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如下:
一、建设饲养池
1、对池塘、沟渠进行改造,以便当作养殖水蛭的饲养池,若要人工建造,桐带顷则饲养池的高度应为2米左右,宽度为3米左右,水深为1米左右,长度不限。
2、饲养池的排水口、进水口要用网布做成护栏,避免水蛭逃跑。
二、养殖要求
1、养殖期间,每亩饲养池可投放幼水蛭8万条左右,种水蛭可投放20公斤左右。
2、池塘底部要放置一些树枝、石块,同时还要种植适量的水上植被,比如水草、蒲草、莲藕、茭白等,以便为水蛭提供栖息、产卵、遮阳场所,为水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饲养池中可以泼洒一些局陆粪水,这样既能调节水质、培养浮游生物,又能增加池塘底部的腐殖质含量,利于水蛭生长。
三、日常管理
1、养殖期间应控制好水质,禁止在池塘的进水口处使用农药、化工品,避免水源受到行橡污染。
2、水温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温度过低的井水不宜用来养殖水蛭。若使用泉水,则要等水温上升后才能放入池塘(碱性过重的泉水也不能用来养殖水蛭)。
3、进入夏季后需密切关注水温的变化,若水温过高,则水蛭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太阳直射水面时会导致水温上升,建议在池塘旁边种植一些遮阴植物,并增加换水次数,使水温保持在15-30℃。
四、饲料管理
1、养殖期间,可投喂贝类、草虾、螺类、动物血液等,投喂量不宜过多。
2、每100平方米水面可投放5公斤左右的田螺,每周可向池塘内投放带有禽畜血块(不用添加食盐)的木块,血块的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天。
五、繁殖管理
1、水蛭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繁殖能力,5月份初至9月份是它们的产卵期,卵经过20天左右便可孵化。幼水蛭在饲养得当、营养充足、水质较好的条件下每个月可增长2厘米左右,到了秋季便可变为成蛭。
2、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水蛭通常会在5月份初开始产卵茧(5月份中旬为繁殖高峰期),一直持续到6月份中旬,产卵茧期间要保持安静,不可在岸边走动或发出震动声,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逃离,导致繁殖失败。
3、水蛭产下卵茧后可收取至其他池内进行养殖(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让卵茧在穴道内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大概经过11-15天便可孵出幼蛭,刚孵化的幼蛭与成体较相似,颜色多为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7条细纵纹,颜色多为紫灰色。
蚂蟥养殖首先要需要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如果规模比较小也可以在水坑、荒塘等地方养殖,人工养殖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的蚂蟥,这种蚂蟥比较好饲养一些。人工饲养时可利用各种动物的血液拌上饲料、草粉来进行饲喂,饲养时需要调节水质,因为人工养殖密度高,所以水质必须要保持清新。
一、蚂蟥怎么养殖
1、选址建池
如果是大规模养殖首先需要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缺祥漏。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的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再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休息,如果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
2、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最适宜的品种是金钱蛭,也可饲养茶色蛭。金钱蛭主要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捕捉作种时需要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可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的蚂蟥。
3、饵料喂养
蚂蟥的主食是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或者是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蚂蟥自由取食。动物的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
4、管理技术
饲养时需要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如果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必须要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二、蚂蟥适合在哪里养
1、沼泽地养殖
沼泽地的特点是水位比较浅,水生植物茂盛,沼泽地底层的有机物、腐殖质含量较多,浮游生物、水生动物比较丰富。因此,只要建好围栏,就可放养蚂蝗。饲养时要定时进行观察,适当补充饵料。
2、洼地养殖
洼地主要有各种各样的杂草,它们是蚂蝗的直接饵料或间接饵料,而且低洼地的水温相对较高,水位较浅,水体交换比较容易,溶氧充伏烂足,洼地还有田螺、河蚌等底栖生物,有利于蚂蝗的生长。
3、稻田养殖
稻田的特点是水位较浅,水温适宜,而且有水稻遮荫,从含氧量到丰富的饵料都适合蚂蝗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大部分稻田中,都生长有不同品种的水蛭宴散,稻田养殖时要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田土保水、肥力好的地块。
蚂蝗养殖技术:选择场地、投放种苗、日常养护。
1、选择场地
饲养蚂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场地,而且池塘的深度最好在一米到二米之间,宽度为三米左右,然后池塘底部用水泥灌浆,四周填充富含腐殖质的沙土,有利于蚂蝗产卵。
2、投放种苗
蚂蝗的品种繁多,但在饲养时,最好选择体型大、产量丰富的金钱蛭,而且蚂蝗是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每条都能产卵繁殖,因此要选择年龄在两年以上,而且体或源重在三十到三十五克的蚂蝗作种。
3、日常养护
饲养蚂蝗时,要定期投喂螺蛳、动物血,促使它生长繁茂健硕,而且每月需要为蚂蝗换一次清水,保证水质清洁卫生,并控制水温在十到四十度之间,以免蚂蝗出现冻害。
养殖蚂蝗的注意事项
大规模养殖可利用池塘或低产田修造池宜小不宜大,宽3米,深1米,长度不限,随地势而掘渗定。可若干小池共埂,构成大池,埂宽40厘米,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栖息。
蚂蝗的抗病能力是比较强的,因此我们在养殖中主要的管理工作是以调节水质为主。虽然野生的蚂蝗对水质衫散态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人工养殖下如果水质变化过大的话,对其生长及繁殖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养殖的时候,其水温要控制在20-30度左右,要保证有一定的溶氧量。如果出现缺氧现象的话,要及时注水或者是增氧。尤其是在夏季,因为温度高,所以水质容易变质,一定要多多注意。
以上内容参考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