种可取的增值方法。
  一、水蛭的历史行情回顾从水蛭的1998年算起,当时仅有7—8元,到下半年开始上涨,在1991年2—4月到第一个高峰,最高时为150元。之后,回落到65—70元,到1997年的六年间,在70—80元之间震荡。三年后的2000年,涨价风潮时升至200—220元的高价,出现第二次高峰。进入本世纪,2002年2—3月时跌到150—160元的低价,以后步步回升,2004年下半年攀升到270—280元,刷新历史高价。在高价持续至2005年的4月份。然后缓缓下滑到2007年上半年低时的160—170元。从水蛭的历史行情分析到,一每个波动的周期的低价和高价都在升高;二高价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二、水蛭的产量1、水蛭的野生资源蛭类中大多数种类营半寄生生活,有些品种幼时捕食,成年后吸血生活。蛭类生活的寄主往往是一类,而不是一种动物。如医蛭类水蛭对所有脊椎动物的血液都喜吸食。在陆上,依靠前后吸盘的交替附着卜毕租身体的纵肌与环肌的拮抗性收缩作尺蠖式移行,行动敏捷。幼蛭摄食浮游生物,不吸血时以小型昆虫,蠕虫,螺蚌的幼体为饵料,也吸食泥面腐殖质,食性较杂。水蛭吸取人畜血液时,吸盘中首先释放出抗凝血的水质素,顺利吸食寄主血液。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水蛭生命力旺盛。水流干涸后,有些种类可以潜入泥底穴居,损失40%的体重也能生存。水蛭横向切断后,能从断裂部位重新长出两个新个体。这是水蛭特有的再生能力。水蛭适应性强,耐饥能力强,具有极强的抗病力,水流缓慢的小溪、沟渠、坑塘、水田、沼泽及湖畔,温暖湿润的草丛是水蛭栖息、摄食和繁殖的场所,在全国大部地区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均有生产,但主要产于北纬32—38°之间,这个范围最适合水蛭的生长。如江苏的太湖、洪泽湖、高邮湖、微山湖,特别是淮河以南大江大湖流域分布很广。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快速发展,但都是粗放的,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的。农民种植作物,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的土质发生改变。益虫益鸟减少,虫灾严重已是十几年的事实;大量的工业污水到排放,多数河江湖已被污染,水质恶化。今年的太湖水藻泛滥就是缩影。水蛭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加上一些河流、湖泊干涸更是加剧野生资源的减少。这一方面。二是水蛭一般要三龄才能性成熟,才具有繁殖的能力。每年春秋两季,水温超过15度时交配,20度左右时爬上岸,在离水面30厘米处的湿土上产卵。此时,也是人们捕捉水蛭的时期。在利益驱使下,大小一起的掠夺性捕捉,造成群体减少,多年后繁殖量下降。一些产区可供商品量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东北小水蛭,今年新货入市量,较2006年明显减少。2、水蛭养殖状况水蛭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每条种蛭均可繁殖,每年可繁殖2—3次。水蛭适应性强,耐饥能力强,具有极强的抗病力,不断有报道说可以人工饲养水蛭,且不受地区条件的限制,可池养、坑养、缸养、桶养等。但是多年以来不见养殖品大量上市,倒是有商家虚报养殖效益,借此收购野生幼水蛭,倒卖水蛭种苗,获取非法收入,而被骗的养殖户收到可观效益的寥寥无几。水蛭养殖在技术仍需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大规模发展,批量上市需要更长的时间。难以弥补野生供给量的下降,缓解未来供给转紧发展趋势。可见,以上是近两年水蛭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水蛭产量的下降不是近两年的问题,恢复起来比较缓慢。估计2007年产量在200一250吨之间。三、水蛭的销量水蛭是特种药用水产动物,在医学上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入药可治疗多种疾病。具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用于血瘀闭经、跌扑损伤等。近几十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水蛭素,能抑制血酶的活性。水蛭素抑制凝血酶,即阻止了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也蛋白,从而抑制了血栓的形成。水蛭体内所含分有助于断肢再植的血循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消除后遗症。利用水蛭的这一特性,用它来吮吸外伤病人的脓血,达到清理瘀血的目的;研究证明,水蛭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具有特效。如山西、陕西、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广东、香港等地制药厂大量使用水蛭生产的欣复康溶胶囊、速溶治栓汤、韩氏瘫速康、活血通脉胶囊、逐瘀活血胶囊、舒血通注射液等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成药。2008年4月份统计,约有80家药厂在开发类似的药品。但是从这三四年,各市场销售情况分析,水蛭炮制的质量不一,和东北小水蛭的冲击,走销时快时慢,它的销量并非一些报道的产量有大幅度的增加,对年销量有多种说法,估计在300—400吨之间。四、水蛭的后市水蛭在近二十年的历史行情中,价格上涨了十几倍,尤其近几年水蛭价格多有波动,其中不乏人为炒作的因素。水蛭未来市场采购的商家增加,拉动近期行情发展,在一些利好因素影响下,一些产地商家持货惜售,认为产量下降后市仍有上涨的空间。只是现在水蛭的产量、销量都发生了变化,价格与其价值是否相符呢?也是影响后市行情发展的一方面。所以2008年是水蛭行情发展的关键的一年,有可能迎来一个新的高峰。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药厂也越来越重视药理的研发,因此,水蛭的养殖也开始品种化。菲牛水蛭的药用价值的发现,可能会引发一场水蛭养殖业的变革。

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如下:

一、建设饲养池

1、对池塘、沟渠进行改造,以便当作养殖水蛭的饲养池,若要人工建造,桐带顷则饲养池的高度应为2米左右,宽度为3米左右,水深为1米左右,长度不限。

2、饲养池的排水口、进水口要用网布做成护栏,避免水蛭逃跑。

二、养殖要求

1、养殖期间,每亩饲养池可投放幼水蛭8万条左右,种水蛭可投放20公斤左右。

2、池塘底部要放置一些树枝、石块,同时还要种植适量的水上植被,比如水草、蒲草、莲藕、茭白等,以便为水蛭提供栖息、产卵、遮阳场所,为水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饲养池中可以泼洒一些局陆粪水,这样既能调节水质、培养浮游生物,又能增加池塘底部的腐殖质含量,利于水蛭生长。

三、日常管理

1、养殖期间应控制好水质,禁止在池塘的进水口处使用农药、化工品,避免水源受到行橡污染。

2、水温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温度过低的井水不宜用来养殖水蛭。若使用泉水,则要等水温上升后才能放入池塘(碱性过重的泉水也不能用来养殖水蛭)。

3、进入夏季后需密切关注水温的变化,若水温过高,则水蛭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太阳直射水面时会导致水温上升,建议在池塘旁边种植一些遮阴植物,并增加换水次数,使水温保持在15-30℃。

四、饲料管理

1、养殖期间,可投喂贝类、草虾、螺类、动物血液等,投喂量不宜过多。

2、每100平方米水面可投放5公斤左右的田螺,每周可向池塘内投放带有禽畜血块(不用添加食盐)的木块,血块的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天。

五、繁殖管理

1、水蛭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繁殖能力,5月份初至9月份是它们的产卵期,卵经过20天左右便可孵化。幼水蛭在饲养得当、营养充足、水质较好的条件下每个月可增长2厘米左右,到了秋季便可变为成蛭。

2、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水蛭通常会在5月份初开始产卵茧(5月份中旬为繁殖高峰期),一直持续到6月份中旬,产卵茧期间要保持安静,不可在岸边走动或发出震动声,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逃离,导致繁殖失败。

3、水蛭产下卵茧后可收取至其他池内进行养殖(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让卵茧在穴道内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大概经过11-15天便可孵出幼蛭,刚孵化的幼蛭与成体较相似,颜色多为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7条细纵纹,颜色多为紫灰色。

上一篇:桂皮栽培技术 桂皮种植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