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淡水白鲳鱼可以养殖吗视频 淡水白鲳鱼可以养殖吗有毒吗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究极勇者的选择传说

淡水白鲳高效养殖技术,淡水白鲳养殖效益分析

淡水白鲳为食用及观赏鱼。其肉质鲜美、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易捕捞,可单养也可混养。

一、生活习性

淡水的鲳栖息在中、下水层,具集群性,能耐每升0.48毫克低氧,适宜ph值6.2~7.5。生长温度为21摄氏度~32摄氏度,最适生长温度是28摄氏度~30摄氏度。不耐低温,夏花鱼种饲养水温必须在17摄氏度以上,杂食性。

二、人工繁殖

长江流域一般10月中下旬进行亲鱼培育,选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有余热水处建亲鱼培育池,室外池1000~15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2米,水温保册察胡持在20摄氏度以上,放养量每1000平方米180~370千克。室内保温池面积50~200平方米,水深1~1.5米,水温保持在20摄氏度~26摄氏度。静水池放养密度以每立方米2~3千克为宜,有温流水条件可增加到5~7千克。

池中放养水葫芦、绿萍等,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州拦能低于25%,日投喂量为鱼体重1%~3%,饲料投喂在食台上。淡水白鲳最适催产水温为25摄氏度~28摄氏度,长江流域一般5月份进行加温催产。根据性腺发育情况,选择成熟亲鱼注射催产剂。注射一般晚上进行。注射催产剂后亲鱼体色由银白转为浅黑、雌雄鱼"咕、咕……"叫,互相追逐,此时可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受精卵放于孵化桶内孵化,孵出鱼苗经约1个多月培育成夏花鱼种。

三、养殖技术

商品鱼养殖一般采用池塘单养、池塘混养和在鱼种池中套养三种方式,其中单养管理方便、经济效益较显著。

淡水白鲳高效养殖技术

一般5月底6月初室外水温达到要求时才能放养,每1000平方米水没仿面可同时配放占总载鱼重量1/5的鲢鳙鱼,投喂量一般为鱼重的4%~6%。水温下降要及时起捕上巿。

江浙地区一般10月底后起捕或入温水保种。越冬鱼种规格大、放养成活率高、生长快,但由于越冬保种成本高,保种数量也受条件限制。成鱼塘中每100平方米可混养淡水白鲳150~300尾,在保证家鱼产量的前提下,可生产出75~150千克淡水白鲳商品鱼。

由于淡水白鲳对药物较为敏感,所以在投放淡水白鲳鱼种前约15天,用0.5×10-6~0.7×10-6浓度晶体敌百虫全池泼酒,防锚头鳋。如果投放淡水白鲳夏花,应事先在塘角拦-小块水塘强化培育,使其达到与塘中家鱼种相似规格后再放养。淡水白鲳上钓率高,所以也是一种较好的游钓鱼类,注意防治水霉病、锚头鳋病、白皮病。

白鲳鱼饲养方法 白鲳鱼怎么养殖

1、饲料的投喂

当水温在搜蔽察20℃以上时,饲料的日投喂量应把握在鱼体重的4%-5%,分上下午投喂;一般用花生肉麸或含粗蛋白30%以上的饲料,浸泡后使用。当水温在15-20℃左右时,每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3%,下午投喂即可。水温低于15℃不必投饲。饲料应投喂在防寒棚内固定的位置上,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

2、水世茄质的管理

由于冬季气温低,池塘中的新陈代谢缓慢,所以,池水易变清,往往透明度大于30厘米。此时,池塘中应适当投放些经发酵后的鸡粪或猪粪,使其水质变成“绿、嫩、爽”;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即可。

3、病害的防治

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危害较大的主要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病,

(1)水霉病

此病由于鱼体机械操作损伤或冻伤后,水霉动孢子入侵伤口,吸取鱼体皮肤内的营养而萌发,并迅速生长;菌丝一端像树根一样吸附在鱼体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暴露在体表外面。水霉菌丝呈白色棉絮状在水中飘动,肉眼可见。鱼体寄生水霉菌后,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由于菌丝吸取鱼体表皮内的组织营养,加之细菌感染伤口,使表皮组织坏死,病鱼因瘦弱而逐渐死亡。防治方法:①鱼苗投放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病的发生。②拉网捕捞操作时需小心细致,不使鱼体受伤,寒冬雨雪天有个别鱼冻伤,切勿下塘捕捞并笑,干扰鱼群。③可用0.1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续两次即可。

(2)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

患病鱼体体表有许多小白点,可使鱼体表面分泌大量黏液,并在寄生部位形成孢囊;如果病原体寄生在眼角膜,可导致鱼失明;患病鱼表现为急躁不安,集群围绕池边游动,并不断地和其它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鱼消瘦发黑,鳃丝充血,呼吸困难,不久即大批死亡。小瓜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适于15-25℃的水温生长、发育。防治方法:①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水泥池、玻璃容器、塑料容器等也要用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消毒。②可用干辣椒加干姜片治疗。每亩水面均1米深可用

4、注意事项

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尽量不要下池干忧鱼群,避免撞伤;严禁使用敌百虫等药物;否则会全池死亡,损失不可挽回。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管理要点 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耐低氧、病害少和易捕捞等特点,因其肉厚刺少、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淡水白鲳养殖技术要点,供参考。

淡水白鲳鱼种的放养

1.鱼种质量要求。放养鱼种要求旦梁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鳍条齐全、无畸形、无伤病。

2.淡水白鲳鱼种放养。淡水白鲳鱼种放养规格为1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左右,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

3.鲫、草、鲢、鳙鱼夏花放养。鲫鱼夏花的放养规格为600~70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左右;草鱼夏花的放养规格为200~30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左右;鲢、鳙鱼夏花的放养规格为100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放养时间在7月上旬慎中。

投喂管理

为便于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减少饲料浪费,养殖池塘内需搭建投饵台,设置4米×6米食场,使用投饵机投喂。饵料选用通威牌鳊鱼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0%,日投喂量为池鱼总体重的10%左右,前期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中、后期日投喂4次,上、下午各投喂2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60%。饲料投喂应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并根据水温、天气、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灵活掌控。

淡水白鲳病害防治

一是用生石灰清塘;二是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消毒鱼种,以防带病原入池中;三是每7天用漂白粉对食场及周边消毒处理1次,以防细菌大量滋生;四是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水消毒1次,以防病毒性或细菌性鱼病的发生;五是定期投喂用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大蒜素等制成的药饵,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鱼病的发生。

淡水白鲳的起捕销售

8月淡水白鲳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全部起捕上市。因淡水白鲳喜欢群居和群游,且又生活在下层水域,一般第一网就可捕获70%左右,通常拉3网就可捕出90%~95%。值得注意的是,在捕捞时可在围网中间加上长15米左右的大眼网(三到四指),以免鲫、模孝运草、鲢、鳙鱼受伤,并力求将淡水白鲳捕尽。

上一篇:中国最大青鱼养殖基地在哪里啊 中国最大青鱼养殖基地在哪里呀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