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养殖蛏子怎么收获的 养殖蛏子怎么收获视频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木棉花的春天

蛏子怎么养殖

  蛏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是双壳纲帘蛤目贝类动物,生活在海洋之中,为常见的海鲜食材。那么,蛏子应该怎么养,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蛏子的养殖要点:

  选好养殖场地

  外涂养殖选在中潮区下层至低潮区每天有2-3小时插露为好;虾蛏混养塘底一定要处理塘底的黑泥,底质以软泥和泥砂混合的底质为佳。

  建设标准模式蛏田

  外涂养殖无论是熟涂还是生涂都要经过翻涂、耙土、平埕才能放养,可将整片蛏埕划分成宽3-7米的小畦,畦之间留有小沟,畦面呈马路形、不积水,虾蛏混养塘参照外涂建畦,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1/3为佳,蛏苗放养前须“发塘”。

  精心选、运蛏苗

 烂瞎 蛏苗选择工作一定要做好,切忌淡水浸过的蛏苗和隔夜蛏苗,否则死亡率较高。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在适宜的播种季节内,提倡早播,一般在清明节前结束,播苗应在大潮汛期间进行,外涂养殖每亩可播壳长1厘米的蛏苗70公斤,内塘每亩可60-80播公斤,不要过密。播前遇下雨、淡水多,每亩可撒粗盐10公斤左右,以利蛏苗钻穴。

  加强涂间管理

  蛏子养殖从放养开始到起捕结束,短则6-7个月,长则15-16个月,加强涂间管理是保护增产的重要措施。放养初期要下涂检查蛏苗的成活率,及时补苗,在大风浪过后,要及时平整涂面。夏季及时耘苗,使涂面得到松疏;夏季退潮后更要防止出现积水现象,防止蛏子烫死。繁殖期要防止白露前后的台风暴雨,并及时驱逐鱼害和病害,进入冷蛏后,要及时“盖汪”。蛏虾混养要注意投足虾饵,防止对虾由于饵料不足而摄食蛏子造成减产,对虾起捕后,可施肥培饵,保证蛏子正常生活。

  适时采捕,颗粒还家

  蛏的采捕期在7-8月份或春节前后至清明。蛏子采捕工作一定要彻底,尽量不留老蛏、死蛏,否则会造成底部硫化氢积累,影响产量,影响翌年的养殖。

  蛏子的养殖技术:

  1.水质水源:选择缢蛏养殖比较广泛的丁字湾沿岸一带的虾池,以自然纳潮为主,进排水方便。海水比重在1.010~1.025之间,水温3℃~32℃,pH值8.01~8.15,滩面和水质未受到污染。

  2.池塘底质、面积及水深:池塘2个,面积50亩/个,软泥底质,有效水深1.5米~2.0米,蛏埕水位0.8米~1.2米,最低40厘米~60厘米,池塘长条形,池中央有高起的滩面。加深加宽虾池的环沟,将环沟内的泥土堆放在虾池的坝基内侧,然告模后整平,虾池的四周就能形成2米~3米宽并向内倾斜的平台,以备放养缢蛏。

  3.蛏田的整理。选择边滩及部分中滩,提前20天耙土饥友空,翻耕。底质坚硬的地段需要经过翻土,耙土,平涂等步骤,使土质细腻柔软,有利于缢蛏挖穴潜入。放苗前15天,先用漂白粉60ppm消毒池塘,3天~5天后将消毒水排出,后用茶籽饼20ppm清塘,目的在于杀死杂鱼蟹及螺类,这些天敌会吞食缢蛏幼苗。

  4.施肥培饵:播苗前一周左右,经60目~80目筛绢网滤纳入新水20厘米~30厘米,亩施鸡粪50公斤,繁殖池内基础饵料生物。

  蛏子的食用价值:

  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热量200千焦。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蛏子养殖方法介绍蛏子怎么养

1、水质水源:选择缢蛏养殖比较广泛的丁字湾沿岸一带的虾池,以自然纳潮为主,进排水方便。海水比重在1.010~1.025之间,水温3℃~32℃,pH值8.01~8.15,滩面和水质未受到污染。
2、池塘底质、面积及水深:池塘2个,面积50亩/个,软泥底质,有效水深1.5米~2.0米,蛏埕水位0.8米~1.2米,最低40厘米~60厘米,池塘长条形,池中央有高起的滩面。加深加宽虾池的环沟,将环沟内的泥土堆放在虾池的坝基内侧,然后整平,虾池的大悄四周就能形成2米~3米宽并向内倾斜的平台,以备放养缢蛏。
3、蛏田的整理。选择边滩及部分中滩,提前20天耙土,翻耕。底质坚硬的地段需要经过翻土,耙土,平涂等步骤,使土质细腻柔软,有利于缢蛏挖穴潜入。放苗滚键渣前15天,先用漂白粉60ppm消毒池塘,3天~5天后将消毒水排出,后用茶籽饼20ppm清塘,目的在于杀死杂鱼蟹及螺类,这些天敌会吞食缢蛏幼苗。
4、施肥培饵:播苗前一周左右,经60目~80目筛绢网滤纳入新水20厘米~30厘米,亩施鸡粪50公斤,繁殖池亮伏内基础饵料生物。

蛏子的养殖技术

蛏子,类属竹蛏科,它是贝类中的软体动物,它主要产地在我国和日本沿海地区,是我国主要养殖贝类之一,它营养丰富,市场效益高。我们都吃过它,但是大家知道它是怎么养殖的吗?下面一起来亲农网看看蛏子的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选择

养殖选择在中、低潮区、以内湾或河口平坦且略有倾斜的滩涂地,要求潮流必须畅顺和风平浪静,也可在池塘养殖。蛏子生长在沙层下30公分处,所以对于底质要求较高,最好在表层要有几厘米厚的软泥,中间为泥沙混完,最下层为沙。同时它对于水质的要求也极为严格,要求海水比重在1.010-1.025之间,适宜生长水温3-32度,喜绝段弱碱性水体,pH值8.01-8.15。

2、蛏田整理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后,就要对蛏田进行整理,首先要对场地进行耙土和翻耕,对底质较硬的地区进行深翻,然后耙细、整平等步骤,使土质变为柔软,适宜蛏子的生长。在播苗前,先要对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用漂白粉泼洒水体中,约2-3天后将水排空,再用茶籽饼,消灭蛏田中的小鱼虾以及螺类,防止其吃掉蛏子幼苗。

3、播苗

播苗时间南北方略有差异,南方温度回升快,可在4月清明节前播苗,而北方则要在5月下旬播苗。播苗前先用木桶或塑掘侍料桶盛好苗种,再用海水洗净泥沙,就可以进行播苗了,播苗可采用抛播和撒播两种。抛播适用于埕面宽的蛏田,将蛏苗轻轻抓起,向埕面抛洒,无风时时,可几人交叉抛播,有风时,顺应风力抛播;而撒播则适应于埕面窄的蛏田,同样轻轻抓起种苗,用力向埕面撒播。

4、蛏埕管理

播苗后加强蛏埕管理,经常巡查看,查看蛏苗的生长速度鸡成活率,及时进行补苗和相应措施。在夏季时高温炎热,而蛏埕泥地的散热性较差,不利于蛏子的生长,所以这时就需要加沙进行调节温度,使蛏子处于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加沙时并散誉间在6月之前,一般每亩加沙1.5吨,加沙时要求均匀的撒在埕面,另外在暴风雨期间,要注意泥土堆集情况,及时将淤泥推移其他地区。在蛏埕管理时还要注意自然灾害和生物敌害防治=工作,以免应其造成巨大的损失。

以上是亲农网带来的蛏子的养殖技术,一般在蛏子在放养5-7月,长至5cm左右时即可收获出售,它具有养殖成本低、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好的特点,适宜我国沿海地区养殖。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上一篇:蓝霸鼠尾草养殖与注意 蓝霸鼠尾草养殖方法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