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斑点叉尾鮰养殖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视频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只因有你

斑点叉尾鮰能长多大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在我国某些地方是一个热点的养殖品种,经济效益也不错。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斑点叉尾鮰能长瞎纤升竖帆多大,了解一下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1、斑点叉尾鮰能长多大

性成熟年龄为4龄以上,人工饲养条件好的少数3龄鱼可达性成熟,性成熟鱼体重为1000克以上。在池塘养殖中常见体长超过53cm,体重超过1.5千克的个体。在美国有报道最大成熟个体鱼体全长为1270mm。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第一年体长可达18-19.5cm,第二年可达26-32cm,第三年可达35-45cm,第四年可达45-57cm,第五年可达57-63cm。

2、斑点叉尾鮰的繁殖方法

通常斑点叉尾鮰产卵温度范围为21-29℃,最适温度为26℃,水温超过30℃不利于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鱼苗成活。在长江流域斑点叉尾鮰的繁殖季节为6-7月。体重(或年龄)较大的比体重(或年龄)较小的其产卵季节要早些。产卵时,每尾鱼通常以尾鳍包裹对方头部,雄鱼剧烈颤动鱼体并排出精液,与磨老此同时,雌鱼开始产卵。卵受精后发粘,相互粘结而附于水池底部。

3、斑点叉尾鲴的单养技术

在池塘中单养斑点叉尾鲴,应保证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质不受污染。水深1.5-2米,面积0.2-0.3公顷。经清塘后,于开春时节,每0.07公顷放养体长7-12厘米的鱼种800-1500尾,并搭配放养体长20-23厘米的鳙鱼10尾和13-16厘米的鲢鱼10尾,以调节水质。饲养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新,每10-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3-1/2),用人工饲料投喂。

4、斑点叉尾蛔是否可以混养

凡主养四大家鱼的池塘,均可混养斑点叉尾鲴。但最好选择水质较清的池塘,每0.07公顷可混养体长10-12厘米的斑点叉尾鲴50-100尾。放养后可适当投放人工饲料。一般成活率在50%-60%,混养10-12个月,平均尾重可达0.5-0.7千克。混养时,要适当减少鲤、鲫、罗非鱼和草鱼的放养量,以免与斑点叉尾鲴争食。

钳鱼怎么养时间活得长

,又叫,因其肉厚无刺,皮滑肉嫩,肥美味浓,钳鱼的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大鲜、大补的特点,通常用来做成煲仔菜,尤适合用榨菜来焖制,以吊出其鲜味,吃时钳鱼鲜美嫩滑,别有一番滋味。

钳鱼就是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鲇),它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斑点叉尾鮰喜欢群居于阴暗的环境条件下,适温范围0-38度,5度开始摄食,适宜生长温度18-30度,pH6-8.5,溶氧3毫克/升以上。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生长迅速,一般第1年可长至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第二年可长至体长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体长5-6厘米以前是幼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体长10厘米以后至成鱼阶段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昆虫、动物性饵料等有机碎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摄食配合饲料。

斑点叉尾鮰既可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水库等大水面放养,同时也是高密度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及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我国目前斑点叉尾鮰的成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

池塘养殖

一、鱼种放养

池塘面积要求3亩以上,水深1.5米以上,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每10亩配备增氧机1台。鱼种放养前用、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养殖方式可以分为池塘单养和池塘混养两种。

斑点叉尾种放养规格为15-20厘米,其他品种放养规格为每尾30-50克。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翌年2月,或在秋季将斑点叉尾鮰鱼从大规格鱼种培育神腊池直接转入成鱼池养殖。

二、日常管理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及活动情况。

科学训练。每次出池搬运或过筛前,必须进行训练,否则易因受伤而造成大量死亡。训练的方法与家鱼的训练操作相同。第1次拉网上箱,不作任何操作,下午即放回原池。第二天上午再拉网上箱,下午即可过筛或搬运。操作结束后用2%-3%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2-3天,每天l次。

调节pH。每半个月用50-10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H至微碱性,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生长。

控制水位。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l米。冬季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

加注新水。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要经常加注新水,可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厘米。维持透明度20-25厘米。

定时增氧。通过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的溶氧,以分解、散发有毒气体;提前偿还氧债。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一般为晴天中午开,次日凌晨开,阴雨连绵或水肥需预防浮头在当天后半夜开。

预防疾病。在鱼病流行季节要提前预防。外泼内服结合使用,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常用的体外泼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内服药物有土霉素、等。

网箱养殖

一、水域选择与网箱结构

水域选择。要求交通方便、水面宽阔、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无污染、微流水,透明度大于1米,水深4米以上,pH6.5-8,溶氧5毫克/升以上,袜谈网箱面积与水域面积比大于1:300。

网箱结构。网箱排列为“非”字型,每亩网箱组装成1排,各排间距100米以上,为适应水位变化,以浮动式网箱较好,网箱规格为3米×4米×2.5米的敞口式五面体网箱。

大规格鱼种培育。鱼种入箱前将准备放苗的新网箱放入水中浸泡7-10天,以着生附着物,减少箱体对鱼体的,鱼种入箱后即尽早喂食,投喂适口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开始时在箱中央距水面50厘米处悬挂直径为1米的圆形饵料台,使鱼慢慢到台上集中摄食,利用投饵措施对其进行摄食驯化,浮到水面抢食后,取走饵料台。一般7月进箱的体长5-6厘米的鱼种经过8、9、10三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重可达到50-100克,且越冬成活率高。

鱼种进箱时间以水温15度以上较为适宜。此时,鱼仍处于摄食生长阶段,恢复快,病害少,成活率高。切忌在越冬期间水温较低时运输鱼种。此时鱼活动量少,进入网箱后鱼一方面处于游好滑停食、半休眠状态;另一方面为适应水体环境及抗风浪影响,体力消耗很大,不易恢复,发生鱼病不易治疗,高。

二、日常坚持24小时值班,每天记好养殖日记(包括水温、饲料投喂量、鱼摄食及活动情况、死鱼情况),以便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送岸边深埋。

每10天拉动网箱锻炼1次,以增加鱼的活动量,增强体质,同时抽样称重,并根据鱼的生长情况调整投饵数量。

定期洗箱换箱、清除网箱的附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斑点叉尾鮰为鲶形目鮰科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指歼原产于北美洲,自1985年从美国引进原种进行驯化,于1989年繁育成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吧!

斑点叉尾鮰生长习性:斑点叉尾鮰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均能产卵于岩石突出物之下,或者淹没的树木、树桩、树根之下或河道的洞穴里,喜欢在阴暗的光线条件下集群摄食,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惯,水温4~5℃开始摄食,39℃时停食,生长温度为5~36.5℃,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溶氧3毫克/升以上较好,低子0.8毫克/升时出现浮头,0.34毫克/升时窒息死亡。正常生长的ph值为6.5~8.9。池养条件下第1年长至13~35厘米,第2年35~45厘米,第3年达45~57厘米。

斑点叉尾鮰的水源要求:斑点叉尾鮰育苗常用的水源有地下水和地表水。一唯如冲般来讲,地下水是斑点叉尾鮰繁殖孵化的最好水源,因为地下水通常没有悬浮物、未受污染,也不存在病原菌,水温和水化学成分相对较稳定。地表水包括溪流、江河、池塘、湖泊和水库,无污染的地表水作为水源要优于地下水。

斑点叉尾鮰的水温要求:鱼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的适宜温度为26~28℃,如果水温过低鱼卵孵化期就会延长橡神,而且低温时真菌会大量繁殖,影响卵的正常发育。如果水温太高,鱼苗畸形率就会上升,而且水温超过28℃,鱼卵和鱼苗极易患上细菌病和病毒病,因此选用孵化水温最好控制在27℃左右。

斑点叉尾鮰的溶氧要求:孵化用水溶氧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除了水源进入孵化池之前要充分曝气外,孵化池中还应架设充气设施,不断充气,并且使孵化池水保持循环状态。

上一篇:鸡尾虾的养殖视频 鸡尾虾的养殖水温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