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生物养鸡的方法呢 什么叫生物养鸡的方法和技术
养鸡的正确方法 养鸡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1、精选良种。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肉鸡的基础。应选养皮薄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种。如果是蛋鸡可是海兰褐京红一号,这两种鸡都比较好,产蛋率高,适应性强。如果是做商品小鸡鸡可以养乌鸡贵妃鸡,如果养笨鸡可以养三黄鸡芦花鸡等品种。
2、注重放牧。放牧是提高肉鸡肉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优质放养土鸡的育雏技术要求与快大型肉鸡无异,在育雏室内育雏30天左右转入大棚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秋45日龄、寒冬50~60日龄开始放牧。放鸡场地宜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竹园、果园、茶园、桑园等地较理想。鸡只既可吃上述“四园”中的害虫及杂草,还可为“四园”积
3、施肥。放牧场地可设砂坑,让鸡砂浴。还要搭建避雨、遮阳、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肉鸡早出晚归,放牧密度为50~70只/亩,每群规模约500只为宜。为防止鸡走失或危害附近农作物,放牧场设置围栏,一直放养至出售。加强放牧可以提高鸡肉的结实度,促进体格健壮及羽毛紧密光亮;还可采食青草、草籽、枯叶、虫蝇等,节约饲料和提高肉质。有条件的可以放一批鸡换一个地方,既有利于防病,又有利于鸡只觅食。
4、巧喂饲料。饲料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优质土鸡育雏期应饲喂迟猜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雏鸡全价饲料。因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低于快大型肉仔鸡全价料2个百分点,并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雏鸡生长发育良好。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饲料、农副产品、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一般仅晚归后补喂配合饲料。出售前1~2周,如鸡体较瘦,可增加配合饲料喂量,限制放牧进行嫌旦族适度催肥。中后期配合饲料中不能加蚕蛹、鱼粉、肉粉等动物性饲料,限量使用菜籽粕、棉籽粕等对肉质和肉色有不芹弊利影响的饲料,不要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化学合成的非营养添加剂及药物等,应加入适量的桔皮粉、松针粉、大蒜、生姜、茴香、桂皮、茶末等自然物质以改变肉色、改善肉质和增加鲜味。
5、严格防疫。搞好防疫灭病是养好优质放养土鸡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放养土鸡抗病力强,较圈养快大型肉鸡发病少。但因其饲养期长,加之放牧于野外,接触病原体机会多,必须认真按养鸡要求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得有丝毫松懈,根据本地实际重点做好以下防疫工作。此外要特别注意防治球虫病、卡氏白细胞虫病及消化道寄生虫病。经常检查,一旦发生,及时驱除,肉鸡中后期防治疾病尽可能不用人工合成药物,多用中药及采取生物防治,以减少和控制鸡肉中的药物残留。
6、适时销售。合适的饲养期是提高肉质的重要环节。饲养期太短鸡肉中水分含量多,营养成分积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少,肉质不佳,味道不鲜,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饲养期过长,肌纤维过老,饲养成本太大,不合算。根据土鸡的生长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积累特点,以及公鸡生长快于母鸡、性成熟早等特点,确定小型肉鸡公鸡100天,母鸡120天上市;中型肉鸡公鸡110天,母鸡130天上市。此时上市鸡的体重、鸡肉中营养成分、鲜味素、芳香物质的积累基本达到成鸡的含量标准,肉质又较嫩,是体重、质量、成本三者的较佳结合点。饲养鸡的技术和方法
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那么人们是如何饲养鸡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鸡的技术和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鸡的伍睁技术和方法
饲料选择
一般来说,优质土鸡的生长速度较慢,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颗粒料或混合饲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种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
雏鸡饲养管理
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
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于喂料。水温以32℃左右为宜,不可饮冷水。头2天可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刺激食欲。一般开饮后即可开食。把开食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消化力差,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喂料时要定时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时会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啄食恶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环境温度与湿度。育雏的关键是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3-7日龄是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为止。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干燥会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
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雏鸡和病雏要分群饲养,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对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巡查鸡群,其意义有三点:一是通过观察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活动、粪便状态中发现和诊治疾病;三是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生长鸡饲养管理
生长期的鸡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饲养目的是使鸡得到充分的发育,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饲养方式是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公母鸡分群饲养。一般公鸡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有利于提高整齐度。生长期采用定时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槽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净吃饱为止。
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研成粉,再与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并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如或成虫,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
育肥鸡饲养管理
即10周龄至上市的时期。此期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泽度,做到适时上市。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腔橡岁随着肉鸡的日龄增长,体内增长的主要组织与中鸡阶段有很大差别。肉鸡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鸡的肉质,提高胴体外观的美感。此期一般应提高日粮的代谢能,相对降低蛋白质含量,肉鸡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达到12.54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为了达到这个水平,往往需增加动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采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及树叶、杂草等节约饲料;另一方面,提高鸡的肉质风味,使上市鸡的外观和肉质更好。在进入育肥期,应减少鸡的活动范围和运动,以利于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视杀虫、灭鼠和清洁消毒工作。以预防疾病发生。
疾病控制
导致鸡病发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饲料配合不当、温度过高过低、应激与外伤等;化学因素,如药物过量、误吃农药吸入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应抓好如下几点:
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针,但在养殖户当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轻防,导致鸡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树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观点。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多数重大传染病都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成功与否,与鸡只的母源抗体、接种方式和接种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同的鸡场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
树立综合防治的观点。即从建场、进苗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养鸡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1.饮水和饲喂
(1)、饮水:雏鸡运回后立即开始饮水,若是经长途运输后到达的雏鸡,让雏鸡稍事休息后给予饮水。出饮最好先饮4%的红糖水或4%的葡萄糖水,同时配合快补或21金维他、育雏七天乐或氧氟沙星注射液饮水3~5天,促进卵黄吸收和防止细菌病的发生。
(2)、开食:即第一次吃饲料,一般在出饮后2~3小时开始,若为平养,应在地面铺上与地面颜色反差较大的物品(如报纸),撒上饲料,以帮助鸡只识别食物。
2.温度与湿度
(1)、鸡适宜的温度,在小鸡未到前24小时给温,使室内温度达到34~36度范围内,以后每周降2度,夏天降至室温为止,冬天降至25~26度即可稳定。
(2)、通过观察鸡群的动态,判定温度高低:温度过高,鸡群远离热源,张嘴呼吸,两翅下垂;温度过低,鸡群出现扎堆;要调好室内温度的高低,以达到整个鸡群均匀分布为宜。
(3)测量温度,应在鸡舍不同高度、不同部位挂几个温度计,且舍内温度白天应比夜间高2度,并严防煤气中毒。
(4)育雏室在1周内相对湿度必须接近70%,一般要求第一周65%~75%,第二周至第七周为60%左右,条件好的控制到55%~65%。
3.光照、通风换气
(1)光照除了能刺激蛋鸡性成熟外,还有杀菌消毒作用。开始育雏1~3日龄,可用人工光照补充到23小时,4~14日龄缓慢降至18小时,此后每周缩短1~2小时,直至缩短到自然光照。
(2)保证合理的通风换气:整个鸡舍气流速度基本一致,做到无死角、无贼风、避免穿堂风,这一点对高密度饲养鸡舍最为重要。
4.断喙及称重、分群
(1)雏鸡断喙:一般在7~10日龄为宜,一般上喙切1/2,下喙切1/3,切后用烙铁烙烫,使毛细血管结痂为止。断喙前、中、后三天在饲料中拌入WK3,同时加入快补或21金维他饮水以减少应急反应。
(2)称重、分群:检查平均体重是否达到品种标准体重,将达不到标准体重的鸡群单独饲养,料里加入禽利健,饮水中加入快补或灵芝Vc,促进生长。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1场址选择与使用
提供优越的鸡舍环境是养好鸡的首要条件。农村空闲的山地、林地、果园都可以作为养鸡的场所,但场地要求开阔,空气畅通,地面相对较为平坦,周围活动场所宽畅。场与场有足够距离,相对远离公路和生活区。场与外界有隔离带,有围墙或围网与外界隔开,场内有足够活动空间。鸡活动时使其不与其他禽类或动物接触。一般一个场年饲养3~4批,实行全进全出制,每平方米饲养12羽,不过度放牧,提倡轮牧。每批出栏后应彻底清洗消毒,空置2周以上。消毒3~5次以上,每次更换消毒药品种。以达到彻底消毒目的。
2育雏管理(0—30日龄)
2.1育雏前准备清洗消毒育雏舍,准备好水槽、料槽、垫料、饲料、常用药品、保温设施等,进苗前1周将所需用具,连同垫料(谷皮)一同薰蒸消毒24h,进苗前12h应做好预热工作.若鸡苗到达时温度达不到,应先加热。将所有带有鸡苗的箱盒放在保温房内(注意远离热源),此时可先加入水、饲料,待室内温度足够时.再慢慢将鸡苗放入育雏舍内。
2.2保温措施保温是第一关。是养好鸡最关键的一关。首先要求育雏舍能保温。但也应设有窗,雏舍高度1.6~1.8m。最好用木制天花板(吸水性较强)。一般保温方法可采用地炕升温法、铁皮箱管道升温法、红外线灯泡升温等。雏鸡1日龄时舍内温度应达30~32℃,以后每周下降2℃,直到脱温。夏天保温时间10~20d,甚至更短。冬天保温时间应达到40d,甚至50d。观察雏鸡温度是否正常,关键看鸡分布是否均匀,活动、进食、饮水、睡态正常,有无尖叫声。若温度不够,容易发生鸡白痢,此时,雏鸡发出尖叫声.稀粪粘于肛门或见肛门潮湿.此时应给雏鸡加温,并添加药物治疗。
2.3免疫程序与预防用药雏鸡1日龄时用3倍量MD疫苗作颈背皮下注射;4~5日龄断喙,(可用加工有直径0.4cm孔洞的电烙铁烧烙鸡喙。既简单快速,又达到最小的应激目的,断喙时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维生素K、预防量抗菌素),同时刺痘(此时选择刺痘,可减少抓鸡次数,减少应激。要求鸡痘疫苗稀释浓度足够,一般每瓶疫苗500羽,加入注射水1/4疫苗瓶的量即够.用钢笔尖沾取少量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刺1针);5~6日龄用1倍量新城疫一传支LHl20二联疫苗滴鼻免疫或2倍量饮水免疫(免疫前后3d内添加适量多种维生素。免疫前将饮水器彻底清刷干净,不可消毒,停水2h后将疫苗按每千羽1kg饮水量稀释,疫苗中最好加入保护剂,均匀添加于饮水器,再将饮水器均匀放置舍内。雏鸡饮完水不能马上加水、稍休息半小时后加水):1~6日龄预防鸡白痢:除了做好加温工作外主要依靠饮水中加入药物如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或氯氟沙星等药物防治,连用5~7d:8-9日龄鸡法氏囊双价弱毒疫苗2倍量滴嘴或饮水免疫(方法同前);12~15日龄用禽流感疫苗作颈背皮下注射.每羽0.35~0.40mL(注意抓鸡、围栏时应有足够空间,不要让鸡太挤造成事故);10~2013龄注意保温,同时注意适当通风,此时可根据天气状况决定开关窗户的大小.宜开单边窗户,通过开窗大小来调节空气。使其不形成空气对流;15~30日龄时在饮水中添加预防量抗球虫药如氨丙林或球必清等,预防时每天1一2次.发病时应及时增加药量,甚至在10kg饮水中添加青霉素800万U,此时应更换垫料。达到清除垫料中卵囊的目的;2l~2313龄时用3倍量鸡法氏囊双价弱疫苗饮水:25—2813龄用l倍量新城疫一传支LH52二联疫苗滴鼻免疫或用2~3倍量饮水免疫。
2.4饲养管理要点
2.4.1新鲜全价饲料选择高档鸡花料,满足雏鸡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能量13.40MJ/kg、粗蛋白21%、足够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建议10~20日龄雏鸡使用正大牌饲料510#或华龙400#,鸡花料用量为250~300g/羽;添加饲料时应少量多次,吃完再添,料桶每周清洁消毒1次。2l~4013龄使用正大中鸡料5ll#或华龙中鸡料402#,中鸡料一般用量为800~900g/羽。
2.4.2洁净、卫生饮水一般使用颗粒料。药物、添加剂添加于水中较为方便。添加药物应做到均匀.按说明或加倍药量。首先溶于水桶,再按比例扩容后添加到每个水壶。育雏期间,雏鸡在疫苗免疫注射、断喙、生病、天气恶劣、转舍、消毒等应激时饮水中应加入适量水溶性多种维生素。加水要及时,水位要足够.至少每天清洁饮水器1次,饮水器每月消毒1次。彻底清洁饮水器难洗的部位,如槽位、壶13内侧。
2.4.3清洁卫生、消毒全面消毒工作至关重要。不要停留在口头,要重在落实。一切用具定期清洁消毒,定期清扫消毒环境,垫料定期更换,保持松软、干燥,每周带鸡消毒1次,一般使用高效低毒广谱消毒剂,如消特灵、烧碱、菌毒敌、过氯乙酸等,轮换使用。
2.4.4适时分栏雏鸡进栏时饲养密度为40N50羽/m².20日龄时20—30羽/m2.40日龄降为20羽/m²。
2.5注意事项
1)把握好育雏温度,注重判断标准,新手应在舍内挂温度计,利于判断,要准备好缺电时的加温燃料,如木炭、木材等,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晚上应把雏鸡抓到纸箱内过夜。
2)育雏头3d,雏鸡宜饮用30~40℃温水,并加抗白痢药物,判断白痢的标准主要是看雏鸡肛门。羽毛有水样粘于肛门即说明有白痢。
3)育雏温度尤其头3d应保持32~33℃.以后逐渐下降,每周降2℃,至脱温。但温度也不宜过高.过高时会引起雏鸡脱水,表现尖叫声,烦燥,远离热源、暴饮等。
4)雏鸡舍地面应保持干燥、干净、松软,不应有任何异物,因为有异物时雏鸡会产生异食癖,垫料应及时清除,一般l一2周清垫料1次。
5)进雏前,预先将多种维生素、少量抗生素加入水中,在食盘、料桶中添加少量鸡花料,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观察舍温是否达到32~33℃.若达不到先不放鸡苗,待舍温达到要求时,再放入鸡苗并关上门。
6)晚上应当有值班制度,以防意外事故发生,如断电、堆压等。
7)雏鸡饲料应选择高档料.以增强体质。
8)适时调整雏鸡密度.让鸡羽生长、活动有足够空间。
9)根据气候,增减空气流通量,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10)养好雏鸡应做到手脚勤快,认真观察,各项工作及时跟上。
3育成期管理(30~42日龄)
育成期管理相对容易,要分疏密度,保温通风,预防用药,卫生消毒,增加运动,添加青料(多雏),及时喂料,充足饮水。育成期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中鸡生长快速,必须有足够氧.应及时分疏密度,及时转群或分栏,密度一般为15~20羽/mz,转群前后2d添加预防量抗生素.天晴时开始放牧,雨天不放,突然下雨时及时赶回并预防用药。
2)中鸡的生长强度虽比育雏期低些。但体重增加仍较快。采食量不断增加,是骨胳、内脏器官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因此,中鸡饲料营养也应全面,一般要求能量为12.14MJ/kg、粗蛋白19%、氨基酸、维生素全面。从小鸡料过渡到中鸡料。应采用逐步过渡的办法。即2种料对渗拌匀饲喂2—3d。及时调节料桶高度,其高度应与鸡背平高。
3)根据冷天、热天、早晚温差情况.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及时开、关门窗,避免鸡得感冒等呼吸道病。一旦轻微发病,立即朋泰乐菌素、环丙沙星等药物治疗。
4)应搞好卫生消毒.每周带鸡消毒和地面环境消毒1次.每周清洁水池1次,必要时水池清水消毒。水槽每天清洁1次,料桶每周清洁1次,垫料每2周更换1次.若垫料管理不好,太脏、板结甚至如烂泥,鸡容易患大肠杆菌病,这时应立即更换垫料,饮水中加氟苯尼考、利氟霉素等药物治疗。
5)巾鸡放牧,在野外吃些青草、虫子,一般羽毛生长亮丽。若不能从野外补充摄食,应在水巾适当加多种维生素。晚上10:00过后关灯,让鸡充分休息。
6)水位应足够,水位降低时要及时增加饮水,以满足生长需要用水。水位高度及时调整,让鸡顺畅饮到水。
7)注意消毒,换上雨鞋,穿上工作服,谢绝参观。
8)注意认真观察,夜间值班时,要细听鸡群呼吸有无异常声响.鸡群是否安静。
9)做好各项记录,饲料、用药、鸡群状况,死亡数量、温度、密度等。
10)若养混合苗时,此时最好采用公母分群饲养,降低残次品率。利于增重。
4育肥期管理(43日龄以上)
育肥是为了促进脂肪沉积,增加肥度、改善肉质、增加羽毛亮度。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鸡新城疫疫苗免疫1次:时间安排在50~65日龄,使用l系疫苗l倍量皮下(肌肉)注射或NDC30—86株疫苗3倍量饮水。
2)适时分疏密度(以12羽/m2为宜)或剔除残鸡,可先出售部分鸡,以降低密度,减少成本付出。
3)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即使用大鸡料,能量水平一般为13.40MJ/kg、粗蛋白16%。
4)水槽、料槽数量应足够(1个/100羽)。
5)做好卫生消毒T作,保持室内环境干净、舒适。
6)光照强度宜弱,晚上10:00过后应关灯。
7)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养成本。饲料占总成本70%~80%。注意以下几个环节来减少饲料浪费:(1)使用正规料槽,料槽数量要足够,料槽高度要适合;
(2)用正规厂家饲料,饲料颗粒应大小均匀,口感好;
(3)喂料应一日多餐。一次给料不能太多;(4)精确断喙,利于减少饲料浪费;(5)饲料贮存间要密闭,防止鼠害。
8)夜间售鸡,适时上市。夜问出售时要关灯,用手电照着抓鸡,不惊扰其他鸡。因为饲料转化率随日龄增长而逐断下降,料肉比增加。为减少成本,提高效益,应适时上市。把握市场信息,分析价格走势,决定最佳出栏时机。养殖鸡的技术和方法 养鸡方法技术总结
1、鸡舍内的地面高度最好比房子外面的地面高25--35厘米。否则,鸡舍地板和垫子将会潮湿,导致鸡病的发生。如、遇到暴雨,雨水会流入鸡舍。
2、鸡舍窗帘塑料窗的颜色南北,下部的窗帘适合暗色,上部适合透明,上部不超过窗帘面积的三分之一,上下部的窗帘应放在风的设施上,以保护温度,防止小偷带大进入。
3、在鸡舍屋顶盖上稻草,用于绝热和保温。
4、鸡舍人进人出的大门要空行早牢固,要能上锁,在大门、窗户上建造斗雀房檐,防止雨水漂流。
5、鸡舍的东西墙壁应设有窗户,以方便夏季通风和冷却。
6、为了每个小鸡舍打开一个地窗让鸡进出,相邻的地窗不要朝向同一侧。
7、在两个新鸡舍之间的适当地方挖井,用于鸡群饮水和清洗鸡舍等,必要时在两家之间张网隔开。
8、鸡舍北向中间,距10米开始,沿北向各建2--2、5米宽,伸向远端的简易雨阳棚,高度1、5米,供鸡群遮阳和避暴雨,并在棚中设水管及自动饮水器,或在每个自动饮水器上方建独立的雨阳棚,每个棚的面积据情况定(据果树密度),每个饮水器之间相距10--12米。
9、鸡舍外的土地应适当平整,大水沟应覆盖,以便鸡进出鸡舍。
10、鸡舍内需求购买自动饮水器30个、鸡舍外20个、订正50个、鸡舍内需求购买大材料桶60个、喷雾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