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新疆阿勒泰地区养殖补贴政策 新疆阿勒泰地区养殖业现状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丹青古寨

有不是新疆的北方人在阿勒泰工作吗?那里的国家电网怎样?消费情况如何...

消费在新疆来讲还可以,只是气候在新疆来讲是高寒地区,当寒冬来时室内的暖气温度可达零上26度很温暖,但在夏季是个避署的度假盛地,很舒适,闻名的喀纳斯就在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地区概况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阿勒泰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发布时间:2007-12-17阅读:3971次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端,阿尔泰山南麓,介于东经85°31'73"-91°01'15"、北经45°00'00"-49°10'45"之间。东部与蒙古国接壤,西部、北部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交界,边境线长1175公里。全地区辖6县1市,54个乡(镇)、12个国营农牧团场(包括农十师的8个团场),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2006年底总人口63.78万人,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各占一半。阿勒泰地区经济,主要靠畜牧、矿产、旅游和水能等四支柱产业的发展。到2006年末一、二、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24.5:42.1:33.4。

1、牧业:
阿勒泰地区素以“金山银水”著称,具有较好的资源和地缘优势,是自治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2006年牧草地面积14763.6万亩,季利用草场1.47亿亩,全地区牲畜最高饲养量达519.71万头(只),年末存栏达到319.25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7.37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3.45亿元(现价)占大农业总产值的48.4%;。

阿勒泰的牛羊肉味道鲜美、无膻味,尤其是牛羊肉具有独特的食用和医药价值,在国际市场上颇为畅销。有人赞誉阿勒泰牛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黄金道。”近年来,阿勒泰地区畜牧业产业化稳步发展,已引进了上海光明、内蒙古草原兴发、新疆阿尔曼乳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入驻我区,加快了畜牧业的发展。目前全地区养殖小区113座,养殖大户近4000户,其中以育肥羊和生产羔肉为主的近3000户。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区奶牛发展到15万头以上。
2水业:
阿勒泰地区水资源充足,是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其中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河流)和吉木乃山溪水系组成,水资源占全疆的10.2%。大小河流56条,地表水年径流量123.44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4750.71兆瓦,可装机容量2139兆瓦。

额尔齐斯河河谷风区属于新疆握薯悉九大风区之一,预计可装机150万千瓦。全地区有各类水库共48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1座、小型水库35座),总库容9.36亿立方米。
3、旅游业
阿勒泰地区有高山森林、河谷风光、湖泊温泉、岩画石刻等旅游资源数量为185处,其中有高品位旅游资源106余处,分属六大类29种摹本类型。有被誉为“人类净土”、“中国一绝、世界一流”的国家5A级生态旅游景区喀纳斯,被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在新疆的两个优选项目之一,具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自然风光、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潜力,将逐步建设成为高品位的世界级生态旅游胜地;以布伦托海黄金海岸、蝶泉谷度假区、富蕴可可托海大东沟景区手枯为主的疗养保健、休闲度假旅游;以阿勒泰市人文景观为主的观光度假旅游;以中国唯一的欧洲、西伯利亚动植物区系泰加林、中国海拔最低的友谊峰冰川、可可托海地质三号矿坑、富蕴地震断裂带、五彩城和硅化木为代表的科普科考旅游;阿尔泰山是新疆草原历史文化汇聚之地,有大量岩刻、岩画、洞窟彩绘、鹿石、雕刻石人等草原历史文化遗产,有“千里岩画长廊”之美称,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旅游观光价值,有“段乎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之称。目前全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自治区级7个、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个;有以青河县三道海子蒙古皇陵为代表的草原历史文化遗迹和域外文明遗迹旅游;以哈萨克民俗风情、图瓦村落、白哈巴村、白桦林、白沙湖、鸣沙山、阿黑土别克边塞风光及民俗风情旅游;全区拥有六个自然保护区。以四个开放口岸为基地的边贸、购物旅游和跨国观光旅游;以阿勒泰市将军山、吉木乃木斯岛冰川为主的冬季冰雪旅游,以及以中国唯一汇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布尔津河、哈巴河等为主的水域旅游等。旅游业已作为阿勒泰地区的支柱产业来培育。2006年完成旅游接待1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占地区GDP的13.3%,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超过10%。

4、矿业
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配套性好。目前,区内已发现矿种96种,占全国拥有矿种数171种的56.14%,占新疆拥有矿种数138种的69.56%。有色金属、贵金屑矿产资源潜力极大,特别是铜、镍、铅、锌、金矿,是全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资源量预测为:铜1500万吨、镍160万吨、铅1000万吨、锌20007吨、金2000吨、铁8亿吨。现已探明储量的42种矿产中,列入矿产储量表的矿床227个。其中大型矿床31个,中型矿床83个,小型矿床113个。

去新疆阿勒泰种地怎么样

阿勒泰啊、建议你来我们福海吧、福海占阿勒泰地区面积百分之30、占新疆总面积2.65.而且地区1农场、地区2农场、公安农场都在福海县、福海的地形基本是平地。特别是刚提到的那些农场。对了、还有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这两大水系都从福海经过、水源充分。海培派拔也是地区最低的、平均海拔550M福海县具有得天独携中拿厚的光、热、水、土资源条件,现有耕地面积35万余亩,自然条件优势,无污染,省道318线从县内穿过,交通运输便利,是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最佳产地之一。近年来,福海县农牧民对发展无公害食葵种植积极性高涨,已具有较高辩搭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食葵单产高达到220公斤左右。种植品种主要是三道眉,2005年种植面积为6.5万亩,预计总产达10400吨

草场与畜牧资源

一、资源概况

(一)草场资源

2009年,新疆阿勒泰地区有天然草地984.24万公顷,占地区土地总面积的83.4%,其中可利用面积723.93万公顷,占全新疆草地可利用面积的14.5%。天然草地中季节放牧草地为其主体。按季节草地轮牧是阿勒泰地区草地畜牧业历来的经营方式,全区草地基本上按夏牧场、春秋牧场和冬牧场三季轮牧,只有喀纳斯小块地区按夏和冬春秋两季轮牧。

夏牧场:分布于气候凉爽的中高山带,主要利用亚高山草甸、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类型草地,利用时间约为3个月。

春秋牧场:春秋牧场分布于中山带山地,主要利用山地温带草甸和温带草原草地,春秋两季利用时间共约3个月。

冬牧场:大多分布于低海拔盆地温暖缺水的平原荒漠区,少部分位于低山逆温带的背风向阳地段,利用时间约为6个月。

喀纳斯小块森林区草地,按夏场和冬春秋场两季轮牧。冬春秋场分布于有割草条件的中山山地草甸带,冬季、春季、秋季三个季节都可利用,利用时间长达9个月。阿勒泰地区各季节放牧草地的面积和载畜能力(表6-15)。

表6-152009年阿勒泰地区季节放牧场的面积与载畜力

资料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侍码区畜牧厅数据,2009

阿勒泰地区各市县间拥有的季节牧场面积的差异也很大。吉木乃县表现为夏季牧场不足,其春秋牧场的载畜容量是夏牧场的6.3倍,冬牧场的载畜容量是夏场的10.6倍。夏季,吉木乃县的草地牲畜被分散到阿勒泰市、布尔津晌枣县、哈巴河县3县的夏牧场放牧,冬季上述3县的牲畜则到吉木乃县萨吾尔山低山冬牧场放牧、越冬。

(二)畜牧资源

在畜牧业方面,阿勒泰地区是以草原畜牧区为主的大农业经济区,有四季可利用草场723.93万公顷,是新疆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阿勒泰地区的畜种资源有哈萨克土种马、白头牛、新疆褐牛、西门塔尔牛、中国荷斯坦牛、哈萨克马、新疆(北疆)双峰驼、阿勒泰羊、新疆(北疆型)白绒山羊、新疆青格里绒山羊、新疆西细毛羊,其中阿勒泰细毛羊是本区畜种结构中的主体畜种,2008年存栏249.84万只,同比增长19.82%。

2005年阿勒泰地区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528.23万头(只),2010年为433.48万头(只),分别为1978年的1.9倍和1.6倍,显示出增幅很快的态势,但也削弱了阿勒泰地区草原的承载能力(图6-2)。2010年阿勒泰地区畜牧业产值21.97亿元。

图6-21949~2010年阿勒泰地区牲畜最高饲养量变化

1949~1965年,为阿勒泰地区畜牧业发展期,牲老谨哪畜最高饲养量由1949年的43.22万头(只),增长了1965年的316.79万头(只)。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牲畜最高饲养量持续增长,1955年突破100万头(只);1961年突破200万头(只),达到220.57万头(只)。

1966~1986年,为平台发展期。这一时期,牲畜最高饲养量有升有降,但大体保持在227~247万头(只)之间。1982年牲畜最高饲养量为这一时期的最高值,为347.32万头(只)。这一时期的平均值为288万头(只)。

1967~2005年,为上升期。牲畜最高饲养量由1967年的282.7万头(只)增加到2005年的历史最高值528.23万头(只)。尽管在1993年和1994年有小幅下降,但之后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2006年至今,为下降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由于原草承载力所限,加之地区调整畜牧业结构,使畜牧最高饲养量不断减少。2006年阿勒泰地区牲畜最高饲养量为519.71万头(只),2010年减至433.48万头(只)。可以预测至2020年牲畜最高饲养量还会减少,最终达到1966~1986年平台发展期的均值,大约维持在300万头(只)为佳。

二、阿勒泰地区畜牧业的特点

阿勒泰地区是一个纯牧业地区,草场面积辽阔、可利用面积大,牧草品质优良,中优等牧草种类比重大,毒害草及不食草少,各类草场中可食草均在95%以上,牧草利用率高。

全地区草地呈多样性状态,其中平原荒漠草地面积最大,占可利用总面积的60.65%,单位生产力最低为1.76公顷/羊;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小为53公顷;低地草甸类和平原沼泽类生产力最高为0.12公顷/羊。按利用方式分四种类型(表6-16),冬牧场面积为345.52万公顷,春秋牧场面积260.25万公顷,夏牧场面积101.58万公顷,春冬秋牧场面积16.59万公顷。

表6-162008年阿勒泰地区四季牧场面积与载畜量

资料来源:阿勒泰地区畜牧局,2009年

从表6-16可以看出,按可利用面积分,冬牧场、春秋季牧场各为夏牧场的3.4倍及2.56倍,而理论载畜量只是夏牧场的77.00%及59.00%。冬春秋牧场数量极少,载畜量也少。夏牧场是本地区的优势,有潜力,但一年内只能利用80天;冬牧场虽然地域辽阔,但缺水、草质低劣,且自然条件恶劣,冬季漫长;春秋牧场由于超载放牧过度,草地退化,亟待改善。

从放牧角度看,一方面,四季草场很不平衡,冬牧场为夏牧场理论载畜量的77.00%,春秋牧场为夏牧场理论载畜量的59.00%,冬春秋牧场只有夏牧场理论载畜量的4.00%,这种不均衡给牧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冬牧场草层稀疏低矮,每至大雪年份牲畜无法啃食,“夏壮—秋肥—冬瘦—春临死”、“遇灾就减产”成为游牧生产难以逾越的关隘。

综上所述,阿勒泰地区畜牧业的基本特点是草地放牧畜牧业,逐水草而牧,靠天养畜,生产活动随季节放牧、经营,具有强烈的规律性和对自然的依赖性。四季草场的均衡程度、草场的优劣、贮草的多少、气候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三、草场及畜牧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草地退化严重、超载过量

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单位面积载畜量的增加以及缺乏科学的放牧管理等原因,致使草地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草畜矛盾尖锐(表6-17)。

另据2009年11月12日《阿勒泰日报》的一篇名为“裂变的阿勒泰草原”的特别报道称: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为954万只羊单位。2009年末,阿勒泰地区实际载畜量为1688万只羊单位,超载734万只羊单位,平均超载率75%。夏牧场可利用面积1524万亩,可载畜473万只羊单位,现有牲畜659万只羊单位,超载186万只羊单位,超载率达39.00%;春秋牧场可利用面积3904万亩,可载畜249万只羊单位,现有牲畜617万只羊单位,超载368万只羊单位,超载率达148%;冬牧场可利用面积5183万亩,可载畜231万只羊单位,现有牲畜412万只羊单位,超载181万只羊单位,超载率达71%。已有7934万亩草原不同程度退化,退化率达73%,夏牧场、春秋牧场及冬牧场退化率分别为58%、89%、72%,其中严重退化面积达4430万亩,占40%。

表6-172009年阿勒泰地区草地超载及退化情况

注:夏牧场、春秋牧场以最高饲养量计算,冬牧场以年末存栏数计算

资料来源:阿勒泰地区畜牧局,2009

2007年对阿勒泰地区进行了全面的草地资源调查,主要的9个草场大类数量没有减少,但牧草的生物量、高度及优良牧草比例下降明显,尤其在山区分区的山地草甸、草甸草原类、山地草原类、草原化荒漠类退化尤为严重,(表6-18、表6-19、表6-20)。山区草地面积约为全区总草地面积的25%,但草地的实际载畜量却高达57.00%。

表6-181982年与2007年严重退化区生物量与高度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数据,2009

表6-191982~2007年草地轻度退化区生物量与高度比较

资料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数据,2009

表6-201982年与2007年主要草地类型

资料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数据,2009

森林减少、草场退化。据不完全统计,从1969年到1989年20年间,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林减少了48.7万亩,2009年仍以每年1万~2万亩的速度递减。与此同时,农牧民为扩大耕地面积,对农田外围的林木进行砍伐,加之牲畜啃食树枝、树皮和林木幼苗,致使森林的天然更新能力不断下降,森林面积日趋减少。受气候异常影响,雪线上升,冰川加剧融化,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河谷次生林大面积死亡,区域内湿地面积锐减,森林涵养水源功能衰退,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草原火灾、森林火灾连年发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二)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

在阿勒泰地区,畜牧业的生产中存在较多的自然灾害,牧业生产依然是经营粗放,靠天养畜,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饿死”的情况一直在恶性循环。冬春饲草料短缺造成了牧业生产抗灾能力低下,尤其遇到大风、雪灾、干旱等自然灾害,饲草料储存短缺,形成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的被动局面,造成损失非常之大。

(三)易遭受虫鼠危害,且很严重

阿勒泰地区历来是虫鼠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蝗虫鼠害发生面积均在13.33万公顷以上,约占全部草地面积的15%以上。其中蝗虫严重发生面积为5.33万公顷以上。在一些鼠洞密集地区,洞洞相连,地表下被挖掘一空,地表上的牧草、灌木植株枯死。

(四)干旱缺水造成草原面积减少

2009年全地区缺水和严重缺水草地面积为603.88万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和草地总面积的51.20%和61.40%。这些缺水草地主要分布在春秋牧场、冬季牧场(缺水面积已达80.29%),以及额尔齐斯河南北两侧的低山丘陵区、两河平原、乌仑古河以南的平原荒漠及沙漠冬牧场,造成大面积的草地根本无法利用或不能充分利用。

(五)盗挖药材、乱采滥挖矿矿产资源等人为因素,导致草原破坏严重

1.人为盗采药材、矿产导致草原破坏严重

长期以来,人们对草地生态认识不足,保护意识差,只从眼前利益出发,大量的毁草种粮、种植经济作物,并有一些草地被撂荒。另外,基本建设、水利设施、居民生活用地、矿业开发等也占据了不少草地,致使被开垦破坏的草地难以恢复。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人大肆采挖麻黄草、大芸、甘草等野生植物,屡禁不止,使本来就很脆弱的荒漠和半荒漠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历史、自然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阿尔泰山区和主要河流流域非法采金、采矿和乱采滥挖中草药的行为一度猖獗,阿勒泰地区多个冬、夏牧场的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很多地方已是面目全非,一时难以恢复。

自2001年1月起,阿勒泰地区开始制止在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道采挖黄金。经过整治,两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但是,由于高山草原乱采滥挖中草药的行为屡禁不止,阿勒泰特有的植物岩白菜、柴胡、秦艽、芍药、麻黄、甘草等珍稀中草药十几年来遭到了灭顶之灾。

在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受利益驱动,来自外地的不法分子,每年春夏之间非法进入保护区,盗挖冬虫夏草。所到之处,大面积草场植被一夜间就变成了黑土裸露的荒地。当地林业部门每年都能从保护区内清理出上百名盗挖虫草的不法分子。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对这些不法分子只能抓了放,放了再抓,使盗挖行为屡禁不止。

近年来,随着矿业开发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高强度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更有部分矿业企业开采工艺和设备落后,尤其是一些小型矿业企业采选落后,利用淘汰落后产能。加之无序开采矿产资源,占用草场面积较广,对荒漠草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威胁和安全隐患。

2.超载过牧

这是造成草地退化最为主要的原因。由于过分强调草原的经济功能,单纯追求牲畜数量的增加,而忽略了草场的承载能力,掠夺性地使用造成草原严重退化。目前,阿勒泰地区夏牧场超载率12%左右,春秋草场超载率在20%~35%之间,草原生产力不断下降。

3.草原建设滞后

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原重利用、轻保护,重索取、轻投入,不给草原以休养生息的条件,草地退化现象日趋严重。

(六)管理问题

管理模式陈旧,以个体饲养、分散经营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模式主导着本地区畜牧业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难以满足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目前,基层畜牧管理部门还存在年龄老化、知识僵化、素质低等现象,部分新加入畜牧队伍的年青人员,既未进行过系统的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又忽视平时的学习积累和业务钻研,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上一篇:湖北有养殖种苗批发市场吗 湖北有养殖种苗批发市场吗在哪里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