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白垩病又名石灰蜂子,是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病害,发病的季节明显.一般为春季及初夏气候多雨潮湿,温度不稳,变化叛繁时易发病。蜂箱内的虫尸和被污染的食物是重要的传染源。
患白垩病的蜜蜂幼虫在封盖后的头两天或前蛹期死亡。幼虫染病后,虫体即开始肿胀并长出白色的线毛,充满巢房,后期则失水缩小成坚硬的块状物,死亡的幼虫残体呈白色粉笔样物;有时幼虫干尸也会呈深绿色至黑色。雄蜂幼虫比工蜂幼虫更易受到感染。
白垩病的发生主要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温度忽高忽低,变化比较频繁或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生机率较高,当巢内温度达到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适于孢子生长,春、夏季多雨潮湿季节易流行。
二是管理不善。管理上掌握不好蜂脾关系,特别是早春温度不稳定时,巢内脾多蜂少;也有的因为蜂群较弱,工蜂的清巢能力差,幼虫饲喂不足,造成幼虫营养差、体质弱,这样的陆裤蜂群也容易发病。
三是没有进行有效的防疫消毒。许多养蜂人防疫意识差,在日常管理中,对场地和蜂群不消毒或是消毒不严,造成饲料握悉缓和蜂具交叉传染。
白垩病的治疗:
1,转移蜜蜂场地,保证新的场地通风性好,阳光充足(春季),干燥。很多白垩病在这种环境下都不会不治而愈,毕竟蜜蜂本身也是有抵抗力的段模。
2,用聚维酮碘来喷巢脾,聚维酮碘就是喷雾灵,在使用前一定要兑水稀释500倍,也就是1g喷雾灵要兑500g水。一般在三天内喷三次即可。
3,给蜜蜂喂制霉素,制霉素是听蜂之语认为治疗白垩病效果最突出的一种方法。制霉素可以掺到糖水里面喂,也可以掺到花粉里面喂。
制霉素有液态装的,也有药片装的,一般来说液态装适合掺糖水喂蜂,100mg的制霉素掺到150ml的糖水里面,连续喂三天就可以。
蜜蜂白垩病一开始为饲养蜜蜂的养蜂人产生了很大的损害,但是,现如今早已有很多种多样药品能够医治白垩生病了。那白垩病并发有什么症状呢?又如何去防止呢?下边就随趣蜜蜂一起来看一下蜜蜂白垩病的病症及预防方式吧。
一、蜜蜂白垩病病原
蜜蜂白垩病是由细菌蜂球囊菌造成的,此病最开始是在法国被发觉的,之后白垩病迅速扩散至很帆返老多我国。在我国内地曾报道产生蜜蜂白垩病,但仅是零星蜂场、某些蜂群病发,未造成不良影响。在我国内地第二次发觉此病后,已在国内各地蜂场时兴。沾染此病的蜂群严重全群覆没,轻则群势渐弱,比较严重的危害养蜂业的发展趋势。
二、蜜蜂白垩病发病原因
蜜蜂白垩病是由一种称为蜜蜂球囊菌的细菌所造成的,这类细菌只侵蚀蜜蜂幼虫,而且具备较强的活力,一般在中国的西方国家蜜蜂中较为时兴,伤害十分比较严重,湿冷,过多的分蜂,饲养长霉的蜂花粉,蜂群较差这些都能够引起白垩病的产生。
三、蜜蜂白垩病散播
白垩病关键根据孢子散播,蜂花粉是关键病原体,白垩病的产生在非常大水平上在于那时候的温度湿度,拥有较显著的周期性,一般该病多时兴于春天和夏初,特别是在连阴雨湿冷,温度转变经常的气候条件下非常容易造成。
四、蜜蜂白垩病状
病发前期,害虫变成没头白色幼虫,鱼体色与身心健康幼虫类似,表皮并未产生真菌;中后期,幼虫绵软澎涨,腹面爬满白色真菌;中后期,全部幼虫体铺满白色真菌,虫体萎缩并慢慢发硬,似铅笔状。死虫遗体有白色、灰黑色二种。工蜂将虫体由巢屋内拖出到巢门口的路面上和蜂桶底端,工蜂及雄蜂幼虫均可感病,雄蜂幼虫尤其比较严重。
五、蜜蜂白垩病确诊
患白垩病的幼虫在密封的前后左右身亡,雄蜂幼虫比工蜂幼虫更易被感染。身亡幼虫前期为苍白色且发胀,中后期则缺水缩小成材质松散的白色石灰粉化学物质。病况比较轻时,蜜蜂能够将虫尸消除出巢大门口。当病情恶化时,蜜蜂早已没法多方面消除,在巢房内能够看到很多白色的态升虫尸,这类病症一般就可以判断是蜜蜂白垩病。
六、蜜蜂白垩病防治
1、蜂场挑选:应挑选在地形高、光世培照充足、室内通风、防止淋雨之处。
2、环境卫生清除:蜂场内外的树技、野草、废弃物等脏物要立即清除,维持蜂场清理、干燥。
3、防护措施:蜂桶要用钻石抬高箱脚,上搭丙纶布棚;场所四周搞出排污沟;蜂场前后左右常常撒些石灰粉。
4、喂养强群:蜂多群强,一旦得病尸,随后被拖出箱上,巢房孔也被清除整洁,因为箱里非常少囤积病尸,大大减少了病原菌散播的机遇,抑止了白垩病的发展趋势。
5、药品防止:在喂养蜜蜂时可在糖液里添加抗菌药物,能够非常好的对白垩病具有防治功效。
七、蜜蜂白垩病治疗
采用换箱换脾和药品预防紧密结合的对策。最先取下病群内全部害虫脾及长霉霉变的气垫粉底脾,换以清理的蜂桶和巢脾供蜂王再次生卵。换下来的巢脾用二氧化硫(点燃硫磺)密闭式消毒杀菌4钟头之上,可按每10张巢脾放进硫磺3~5克测算,也可以用4%甲醛溶液消毒杀菌巢脾,泡浸24钟头或喷脾再密闭式48钟头。提升喂养管理方法,蜂群应安装于干燥自然通风朝阳的地区,防止在底箱累积湿气,常常扩张巢门协助蜂群自然通风,尤其是下完雨后协助蜂桶干燥至关重要。
一、囊状幼虫病的症状
囊状幼虫病毒主要侵染2~3日龄幼虫,潜伏期5~6天,幼虫会死于封盖前后,很少能见到化成蛹后死亡的现象,病虫身体会失去光泽、变成苍白、头部离开巢房壁、略有上翘,形状呈龙船型,用镊子挑出来后会看到末端有一个透明的小水囊,病虫颜色也逐渐由苍白色变为淡褐色、黑褐色,虫尸不会腐烂,而是干瘪无臭味儿、无粘性,容易从巢房里被清除。由于死虫不断被清除,蜂王重新产卵,所以患病蜂群会出现“花子现象”。中蜂发生此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片子脾发病,来势凶猛,很容易造成全群覆灭,称之为急性型;另一种是发病幼虫数量不多,病虫断断续续可见,群势逐渐下降,称之为慢性型。
二、囊状幼虫病的诊断方法
从带病蜂群中抽出封盖子脾检查,如果巢房出现大的孔洞,房内幼虫头部尖而翘起,用镊子挑出后能看见尾部有一水泡囊,且无臭味儿,即可诊断为囊状幼虫病。此病往往与欧洲幼虫病同时出现,一般欧洲幼虫病虫尸具有酸臭味儿,所以诊断时要注意同欧洲幼虫病的症状区分开来,以便进一步确诊。
三、囊状幼虫病的防治方法
采取严格消毒、加强蜂群饲养管理和药物控制的综合防治措施。
1、在加强饲养管理上我们要尽量选育抗病蜂王。每年春季,磨族袜从发病蜂场中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替换其他病群的蜂王,如此经过几代选育即可大大提高蜂群对此病的抵抗能力。这一措施也可以在对病群施药前换王断子时进行。
2、要采取密集蜂群,加强保温,在早春低温阴雨情况下,应将蜂群适当合并或抽调多余子脾,使蜂多余脾,缩小巢门以提高巢温和蜂群的清巢能力。
3、断子清巢,切断传染的循环,减少传染源。对患病蜂群适当采取换王或幽闭蜂王的方法,人为造成蜂群断子期,以穗宴利于工蜂清理巢房,减少幼虫交叉感染的机会。用此方法再结合药物治疗,双管齐下效果会更好。
4、药物治疗是防瞎激治囊状幼虫病的辅助环节。根据多年来蜂群防治的经验,以清热解毒作用为主的中草药是治疗此病的最佳选择。比如:用半枝莲干药40克或华千金藤10克,加上适量的水,煎煮后过滤,配成1000毫升药物糖浆,加入10片多种维生素,调匀后喂10框蜂,每隔1天喂1次,连续喂4~5次为一疗程。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