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温室鳖养殖技术与管理 温室鳖养殖周期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大家庭

温室养殖甲鱼怎么养?

温室甲鱼养殖技术:温室甲鱼池建设、甲鱼种苗选择与放养、温室内温度的控制、温室甲鱼池水质的调控、甲鱼病害的控制等,详细的请下面。

一、温室甲鱼池建设

甲鱼池应建造在阳光充足,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既交通方便、接近电源,又离水源近而无污染。甲鱼池的土质应为粘土或壤土,有利于保水,如用易渗漏的沙质土地,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水源水质必须良好、洁净,没有受到工业、农田农药污水污染。河、湖、水库水最好,井水要通过晒水池提高水温。

甲鱼场应靠近饲料源,如附近有肉类、鱼类加工厂或水生动物资源(螺蚌等)丰富,可利用其内脏等废弃物及鲜活天然饵料养甲鱼,降低成本,且根据养殖对象不同而分别设计。甲鱼虽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因而水质好坏对甲鱼生长十分重要。幼甲鱼宜保持水深0.3~0.4米,每隔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3,水色以绿色状态为好,使其相互隐蔽,减少互伤机会;也可在水中放少量水浮莲、水葫芦等绿色植物改善水质。成甲鱼池每4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1/4,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肥度适当。温室养殖甲鱼,因室内气温较高,应注意通风换气,并加强水质的调节和饲料的合理投喂。

二、甲鱼种苗选择与放养

1.苗种选择

稚鳖应选择健康、无伤无病、种质优良的品种,其规格整齐,要求每只体重在3.5g以上,且活力强、反应快。不要购进未经海关检疫的境外鳖苗。

2.鳖苗的消毒

鳖苗在放养前必须先进行体表消毒,方法是将鳖苗放在塑料盆中,用浓度为1.5%~2.0%的食盐水浸泡7分钟~8分钟,且浸泡水体以淹没鳖苗背部为宜。

3.合理放苗

放苗后应及时投喂,可用稚鳖饲料。第一次投喂开口饵料中最好添加10%~15%的鲜活水蚤(红虫)或鸡蛋黄,方法是在放养池中直接开食,以减少鳖体损伤,也可以使鳖体在池中早开食、早适应、早生长。合理的放养密度也十分重要,一般体重为3.5g~15g稚鳖的放养密度为50只/平方米~80只/平方米;12月至元旦前后,体重为15g~50g幼鳖较适宜的放养密度为25只/平方米~40只/平方米;元旦至翌年2月,体重为50g~150g幼鳖的放养密度为15只/平方米~30只/平方米;2月至6月,体重为150g以上的鳖体放养密度为10只/平方米~12只/平方米。

三、温室内温度的控制

水温在30℃~32℃内为甲鱼最佳的生长环境。当水温高于20℃时,甲鱼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若水温低于最佳温度时,鳖体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水温高于最佳温度时,由于鳖体活动量增加,也会降低饲料转化率。温室内的气温一般控制在33℃~35℃,且应尽量保持恒定。

四、科学合理地投喂

1.投喂方式

水下投喂适合甲鱼的摄食习性,使其摄食速度加快;同时,采用软颗粒饲料投喂比块状饲料投喂能减少饲料的浪费。

2.投喂量的控制

甲鱼受环境变化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水体环境变化和用药时应考虑对甲鱼的影响,必须及时调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投喂量在30分钟内吃完为宜,若水上投喂一般掌握投喂量在1.5小时~2.0小时内吃完为宜。另外,甲鱼生长应追求一种平衡,不能以增大投喂量来达到加快其生长的目的。甲鱼过量摄食,其生长过快,容易导致甲鱼生理负载增加,引起内脏受损而诱发内脏疾病。一般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掌罩察碧握在鳖体体重的2%~4%干料为宜。

3.饲料的选择

甲鱼养殖中,饲料的成本占到40%左右,饲料的投喂与选择饲料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养殖成本的高低,故而应选择大型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质量稳定的全价配合饲料。养殖生产中,在配合饲料中添加10%左右含维生素、纤维较多的无公害蔬菜,如青菜、胡萝卜、南瓜等,可以起到帮助甲鱼消化,降低饵料没激系数,增强鳖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五、温室甲鱼池水质的调控

1.pH值池水要控制在微碱性,且在微碱性条件下水体中的致病菌不易生存;将池水pH值控制在7.5~8.0之间会降低甲鱼的发病机率。生产中,可以使用生石灰来调节水体pH值,一般用量为15ppm~20ppm;过高的剂量会增加刺激性,引起甲鱼的应激反应;也可以采取小剂量、多次使用的方法,效果较好。

2.水体透明度以25cm~35cm为宜,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

3.溶解氧物举

甲鱼是以肺呼吸的两栖爬行类动物,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靠辅助呼吸器官吸收水中的氧气。养殖水体若长期溶解氧含量不足,有可能引起甲鱼低溶解氧综合症,血管输送氧气能力下降,生长削弱,组织受损,并对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增加。养殖中,常用充气的方法改善水中溶解氧,同时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含量与氧化有机质。日常管理中要保证充气设施的畅通,并根据水体状况调整充气时间的长短,并注意固定充气时间,使甲鱼形成习惯而减少惊忧。

4.水质培养

应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体可以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也可以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它方面的投入。一般条件黑暗的温室可用光合细菌或芽胞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的氨态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时分解有机质和其它有害物质;采光条件较好的温室可采用EM复合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体中有益藻类,以创造水体平衡。生产实践证明,使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是改善水质、净化底质及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操作的同时应减少换水次数和数量,以节约水电费用。

5.排污与换水

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有良好聚污能力的池体采取定期排污的方法效果显著。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法,但频繁换水一方面费用太高,另一方面换水容易破坏原有水体的生态平衡,因此,换水应根据水体情况决定换水量的多少,采取必要的少量换水可以避免大量换水。

六、甲鱼病害的控制

根据甲鱼不同生长阶段的发病特点,结合日常观察是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一般稚鳖要先用3‰的食盐水和2‰小苏打水浸泡20分钟后入池;鳖种在体重达到50g以前应谨防霉菌病的发生,此阶段应以迅速培养稚鳖体质、避免机械性损伤作为防病工作的重点;体重为50g~100g幼鳖要谨防白点病的发生;体重150g至成鳖阶段要谨防疖疮病的发生。

平时每隔15天~20天消毒水体1次,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溴氯制剂、光合细菌及EM菌等交替消毒,同时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1‰~2‰的维生素C、氟苯尼考、免疫多糖等,以增强甲鱼的免疫力。发现疾病应立即查明病因,根据症状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及时治疗。提倡用微生物制剂和中草药来替代抗菌素以控制甲鱼疾病的发生。

温室甲鱼养殖方法

  甲鱼温室养殖是整个甲鱼养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因此,做好甲鱼的温室养殖工作对提高整个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温室甲鱼养殖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温室甲鱼养殖方法:鳖池清整消毒

  甲鱼经过8-10个月的温室养殖,室内鳖池已富集了各种致病及残饵、粪便等有机残物,因此清理消毒鳖池极为重要。池中的沙最好换掉,不能换的或无沙池也应反复冲洗和消毒。使用前10天放水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强氯精或二氧化氯等全池泼洒,以杀灭病菌。多年养殖的老温室最好再进行空间消毒,以防病原在空间传播。具体可用固体甲醛(4-5克/立方米),将其放在铁桶内安置煤球炉上缓慢加热,使受热后产生的甲醛气体弥漫整个温室空间,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甲鱼的苗种选择与合理放养

  1、苗种选择。稚鳖应选择健康、无伤无病、种质优良的品种,规格整齐,要求每只在3.5克以上,且活力强、反应快,不进不养未经检疫的鳖苗。

  2、鳖苗的消毒。放养前必须先体表消毒。方法:鳖苗放在塑料盆里,用1.5%-2%的食盐水或15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浸泡8-10分钟,浸泡水没过鳖苗背为宜。

  3、合理放苗。放苗后应及时开食,可用稚鳖饮料。第一次开食饲料中最好添加10%-15%鲜活水蚤(红虫)或新鲜猪肝。方法可在放养池中直接开食,可减少鳖体损伤,使它在池中早开食、早适应、早生长。合理的放养密度也十分重要,不要盲目的追求高密度。一般稚鳖的放养密度掌握在20-35只/平方米。

  4、稚鳖放养操作要点

  分两种情况:

  (1)放养前5-7天,加水20-25厘米,第一天,水体泼洒甲醛每立方米80-100克。到第三天,水体再泼洒五倍子,每立方米20-25克(煎40-60分钟)加肥水素20-25克/立方米。放养前一天的晚上泼洒盐酸土霉素每立方米3-5克加戊二醛每立方米2克。

  (2)如果放养时间较紧,只有3-4天就要放苗,那么加水20-25厘米,第谈含一天,水体泼洒季胺盐碘每立方4-5克。第二天,水体泼洒五倍子,每立方米20-25克(煎40-50分钟)加肥水素每立方米20-25克。放养前一天泼洒戊二醛每立方米2克加盐酸土霉素每立方米8-10克。以上处理主要是为了将水体调到理想的肥度,防止稚甲的白斑、白点、水霉、腐皮、烂脚、寄生虫等因为水体带有各种病原菌和偏瘦诱发的疾病。如果水体肥度不大理想可以在稚甲放养后两到三天加泼1-2次五倍子和生物肥水素。

  温室甲鱼养殖方法:室内温度的控制

  甲鱼在水温30℃-32℃内为最佳的生长环境。在水温高于20℃时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若低于最佳温度时,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饵料转化率低;若水温高于最低状态时,由于甲鱼活动量增加轿侍,也会降低转化率。室温一般控制在33℃-35℃,尽量保持恒定。

  温室甲鱼养殖方法:科学合理地投饲

  1、投饲方式

  分为水上和水下两种投喂方式相。按理水下投喂适合甲鱼的摄食习性,使吃食速度加快;采用软颗粒投喂比块状投喂能减少浪费。

  2、投饲量控制

  甲鱼受环境变化影响很大,当气温、水体环境变化和用药时应考虑对甲鱼闭侍吵的影响,须及时调整投饲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在30分钟内吃完,水上投喂一般掌握在1.0-2.0小时内吃完。另外,甲鱼生长应追求一种平衡,不能以增大投喂量来达到加快生长的目的。过量摄食,生长过快,易导致甲鱼生理负载增加,引起内脏受损而诱发内脏病。一般甲方饲料投喂应根据甲鱼规格大小,按一定比例投料,使甲鱼健康稳定地生长。饲料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日投饲量掌握在2%-4%干料。

  3、饲料的选择

  甲鱼养殖中饲料成本占到40%左右,饲料的投喂与选择的饲料的品质好坏直接决定了养殖成本的高低。应选择大型正规厂家生产质量稳定的全价配合饲料。大型厂家的技术与设备决定了饲料的科技含量与品质。养殖生产中,在配合饲料中可添加10%左右含维生素、纤维较多的无公害蔬菜(如青菜、胡罗卜、南瓜等)对帮助消化、降低饵料系数与增强鳖的抗病能力有较大的益处。

  温室甲鱼养殖方法:水质的调控

  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重要条件。水质调控得好坏,决定了甲鱼养殖的成败。

  1、pH值

  甲鱼池水体要控制在微碱性。在微碱性条件下致病菌不易生存。将pH值控制在7.5-8.0之间,可用生石灰来调节。过高剂量会增加刺激性,引起甲鱼应激反应。可采取小剂量、多使用方式调节。

  2、透明度

  不宜过清,以25-35厘米为宜,水色黄绿色或茶褐色。

  3、溶氧

  甲鱼虽然主要是以肺呼吸的两栖类爬行动物,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和阵闷的空间,靠辅助呼吸器官吸收水中的氧气。若长期溶氧不足,就有可能引起甲鱼血管输送氧气能力下降,生长削弱,组织受损。养殖生产中常用鼓风机充气的方法输送水中溶氧,同时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含量与氧化有机物质。

  4、水质培养

  应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体能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建立水体的微生态平衡是水体控制的重要手段。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它方面的投入。一般黑暗温室可用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分解有机质和其它有害物质。采光温室可采用EM复合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中有益藻类来创造水体平衡。同时可减少换水次数和数量,节约水电费用。生产实践证明,使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是改善水质、净化底质及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

  5、排污与换水

  定期排污是改善水质的有效手段。一般有良好的聚污能力的池体,采取定期排污的方法效果较好。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法,但频繁换水一方面费用太高,另一方面换水应根据水体情况决定换水量的多少,必要的少量的换水可以避免大量换水。

周期缩短养殖甲鱼效益好,甲鱼的养殖周期是怎样的?

周期缩短养殖甲鱼效益好,甲鱼的养殖周期是怎样的?

龟的养殖周期有多长?养龟的周期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设定值,它会根据不同的方法而有所不同,通常在温室法中龟可以在8-10个月释放,如果使用池塘法,养龟的周期大约是启卖源三年。缩短龟培养周期的方法海龟养殖效益好。但这个周期太长了。

有什么方法可以缩短它呢?以下是一些迄今为止比较成功的方法:加强龟类养殖,促进龟类提前繁殖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池水放浅,提高水温;在水面上放置一块木板可以增加海龟晒太阳的机会,从而提高它的内部温度,从而增加食欲。通过控制温度来孵化小海龟龟蛋孵化一般需要20天左右。如果将孵化温度保持在32摄氏度,龟蛋可以提前两天孵化。确保小甲虫需要的温度,以促进其正常生长一般来说,最合适的温度对于年轻的海龟文化是超过25℃,但在初夏,深秋,水的温度通常是低于这个数字,最有效的方法是暂时集中年轻的海龟,人工气候变暖,维持正常水温下的增长率。

充分利用温泉水和工厂未污染的备用热水养龟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只要把诱饵跟上来,同样可以正常生长。没有温热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塑料温室的配亮采悄态光的热效应功能。有效延长龟类生长季节。喂好海龟。龟在产卵期和冬眠前,要饲喂新鲜、营养价值高的全价饲料,并适当增加摄取量如果水中有机物过多,请及时更换水。

不要吓那只乌龟。龟冬眠期间,不要让人畜经常在鱼池边走动,以免使龟受到外来惊吓,影响龟的正常冬眠。加强对海龟的管理。对于已失去入水能力的海龟,应先选择阳光温暖的地方让它晒太阳,待其恢复活动能力后,再放入水族馆中。

上一篇:梨树地养殖什么好养活 梨树地养殖什么合适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