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养公鸡的饲养方法视频 养公鸡的饲养方法大全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焦娜

散养公鸡的养殖方法散养公鸡如何养殖

1、首先,公鸡的养殖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公鸡是散养的,必须要有足够大的空间让其活动奔跑,一般来说公鸡的养殖理想地是独立的山头或者是成片的开阔地,这样的地方空间足够公鸡日常的活动范围需求。
2、养殖的场所有了,接下来就要说养殖用的历滚饲料了。公鸡成鸡的体重较轻,约为1.5到2公斤左右,但是因为公鸡的日常活动范围较广、活动量大,它对食物量的要求就比较高。主食还是要以玉米、豆粕为主,一天的喂食次数在两到三次。
3、除了主食之外,公鸡也会自己在环境中觅食,昆虫、青草等。为了合理的喂养,在没有青草的季节还应辅以草料喂养,比如花生秧、红薯秧,这些都需要在收获的季节提前储备并晒干打成草料,在多雨季或者冬季就可以用这些草料来喂公鸡。就像我们人类的荤素搭配一样,在这样的喂养下,公鸡的成长才会正常健康。
4、还有就是公鸡窝的搭建。其实这点最简单,公鸡对窝棚的要求不胡唯高,只要是能遮风挡雨就可以,最好可以找几根长点的树枝,直接横放肢做余在鸡舍里就可以,大多数时候公鸡都是在树枝上休息。
5、因为公鸡的活动范围较大,一定要注意公鸡蛋的收集,可以在多个向阳平坦的角落为公鸡制作简易的下蛋窝,把地面整平,然后铺上松软的杂草,周遭用石头简单的围一下,这样就可以了。要注意经常观察公鸡的下蛋场所,随时更换或新增窝点,毕竟公鸡蛋价格也不低,下了蛋找不到也挺可惜的。
6、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防备不速之客。一般是老鼠、黄鼬、野狸等,这些都会对公鸡或者公鸡蛋造成威胁。可以适当的建一些围栏阻挡,养殖一些大鹅也是比较好的。
7、很多人都以为公鸡是不需要打疫苗防疫的,其实不然,公鸡养殖期间,必要的防疫一定要做,这样能提高公鸡的成活率。

如何养殖种公鸡

(1)游好弊种公鸡的育雏

为了使公雏发育良好,在育雏期应把公雏与母雏分开,以350~400只公雏为一组置于一个保温伞下饲养。

公雏的开食越早越好,为了使它们充分发育,应占有足够的饲养面积空间及食槽、水槽等器具,在最初8周龄内,每5只公雏占1米2地面,其上至少需铺垫12厘米厚清洁而吸湿性较强的垫草。

孵出后3周内,每100只公雏需备有2个120厘米长的饲槽和3个容量4升的饮水器,此后的育雏期中,每100只公雏需要4个120厘米长的饲槽及4个12升的饮水器。

育雏期公雏对环境条件及其他管理的要求,与母雏相似。

(2)种公鸡的断趾与断喙

种用公雏的内侧两个趾,在出壳时就可以剪短。如采用电烙铁断趾能避免流血,因脚趾的剪短部分不能再行生长,故交配时不会伤害母鸡。

种用公雏的断喙最好比母雏晚些,可安排在10~15日龄进行。公雏断去部分应比母雏短些,以便于种公鸡啄食和配种。

(3)种公鸡腿部保健

种公鸡的腿力如何,直接影响它的配种。因此,必须选择具有良好腿力的公鸡用于繁殖。由于公鸡生长过于迅速,腿部疾病容易发生,但如果管理得当,仍能保持公鸡的健康状态。在管理上一般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不要把公鸡养在木条间隙较大的栅面上。②当搬动生长期的公鸡时,需特别小心。因为捕捉及放入笼中的时候,可能扭伤它们的腿部,也切勿把公鸡放置笼中过久,因为过度拥挤及蹲伏太久,会严重扭伤腿部的肌肉及筋腱。③在生长期中,要给胆小的公鸡设置躲避的地方,如栖架等,并在那里放置饲料和饮水。④采取适当的饲养措施,以改进公鸡的腿力。

(4)种公鸡的选择

①第一次选择:6周龄进行第一次选择,选留数量为每100只母鸡配15只公鸡。要选留体重符合标准、体型结构好、灵神族活机敏的公鸡。②第二次选择:在18~22周龄时,按每100只母鸡配11~12只公鸡的比例进行选择。要选留眼睛敏锐有神、冠色鲜红、羽毛鲜艳有光、胸骨笔直、体型结构良好、脚部结构好而无病、脚趾直而有力的公鸡。选留的体重应符合规定标准,剔除发育较差、体重过小的公鸡。对体重大但有脚病的公鸡坚决淘汰,在称重时注意腿部的健康和防止腿部的损伤。

(5)种公鸡的限制饲喂

育成期公母鸡在同一鸡舍混养时,公鸡与母鸡采取同样的限饲计划,以减少鸡群应激,如果使用饲料桶,在“无饲料日”时,可将谷粒放在更高的饲槽里,让公鸡跳起来方能吃到。这样可减少公鸡在“无饲料日”的啄羽和打斗。在公、母鸡分开饲养时,应根据公鸡生长发育的特点,采取适宜的饲养标准和与育成母鸡略有不同的限饲计划。肉用种公鸡饲喂程序及喂料标准参见表8-11。

表8-11 艾维茵肉用种公鸡饲喂程序及耗料量

表8-11 艾维茵肉用种公鸡饲喂程序及耗料量(续)-1

* 20周龄时体重急剧增加是由于自然增重(180克)再加上改变限饲计划所致。

(6)种公鸡限水

在公鸡群中,垫料潮湿和结块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对公鸡的脚垫和腿部极其不利。限制公鸡饮水是防止垫料潮湿的有效办法,公鸡群可从29日龄开始限水。一般在禁食日,冬季每天给水两次,每次1小时,夏季每天给水两次,每次2.5小时;喂食时,吃光饲料后3小时断水,夏季可适当增加饮水次数。

(7)对种公鸡管理

①自然交配种公鸡管理要点:A.如公鸡一贯与母鸡分群饲养,则需要先将公鸡群提前2~3天放在鸡舍内,使它们熟悉新的环境,然后再放入母鸡群;如公母鸡一贯合群饲养,则某一区域的公母鸡应于同时放入同一间种鸡舍中饲养。B.小心处理垫草,经常保持清洁、干燥,以减少公鸡群的葡萄球菌感染和胸部囊肿等疾患。C.做白痢及副伤寒凝集反应时,应戴上脚圈,脚圈放上以后,钳扁其合口(切勿打褶),以免脚圈滑落到趾下缘。②人工授精种公鸡管理要点:A.饲养方式:以特制单层公鸡笼一鸡一笼为宜。B.光照:公鸡的光照时间不分季节应保持每天16~17小时,并要求稳定不变,防止时长时短,光照度,要求每平方米3瓦左右。C.温度:室温最好保持在15~20℃,高于30℃或低于10℃时对精液品质有不良影响,有条件的安装降温和保温设备。D.湿度:舍内要求相对湿度55%~60%,防止过潮。E.通风:要求舍内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F.喂料:要求少给勤添,每天饲喂4次,每隔3.5~4小时喂一次。G.饮水:要求饮水清洁卫生。H.清粪:3~4天清粪一次。袜裂I.观察鸡群:主要观察种公鸡的采食量、粪便、鸡冠的颜色及精神状态,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种公鸡饲养方法

  肉用种公鸡的饲养方式直接决定着种公鸡的优良状况,种公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养殖户应使用不同的饲养方式最好。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种公鸡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公鸡饲养方法

  公骨骼生长发育在8周之前大约完成85%,在12周之前大约完成95%,如果我们错过这个骨骼快速发育的时期,以后再补救的话就来不及了。10周~15周期间,睾丸和生殖系统开始快速发育,16周~24周在生殖系统分泌的激素刺激下睾丸的质量迅速增加,在15周时睾丸大小在0.5克左右,20周时达到2.0克,23周时为12克~22克。这段时间的管理措施是首先要保证密度合适,并使雏鸡严格按照标准体重生长和发育。这段时间骨骼的大小与体重高低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每周称重的方式来简单了解鸡的生长趋势。此外,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多触摸鸡的胸肌,胸肌发育不好的要及时淘汰。

  保证公鸡的均匀度最重要,在5周以后,如体重不达标,要及时淘汰。我们的目标是养出骨骼适中的公鸡,此段时间低于标准体重的公鸡有可能在未来几周内体重达标,这样的鸡在产蛋初期的受精率比较正常,但是到产蛋中后期的生产力会迅速下降。因此,在15周~22周期间,通过每周的称重及时挑出体重不达标的公鸡并淘汰,使鸡群有一个良好的均匀度,这才是保证产蛋中后期受精率的最重要措施。一般22周龄公母混群,混群后要密切关注公鸡的采食与体重,并在产蛋前期及时挑出不适应母鸡舍环境的公鸡。

  种公鸡饲养技巧

  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

  1.体重增长。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1200克。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袭察早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克。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睾丸开始迅速增长。

  2.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适当的骨架大小与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大约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发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发育,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的最好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睾丸发育。种公鸡睾丸大小和重量与精子、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联系,公鸡睾丸的发育与育成期体重增长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产蛋期公鸡睾丸大小与功能的保持和体重控制及其体况有关,公鸡睾丸发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在2~15周没档龄,睾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数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将来精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11~12周龄,睾丸开始发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发育,这期间尽可能避免妨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发生,否则会影响睾丸的发育。②15周龄以后种公鸡睾丸重量的增加开始加快,睾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后增加更加明显,重的可达到22克,这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种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睾丸的发育影响非常大。③在25~35周龄,睾丸重量和精液数量最高。35周龄成熟良好的种公鸡,睾丸重量大约在45克拍雀,输精管发育良好,并且睾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此期容易失重,应注意观察和触摸鸡只,保持适当的增重和避免各种应激。④在35周龄以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睾丸颜色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差。精液数量与质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随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体况能延缓高峰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1.进鸡前准备。公母分开饲养,种公鸡栏放在鸡舍前面,有条件的最好把公鸡单独放在1栋鸡舍内饲养。种公鸡应小栏饲养,每栏鸡数在500只以下,且最好手工准确加料。使用产蛋期相同的料线,料线高度要合适,18周龄后每只种公鸡料位为20厘米。种公鸡最好地面平养,但密度不超过3.5只/米2。

  2.早期管理。首先要使用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达21%;其次最迟在15日龄开始每日限饲,拉长骨骼生长时间,使胫骨充分生长,尤其是平养时。如果不及时限饲,种公鸡会不长毛和骨骼,只长肉。此外,要控制体重使之达标或稍超标,确保各阶段周增重达标,生长曲线平滑。

  3.及时分群。优良种公鸡的均匀度应在90%以上,分群时应达到性成熟,对断喙不好、体重太轻、骨架小且过肥、瞎眼、趾有问题以及体形不好的种公鸡,应淘汰。一般在22日龄前分群,这时限饲强度不大,鸡群均匀度好,以后如果没有料位不当、喂料不匀、串栏等问题,就不用再分群了。

  4.断喙要整齐。断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须齐,否则会影响交配和浪费饲料。断喙时要选熟练工人操作,并设专人检查断喙情况。

  5.密度适宜。密度与饲喂面积会直接影响公鸡质量、均匀度和受精率。密度过大会造成饲喂面积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为3~3.5只/米2,料位在5周龄、6~10周龄、11~15周龄、16~64周龄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种公鸡发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过大造成垫料潮湿、均匀度低下、睾丸发育不好等。

上一篇:孔雀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视频 孔雀竹的养殖方法怎么浇水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