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养殖早期水质管理方案 养殖早期水质管理办法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爱你直到亿万年

池塘养殖水质管理,该如何进行?

水质管理方法一般要以防止水质恶变为主导,整治水质恶变辅助,防胜于治。

1、有效的散养方式:

吃肉食性鱼和滤肉食性鱼配搭有效,放养密度适度。相对密度过小,不可以灵活运用水体,生产量低效益低;相对密度很大,导致溶氧不够,毕扒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钠较高。水塘的载鱼里一般为750-2500Kg/亩,多种多样鱼种的群养水塘,放养密度可超过单养一种鱼或群养类型少的水塘。



2、恰当的精饲料挑选和投喂。

挑选氨酸均衡、动能比合理性的高品质高端精饲料,精饲料吸收率、转换率高。不必过多投喂,降低残饵、排泄物对水体的环境污染。

3、恰当上肥。

施于没经沤制的有机肥料,池水身体瘦时,最好是施微生物复合肥料,量少次多,喷撒匀称,降低对池水的环境污染。

4、恰当调整池水深层。

“水深养大鱼”,5-10亩的鱼塘水深维持1.2-1.5米,10-20亩水深1.5-2.0米,20亩之上鱼塘水深2.5米。池水较浅,溶氧低,水体载鱼量低;池水过深,易造成温度跃层户型,下一层温度、溶氧都很低,对鱼不好。

5、恰当应用增氧泵。

勤开增氧泵,提升溶氧,减少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钠,氯化氢等致癌物质的转化成。

6、按时应用微生态制剂。

全池喷撒通威饲料爱人系列产品、光岁数梁合菌、魅力藻源、活菌底改王等微生态制剂改进水质,更改池水藻相、菌相,抑止有乎运危害食用菌、藻类植物,池水维持“肥、活、嫩、爽”;与此同时预防传染病,推动鱼种迅速健康快乐成长。

之上便是相关水产品养殖水质管理方法的一些方式啦!期待对各位有效!

水产养殖中水质怎么管理?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养鱼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代。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并创造颂局了丰富的养鱼经验和完整的养鱼技术。在淡水养鱼过程中,对于池塘内水质的把握是至关重要好的,如果不是活水养鱼,很多都会出现水质上的问题,因为水不流通,有些废料或者杂菌会不断堆积,容易起来水质方面的变化。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可以通过水体颜色、氨氮含量、底泥颜色等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1.红水池塘水色变红主要是由于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通常情况下无大碍,但一旦天气突变,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便会产生毒素而致水体恶化,甚至直接导致鱼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四季安或季胺盐碘等泼洒消毒,第2天再用双氧氯、强氯精等泼洒1遍,3天后再视情况追肥1次。
 
2.黑水当池水呈黑色,表明池中较多有机质未得到及时转化,如残饵、动物残体、排泄物、池底腐殖物等,这些物质腐败后,消耗大量溶氧,极易产生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危害水生动物健康,使其免疫力下降,导致病原微生物侵染,甚至发生鱼泛塘现象。一旦发现此种黑水时,第1天~第2天分别施用1次双氧氯等含氯药物,氧化过多有机质,待3天后,用好旺农水产em菌液全池泼洒1次。
3.白浊水当池水呈白浊色时,表明池塘有机耗氧物质过多,相对而言,将大型有机质分解成营养盐类的微生物较少,致使浮游植物得不到营养盐类而大量死亡,从而使池中物质循环被破坏,池水接近老化,且严重缺氧,这种池塘内的鱼一般在凌晨至天亮太阳升起前易出现浮头。发现池水为白浊色时,第1天施用“水宝加氧包”,使有机质在絮凝后得到及时氧化,第2天全池施用好旺农水产em菌液1次,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进水体物质循环。
 
4.氨氮含量过高的水投喂高蛋白质饲料、冰鲜肉类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鱼塘,如螃蟹池、对虾池、乌鳢池、鳜鱼池等,如果在平时养殖管理中投入较多高蛋白的饵料后,新陈代谢产物中氨氮含量过高,影响水产动物摄食生长,使其免疫力降低,极易造成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感染禅帆。因此,以高蛋白质饲料、冰鲜肉类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塘,每隔10天~15天施用好旺农水产em菌1次,及时降解氨氮。如果通过水质检测,发现池水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时,应及时向池中施用好旺农水产em菌,第3天再用好旺农水产em菌液泼洒1次,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增强水体的物质循环能力。

5.臭水由于池水腐殖质沉积,动物残体、残饵、粪便沉入池底后进行腐败分解,致使池塘底泥发贺樱雹黑、发臭,从而极易产生甲烷、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极易对生活于中下层的水产动物造成威胁,如鲫鱼、草鱼、青鱼、螃蟹、虾类、鳜鱼等品种。情况严重时池塘中下层的水产动物常浮于中上层,不愿到正常生活水层。如出现上述情况,每隔10天~15天要施用1次好旺农水产em菌,以增加有益微生物,加速沉入池底的有机质或腐殖质的转化,避免底泥发黑、发臭及产生甲烷、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发现池塘出现底泥发黑、水发臭,应立即采取换水措施,在换水后,用好旺农水产em菌泼洒池塘调节水质。

各种养殖池塘水质的分析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一、鱼池准备

根据其生长特性,选择水质清新,水源丰富,进、排水便捷,池底杜绝漏水的池塘,毛面积9亩(净面积7亩),水深1.5米。于虾苗入池前一个半月用生石灰干池清塘消毒,用量150千克/亩。虾苗入塘前10天再次带水消毒,并种植好适量的水草(以苦草和轮叶黑藻为宜),为小龙虾提供隐藏、栖息、蜕壳生长的理想场所,同时在池塘一侧准备好暂养池,面积为300米2(6米×50米),水深0.7米,养殖池和暂养池均用藻立生肥好水,池塘用发酵过的有机肥——羊粪培育好浮游生物。

二、养殖管理

放养时间和唤段段密度。虾类的最适生长气温在20~28℃,虾类放养时温度必须高于13℃。在池塘再次消毒后7~10天就可放苗,于2015年4月14日放苗,放养的气温在17℃,密度为6000尾/亩,9亩共5.5万尾,规格0.8厘米/尾。先在暂养池中养殖一段时间至2~3厘米/尾,然后于5月3日起加高水位,让虾苗自动游泳至整个池塘。

投饲管理。在暂养池中以吃食水中浮游生物为主,一个星期后投喂对虾开口饲料,其蛋白质含量为42%,投饲量为虾体重的8%,平均为100克/天,早晚各一次。从暂养池到大池中养殖开始,一开始也以水中浮游生物为食,同时继续投喂富含蛋白质的对虾饲料,投饲量占虾体重的比例逐渐降低,至生长旺季为40千克/天,早晚各一次;在虾养殖至3厘米以上起,可以适当搭配投喂一些新鲜带鱼,同时增加植物性饲料——南瓜,切成丝投喂,至少一个星期一次。在投饲管理中要坚持巡塘,根据吃食情况决定投饲量的增减。

增氧措施。由于放养密度较高,设置了微孔管道增氧机,暂养池中24小时开机,大池中到晚间7点以后每隔一小时,开增氧机一次,直至天亮。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以及燃兆整改措施

水草准备不充分。由于养殖户是初次接触养殖,经验不足,池中水草种植时间仓促,草量准备不充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虾的生长,导致回捕率不高,只有27.3%,2016年已成功种植了适宜的水草。夏天温度过高影响生长。鉴于虾类最适生长水温在20~28℃,2015年高于33℃虾类要夏眠,也影响了回捕率,今年池塘周围配置了遮阳设施,以便虾类正常健康生长。

外界水质恶化。由于近年来外域水源日益恶化,导致养殖水质受到影响,2016年准备了生物净化池,池水进池前都要进行净化,同时由于池和誉塘放养密度过高,容易影响水质,方便生长旺季,池水经常进行生物净化,循环使用,起到节能,节水,高效的作用,而且龙虾喜欢栖息于微流水的环境中,进一步促进了它的快速生长,提高了它的成活率。

上一篇:养殖长毛兔兔子怎么样了 养殖长毛兔兔子怎么样才能养活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