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特性
大黄鱼是温暖性集群洄游鱼类,对温度的适用范围是10℃~32℃,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盐度范围为24.8~34.5,最适盐度为30.5,pH值为7.85~8.35,一般溶解氧在7毫克/升以上,但人工养殖中,溶解氧可在6.5毫克/升以下,最低不能低于2毫克/升。大黄鱼为广食性、肉食性鱼类,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近几年由于资源衰退,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因此,为了大力发展新品种鱼类养殖,经现场考察和论证,我们在胶洲湾海域开展了网箱人工养殖,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现将采用的养殖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海区选择
大黄鱼网箱人工养殖的海区选择在胶洲湾内,水质肥沃,优质生物种群繁殖兴旺,盐度适宜,且盐度一年之内几乎都处于垂直均匀状态,全年平均最低值约为31.6。年平均水温为12℃,夏季为25℃~27.3℃,海区表层水温在9℃~27℃之间,表、底层间温差小于0.5℃~1℃,流速0.3米~0.5米/秒,养殖区最低潮时水深在10米以上,最高达15米以上,透明度在50厘米~120厘米,溶解氧一般在7.1毫克~8.0毫克/升,是非常适宜进行大黄鱼网箱人工养殖的海域。
网箱设置与规格
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设置与鱼种培育阶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网箱的规格与网目大小应随着鱼种的长大而改变。网箱采用聚乙烯等材料制成,可选用40目~12目尼龙筛网,网眼大小在30毫米左右。为避免鱼体擦伤,采用网衣材料质地应比较软,无结节片。网箱的深度一般在3.5米~4.5米,低潮时海区水伍戚深达到8米以上。网箱的规格为4米×4米、3米×3米等。
鱼种放养
鱼种应选择体型匀称、体质健壮、体表鳞片完善、无病、无伤、大小大体相同的,最好每尾平均达到80克~100克。大黄鱼苗运输采用封闭的水箱、水桶,用活水船进行连续24小时充气运输。在运输前要停止投喂,运输过程中要去除过多粘液。鱼种用船从南方运至青岛港,然后用小机船装水充氧运到网箱养殖点。由于路途较近,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达到100%。放苗时间为5月20日,水温在18.5℃。鱼种运回后,我们采用抗菌素和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消毒后,移至网箱养殖,共运进鱼种4000多尾,每平方米放养密度在25尾~30尾左右。
饵料投喂
大黄鱼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腔游陵喂一次,但阴雨天气可隔一天投喂。当天的投喂量主要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天气、水色、潮流变化等情况决定。水温在29℃以上,湿性饵料日投饵率约为6%~8%。大黄鱼主要以鲜活饵料、杂鱼、杂虾、蛤肉等为主,养成每尾需用饵料磨世2.5斤,每尾费用在3元左右。
养成期的管理操作
大黄鱼网箱养成期的管理操作与鱼种培育阶段相同,但是养成阶段生长最快的是在高温期,这时网箱最容易附生动植物,应经常换洗网箱,一般每隔15天左右换洗一次。每次应结合换洗网箱,对网箱的鱼进行抗菌素溶液的浸泡消毒,以减少鱼病发生。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检查鱼的动态,对潮汐、水流、水质肥沃等情况随时观察、了解,防止缺氧死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黄鱼是海族颂鱼。
黄鱼属于海鱼,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其体型较小,呈现长方形,背部颜色为灰黄色,腹部颜色为金黄鱼为黄色,多生长在水域的中下层,且黄鱼的头部有两块坚硬的石头,所以也被称为石首鱼。
黄鱼概况
黄鱼曾是中国重要经济鱼之一,为中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广泛分布于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州半岛以东。该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近海中下层。
生长习性
黄鱼具有润游的习性,在每年的冬季就会进入深海越冬,春季则会游回沿岸地区,而且每年春季的三月份到六月份是黄鱼的产卵期,六月份之后,黄鱼才会开始哪神觅食,十二月份结束后进入深海。
养殖方法
养殖黄鱼可以采取网箱的方法,在沿海地区设置养殖区,并将网箱放入其中,然后向网箱里投放生长健壮,无病无伤的鱼苗即可,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清洁网箱上的废弃物,以免影响黄鱼的生长。
病害防治
黄鱼在兆缓郑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病毒性、细菌性、寄生性病害,因此养殖时,要定期对网箱以及鱼苗进行检如果出现患病现象,应该及时将网箱捞出,并对养殖区消毒,以免污染水质,影响其它黄鱼的健康。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