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养殖技术
圈养羊技术
一、品种特点简介和改良建议
本地品种:陕北绒山羊,细毛羊等。特点:耐粗、抗病力强,适应当地环境,产绒(毛)量大。
外来品种:萨福克、特克赛尔、德美奴,波尔山羊等。特点:繁殖快、体形大、耐粗、抗病力强、生长快、出肉率高、饲料报酬高。
应该用外来的种公羊来改良我区的本地山羊,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二、繁殖方式和要注意的问题
1、自然配种繁殖:种公羊直接与母羊交配生产后代的一种繁殖方式。用此方式繁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一要采用良种公羊,利于提高羊群质量;二要注意种公羊的定期轮换,避免近亲繁殖,种公羊要一年一换,同一群羊不重复使用同一头公羊;三要及时阉割当地小公羊,避免乱交滥配;四要适当搭配公母比例,防止公羊过度使用,公母比例以1:20~30较为合适。
2、人工辅助配种繁殖:种公羊和能繁母羊分开饲养,母羊发情时再利用种公羊进行本交配种,如此有利于加强公羊和羊群的管理。
3、人工授精繁殖:用人工方法给母羊配种的一种繁殖方式,结合同期发情技术的运用,有利于选种和选配,集中产羔,提高管理和群体质量,很值得推广应用。
三、肉羊的饲养方式及优缺点
1、放牧养羊主要依靠天然牧草为羊只提供营养物质,适合山羊放牧性强的特性,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羊效碧数益。但以此方式养羊需要较大草场,不适合千家万户发展,此外放牧方式和强度不当时,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发社会、生态矛盾。
2、半圈养在放牧基础上进行适当补饲,主要是在牧后于圈内补饲(饲草或适当精料),特别是给羔羊、妊娠母羊、哺乳母羊、配种期的公羊和肥育羊等特殊羊群补饲精料和优质饲草,这是饲养方法的一种进步,能显著改善羊群生产性能。
3、全圈养以人工饲草满足羊群全部营养需要,以场地运动代替野外运动的一种饲养方式。实行山羊的全圈养,通过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和农副产品的科学、充分利用,既可以用少量土地饲养大量的山羊,也无生态破坏的后顾之忧,符合大力发展的需要,应当大力倡导。
四、山羊圈养方法
(一)羊群管理的一般要求
1、羊只编号对羊只进行编号,方便管理。常用的方法有耳标法、剪耳法。
2、合理驾驭在实施鉴定、剪毛、抓捉、发情和配种、喂药等管理活动时,要正确使用捕羊、导羊、保定、抱羊、倒羊等方法。
3、去角为了方便管理和避免羊只打斗,羊群要进行去角处理。一般选择在羔羊生后7~10天内进行。方法有烧灼法和碱棒法,以破坏角质生长点即可。
4、修蹄种羊每年修蹄2~3次,以保证蹄形和行走正常,修蹄应在雨后或修蹄前让羊在潮湿的地面上活动数小时,当蹄质变软时进行。修蹄时,先掏出趾间的脏物,用小刀或修蹄剪剪掉所有的松动而多余的蹄甲,最后修整蹄底,保证羊蹄端正,方便行走。
5、去势能防止小公羊乱配滥交,有利于提高育肥效果。时间以1~2月龄为好。方法有阉割法、结扎法(7周龄)。
6、药散慧顷浴可驱除羊体外寄生虫,预防疥癣等皮肤病的发生。要求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每次要进行2个重复)。可采用池浴、缸浴和淋浴等方式。怀孕两个月以上的母羊不宜进行药浴。
常用药物和浓度:杀虫脒(浴液浓度0.2%)或精制敌百虫(浴液浓度0.5%~1%)。
药浴注意事项:一是水温以25~30℃为宜;二是时间以1分钟即可;三是要在晴朗天气进行;四是要重复进行,2次沐浴间隔7~10天;五是浴前1小时要停止喂料,但要充分饮水;六是注意顺序,先健康羊,后病羊,羊头浸入1~2次(用叉轻压沉后即松手);七是浴后要休息两小时后才能喂草料。
7、体内驱虫为了减少寄生虫对肌体的危害,一般要做好春秋两季的常规性体内驱虫。所用药物有四咪唑、驱虫净、丙硫咪唑、虫克星等。
(二)不同羊群的饲养管理
1、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1.1饲喂优质饲料,精粗结合,钙磷充足,比例适宜,粗饲料青绿多汁,配种任务繁重时要加喂鸡蛋1~2个/天只。
1.2以圈养方式饲养,在运动场内自由运动。
1.3与母羊分开饲养,适当使用,日配种量控制在1~2次冲陆,连配2~3天,休息1天。
1.4常年保持体质结实、健壮、膘情中等、性欲旺盛、精力充沛、精液品质优良.
2、母羊的饲养管理
2.1空怀母羊断奶后和妊娠前的母羊。饲养目标是提膘复壮,提高母羊的发情率,并为妊娠贮备营养。饲料以青草为主,适当补给精料(0.25~0.5公斤/只天),青草喂量(以风干物计)按体重的2.5%~3%为宜。
2.2妊娠母羊妊娠期共5个月,分前期(3个月)和后期(2个月)。前期胎儿发育缓慢,营养需要与空怀期大致相同,要注意补饲柱花草、花生藤、黄豆藤等豆科饲草和精料(米糠、麦皮等),精饲料占日粮比例的5%~10%。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快,母羊胃容积有限,精料要增加到0.5公斤/头天,草料自由采食;产前一周,精料喂量减少为0.25公斤/头天,以免胎儿过大造成难产。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保胎防流产,要细心周到,不拥挤、不驱赶,并适当运动。
2.3哺乳母羊母羊哺乳期应控制在90~100天内。产后1~3天内,母羊少补或不补精料,以防消化不良和乳房炎,但要保证饮水;产后4~6周,母羊达到泌乳高峰期,需补精料0.3~0.5公斤/头天,产双羔或多羔的的母羊补饲的精料需增加到0.4~0.6公斤/头天;产后1.5个月,泌乳力下降,日喂精料减至0.25公斤/头。
母羊哺乳期间羊舍要保持温暖、干燥和卫生。
3、羔羊的饲养管理
3.1羔羊的特点生长发育快,特别是肌肉生长速度最快,但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缺乏免疫抗体,肠道适应力差,胃容积小,瘤胃微生物区系尚未建立,抗病抗寒能力差,因此一周龄内的羔羊死亡率最高,应加强护理,提高羔羊的成活率。
3.2羔羊饲养管理要点是要做到“三早”(早哺初乳、早开食、早断奶)和“三查”(查食欲、查精神、查粪便)。一生下来就应人工辅助让其吃上初乳;生后7天,开始补喂易消化的优质青干草或粉碎的饲料和饮水,并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不断提高饲喂量。生后90~100天应适时断奶。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如土霉素,内服一次量,10~25mg/kg体重。三查:查食欲是否旺盛,查精神是否饱满、目光是否滞呆和是否离群独居,查粪便是否异常,肛门是否粘有大便,此外被毛粗糙、肚子凹陷也属不正常现象。
(三)育成羊育肥技术
1、育肥前的准备
1.1按大小、公母分群。
1.2驱虫和防疫羔羊经过3~5天的适应后,用丙硫咪唑或虫克星驱虫,并注射四联苗、防肠毒血症、口蹄疫和羊痘等疫苗。用量按产品说明使用。
2、育肥过渡期分适应期和预试期,适应期2~3天即可,目的是适应环境;预试期需7~15天。过渡期间,日粮以粗料(青草)为主,精粗比例3:7。管理上,每天两餐,每次投料以30~45分钟吃净为度,自由饮水,要注意观察羊的采食行为和习惯,发现问题通过小群间调整。喂量和日粮配方不宜变换过快,预试期后的2~3天,要逐渐把日粮的精粗料比例提高到4:6,为转入肥育期做好准备。
预试期精料配方(%):玉米25、麦麸5、花生藤粉等63、花生麸5、食盐1、添加剂1及适量的抗生素(按说明书使用)。
3、肥育期日粮中精粗料比例为6:4,精料喂量为0.35-0.45kg/头天,粗料自由采食,限量运动或不运动。
肥育期精料配方(%):玉米42、麦麸5、花生藤粉21、花生麸30、食盐1、添加剂1、尿素0.3。
4、适时出栏手触肥羊背腰,无骨头感,体重达到25公斤以上,即可出栏
绒山羊适合在哪里养殖,附育肥饲养方法
绒山羊是一类以生产山羊绒为主的山羊品种,耐粗饲,抗病性强,在荒漠和慢荒漠地区养殖非常普遍,主要分布迅亩在海拔2500m以下的地区。育肥是绒山羊饲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对绒山羊育肥,一般建议挑选纯种或具有杂种优势的羊只作为育肥对象,在育肥前,进行免疫和驱虫,如果在晚秋或冬季育肥,要注意保温。
一没昌枝、绒山羊适合在哪里养殖
1、绒山羊是什么
(1)绒山羊是一类以生产山羊绒为主的山羊品种,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成的世界上产绒量最高、绒纤维品质最好的品种。
(2)绒山羊的外貌特征一般表现为,体表绒毛混生,毛长绒细,被毛洁白且有光泽,体大头小,颈粗厚,背平直,后躯发达。产绒量多,绒质量普遍较好。
2、哪里适合养殖绒山羊
(1)绒山羊耐粗饲、抗病性强,在荒漠和慢荒漠地区的养殖情况非常普遍。
(2)绒山羊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m以下的地区。
二、绒山羊的育肥饲养方法
1、育肥是什么
育肥是绒山羊饲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育肥后出栏的绒山羊不仅肉质得到了改善,还可以大幅度提升养羊农民的经济收益,减少羊只的浪费。
2、育肥方法
(1)育肥羊的选择
①在组群时尽量选择纯种或具有杂种优势的羊只。
②一般选择不能做种羊用的6个月左右的公羔羊,在早秋进行去势后,经过4-6个月的育肥至翌年4月份梳完羊绒后,可以进行快速育肥。去势的公羊相比未去势的公羊,产绒量可提高30%-40%,体重也至少能够提高20%。
(2)进行免疫和驱虫
在育肥前,注射各种免疫疫苗,加强对寄生虫的防治,体表可用除癞灵,体内可用硫苯咪唑、左旋咪唑进行驱虫。
(3)注意保温
如果在晚秋或冬季育肥,要注意圈舍内的防寒保暖,温度一般不能低于10°C,建议采用保暖的阳光羊舍。如果圈舍内温度高,有助于减少羊为维持自身各项机能产生的消耗,利于羊的重量提高。
(4)注意羊的运动
育肥羊每天要保持适量的运动,在温暖天气的时候,一般上午10点后,下午3点前进行运动,这样有利于饲料的消化利用、吸收,减少消化道的疾病的发生。
(5)注重饲料营养
短期育肥需要的营养很多,建议选用高能量的饲料。例如利用主要生产的农作物籽实及其秸秆,精粗料的比例以6:4为宜。也可用其它的农作物,如豆秆、地瓜秧、糟渣类等,饲料选择要因枯敏地制宜。
如何进行绒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
绒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调整地区品种结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促进农、牧区经济相互结合,促进养殖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转化。进行绒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羊舍及运动场的建造羊舍建设通常要求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在我国北方地区,为保证绒山羊产绒和正常的分娩产羔,顺利度拦轿过寒冷的冬季,应该建造通风、保暖的圈舍。运动场要求地面平整,稍低于圈舍,面积要求是羊舍面积的2~3倍,以每只羊平均达到3米2为最佳。运动场内可设置草架、料槽、水槽和盐槽。(2)选择优秀种羊、调整羊群结构虽然绒山羊养殖具有风险低、收益高等特点,但是,如果选留的种羊品质不好、羊群结构不合理,则会造成羊群生产水平降低、体质下降、成本高、效益低。种公羊群以50~60只为宜,个体产绒量在1000克以上,一般公羊群应以80~100只为宜,品质为特一级。特一级母羊的比例占到全场的35%~40%,在牧区以150~200只为一群,其他母羊可以200~250只为一群。同时,根据绒山羊产绒性能的高低分成若干群,每群为100~150只,由固定的饲养员专门饲养。种羊群及生产母羊群分开饲养管理,从而达到最优化的群体组合,提高生产性能。一个群体可繁殖母羊应占80%,后备母羊占20%,便于每年的群体更新和淘汰。对羊群要统一编制耳号,做好登记记录。
(3)提高饲养管理水平①羊群的饲养管理种公羊的饲养应以常年保持结实健壮的体质和中等以上的体况为原则。在饲养上应做到:饲料的多样性,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保持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同时满足维生素、矿物质的需要。种公羊必须以舍饲为主并有适度的运动时间,以提高精子的活力,并防止过肥。母羊的饲养管理,供给充足的营养,可以促进母羊正常的发情、配种、受胎,产出健壮的羔羊,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母羊自身的产绒量。加强羔羊饲养管理,使其获得丰富的营养,培育出健康无病的羔羊,以提高生产性能。羔羊出生后要尽快让其吃上初乳。为了实施早期断乳,在10日龄开始给羔羊进行补饲,羔羊代乳粉或自配羔羊乳料应该含有羔羊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蛋白质和能量等。达到120日龄左右,体重达到15千克以上的羔羊即可进行断奶、分群。羔羊分群后生长发育较快,该阶段日粮应以精料为主,多补饲一些优质干草和青绿多汁的饲料,使其体重迅速增加,体质健壮。②大力开展人工授精技术绒山羊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充分(5)饲草料储备绒山羊养殖技术百问百答发挥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减少种公羊的饲养头数,减少养殖成本,配种时在时间、空间上都有更大的自由,可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配种时,公羊一次射精量简码肆为0.5~1.5毫升,稀释后可给10~15只发情母羊输精,种公、母羊可按照1:300~500的比例进行配种。③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圈舍及运动场所要经常开展消毒工作,每周至少要消毒1次。羊群一定要按统一的免疫技术规程进行免疫,保证模首羊只的健康成长。每年春、秋进行2次体内驱虫,2次体外药浴。(4)配套生产技术抓绒:制定本地区统一抓绒时间,应控制在发现山羊耳根后的绒毛开始脱落(顶绒)时开始抓绒。抓绒过早,绒毛不易梳掉,羊易患感冒;抓绒过迟,会造成羊绒损失和品质下降。对妊娠后期的母羊,抓绒时一定要十分小心,临产的母羊应在产羔后再抓绒。未抓干净的个体,可间隔一定时间进行二次抓绒。需要量:饲草按每只每天1.5千克准备,精料按每只每年60千克准备。饲草为青干草、青贮或农作物秸秆等。精料为根据羊只不同生理阶段及粗饲料情况配制的混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