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挑选适合于本地栽种的早、中、迟熟品种开展配搭冲蠢,一般成熟品种有四月花、五月花等,秋延品种有头花、白费、冲里花、大荔沙苑花等,迟熟品种有倒箭花、中秋节花、兰州市花等。
黄花菜对土壤的需求较为广泛,适应能力较强,但是获得高品质增产,提议选在地势平坦、土壤富饶、松散、透气性的沙壤土或协同土种植最合适。
翻耕前清理土地,特别是要将多年生长野草的地下茎清理干净,以避免明年野草滋长扩散。种植前深耕细作20cm之上,耕后将土砸碎、耙平,做好三沟(主沟、围沟和厢沟),便于排灌。融合深耕细作翻耕,每667m2使用沤肥有机肥3000kg,有利于培肥土壤。
有效排灌春天多雨,应及早搞好黄花菜地清沟排水管道工作中,避免渍涝,7—8月份持续高温旱灾时节,要及时引水渠耐旱,维持土壤潮湿,增加采摘阶段,提高效益,引水渠耐旱宜迟早开展,保证急灌急排,不可以渗灌。
黄花菜十分喜肥、耐肥,特别是在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多。上肥应当春苗出芽期、抽莛花期和冬苗发育阶段分批开展。在抽薹始期喷洒花瓣壮蒂灵,为提高植物耐旱、抗病能力,增加叶子作用,促进花骨朵粗大,降低幼蕾掉下来,提高效益。
一般在清明节(4月上中旬)或白露(9月上中旬)前后左右从田地大树移植纤插开展栽种最合适。适度深栽,因黄花菜的根群从挛缩茎周边长出,具备一年一层、由下而上生根位置逐渐移位的特性,适度深栽有利于植物存活发旺,深层为10~15cm。栽后应浇定根水。秋苗冒出前要常常维持土壤潮湿,以利于幼芽的生长发育。
黄花菜出芽后,应全方位开展一次培土除草,当年种植的黄花菜以人力除草为主导,种植2年以内的黄花菜可采用“高效率氟吡甲禾灵”、“二甲戊灵”、“15%精喹禾灵”、“48%硝磺·异丙·莠啶虫脒”等有机化学除草剂开展除草,喷撒除草粗判高剂时,要组装定项喷嘴,在黄花苗行与行开展打药,最好不要将除草剂喷到黄花苗上。
黄花菜不耐涝,多雨季节应立即清沟排水管道,避免渍害。黄花菜耐干旱,但在抽薹花蕾期不可以少水,要灵活运用浇灌设备,立即引水渠浇灌,不可以大水漫灌,维持土壤潮湿,推动黄花菜健硕生长发育。
黄花菜关键病虫害有岩尺锈病、褐斑病、叶枯病、炭蛆病等,关键病虫害有地老虎、蛴螬、芽虫、飞虱、白粉虱等。锈病在病发前期,用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三唑酮啶虫脒1500倍液每过7~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叶枯病在病发前期,用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过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注意
黄花菜是属于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是以花蕾为产品,它的别名叫做萱草,金针菜,黄花,川草,安神菜,黄花苗子等。黄花菜在采后脱水可以干制。干的黄花经过了复水以后就可以食用。它不仅鲜香脆嫩,而且营养很丰富。另外黄花菜的根和苗都是可以入药的,在我们国家栽培范围很广,适应性特别强,主要的栽培地区主要是在北方,四大著名主产区是湖南的邵阳,陕西的大荔,江苏的宿迁,甘肃的庆阳。在了解了黄花菜的种植区域,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黄花菜在种植过程中如何管理。
一、黄花菜的繁殖
黄花菜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分株繁殖两种方法。
1、种子繁殖
要选择优良高产的植株,在盛花期每个茎留5~6的花蕾开花结果,让其他的花蕾都按时采摘,在蒴果成熟顶端稍微有裂开的时候摘下来脱离,晒干并贮存。在当年的9月份进行露地播种育苗,可以采用平畦条播的方式,并按照行距是30㎝来开沟,要求沟深是3㎝左右,每隔上3~5㎝播一粒种子。在越冬期采用小拱棚来防寒。在第二年的春季要加强肥水的管理,7月份长成大苗,在8月份就可以移栽,到第三年抽薹结蕾就可以获得一部分的产量。
2、分株繁殖
要选择生长旺盛,花蕾多,花条长,品质好的株丛作为种苗,在花蕾采收完毕以后就可以进行。注意选择晴天,一边挖苗一边分苗,随即就栽苗祥毕罩。在挖苗和分苗时要尽量减少伤根,这样做可以促使栽苗以后让苗长得旺,缓苗也快。把种苗挖出来以后,都掉泥土,再一株一株的分开,也可以2~3个分蘖为一丛,再从株丛上分开。这时要把株丛上的老根,病根,朽根都剪除了,只留下1~2层新根,根长大约留10㎝左右,就可以进行栽培。
二、整地做畦
黄花菜栽植后要连续生长10年以上,所以在栽植前不管是平地,坡地都要进行深谨闹耕,并施足基肥,如果是坡地建议做成梯田,还可以利用梯田的边埂带状来进行栽植,在做畦的时候要根据土壤的条件来进行。对于一些降水量比较少的地区建议采用平畦,这样方便蓄水和灌溉。
由于黄花菜的根系比较发达,而且分蘖也快,就要求比较疏松的土壤,在耕地的时候采用深耕,耕深在30㎝左右,在深耕后要平整田面,要做到上虚下实。
三、栽植
在花蕾采收完以后,花薹枯死后是最佳的栽植期,由于黄花菜的产量的高低是取决于栽植的密度的,所以栽植前要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和栽植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平地,肥地,每亩地栽植1600丛为宜,如果是坡地,瘠薄地,每亩地栽植1800~2000丛为宜。
黄花菜栽植的方式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单穴栽植,行距是60~90㎝,穴距是30~50㎝,采用双片对栽的方法,或者是三角形栽法,双片对栽就是,每穴三丛,每穴是两个芽片,两丛间距是12~19厘米,三角形栽植就是,每穴三丛,每穴是1~2个芽片。二是宽窄行穴栽,宽行是80~100㎝,窄行是60~70㎝,穴距是40~50㎝,每一穴栽植芽片的数量和单穴栽植是相同的。这种栽植能充分的利用边行的优势,这样方便采摘和管理,适用于大面积生产。
四、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
黄花菜的生育期比较长,并且是容易滋生杂草,同时在采摘期经常会被践踏。造成土壤紧实所以每年必须林进行中耕松土3次。第一次是要在春季发芽以后来进行,注意这次中耕可以结合施肥来进行,株间适宜浅些,行间适宜深些,大约是10~15㎝,这一次中耕是具有翻埋肥料,让土壤疏松,以提高地温的作用,可以促进黄花菜早发和旺长,第二次是在黄花菜采收完后进行,主要是疏松被踩的紧实的土壤,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第三次是在割叶之后进行,这次可以消灭杂草,并减少残留的病菌以及虫卵的危害。
由于黄花菜的根系每年都会从新生的基节上发生并逐渐的向上生长的,短缩的茎有不断向上生长和抬高的特性,那么培土可以防止短缩茎和根外露,并增加花苔数。一般情况下栽植2~3年后开始,在每年要做好培土护根,尤数唯其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是更需要注意勤培土。在黄花菜冬苗枯萎到春苗萌发前结合中耕,施肥,进行培土,建议每亩地施土粪是4000~5000公斤。
2、肥水管理
在出苗之前要结合中耕进行催苗追肥,要施入速效性氮肥以促使春苗的粗壮和整齐,在抽薹之前进行第二次的追肥,这个称为催薹肥,并且这次追肥必须是重施,每亩地施入氮肥是10~15公斤,钾肥10公斤,过磷酸钙是25公斤。在采收的盛期要进行第三次追肥,这样可以让后期多发花蕾而减少落蕾的现象,以延长采摘期,这个称为催蕾肥。如果是在瘠薄地块,那么这次追肥的增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3、保蕾措施
黄花菜的花蕾是比较容易脱落的,这样会影响增产,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加强肥水的管理,并及时追施催薹保蕾肥,要及时的进行灌水抗旱和保蕾。黄花菜在现蕾以后,建议用0.3%~0.5%的尿素+1%过磷酸钙的浸出液+0.2%~0.3%的钾肥,或者是0.02%的稀土,再结合喷施15~20㎎/L的赤霉素,这样对壮苗和保蕾是十分有利的。
4、病虫防治
黄花菜的病虫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害虫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等。在前一年采收以后就要及时的拔薹割叶进行清园。因为叶斑病一般情况下是在3月的中旬发病,在5月的下旬危害比较严重,建议用托布津或者是百菌清进行喷雾防治,锈病是在4月的下旬发病,在6~7月份危害比较严重,,可以用敌锈钠或者是用石硫合剂来防治。红蜘蛛主要是在高温干旱的季节时繁殖很快,可以用三氯杀螨醇防治,蚜虫可以用蚜虱净来防治。
五、采收
黄花菜的采收季节一般是在6~8月份,采摘的最佳时间是13~14时,在采收时最适期是含蕾带苞,也就是花蕾饱满还没有开放,它的中部色泽金黄,两端是绿色,顶端尖嘴处是似开未开的时候,过早和过晚都不会好的,如果太早,就是青蕾,糖分的含量太少,这样品质和色泽都会太差,产量也会低,如果太晚,就会有“咧嘴”开放,这样不利于加工,质量差不容易保藏。注意,采回来的花蕾要及时的进行蒸制,来防止咧嘴开花。
以上就是对黄花菜种植区域及种植技术的解答,如你在黄花菜的种植过程中,有任何疑问,也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