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罗非鱼链球菌治疗方法是什么 罗非鱼链球菌最佳治疗方法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麦搁越头

罗非鱼链球菌病用什么药好?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为热带内陆性鱼类,我国自从引入罗非鱼至今,经过不断的发展,养殖技术、产量、出口贸易等发面,在全球罗非鱼产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些年,在我国罗非鱼养拿祥殖的主要区域(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地),罗非鱼的病害已经逐趋严重,不仅给养殖罗非鱼的从业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制约了罗非鱼养殖行业的发展。罗非鱼病害中最为棘手的就是链球菌病,该病不仅死亡率高,且死亡速度极快,治疗起来极其困难,已然成为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恶魔”。
一、病原及病因
1.病原
经过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为无乳链球菌。但也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罗非鱼链球菌病是由于多种细菌共同感染的一种病,其中包括无乳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
2.病因
此病在水质恶化,有机物质浓度过高的池塘发病较多。或者由于长期投喂劣质饲料、饲料投喂不科学以及乱用滥用药物,导致鱼类的抗病能力低下,从而让病原菌更易感染鱼类,导致发病。
二、流行情况
此病在我国南方罗非鱼养殖区域都有发病案例,主要流行时间为5-10月的高温阶段,高峰期在7-9月,流行水温25-37度,发病率达20%-30%,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发病鱼的死亡率可高达60%-100%,在高水温季节时,病鱼死亡高峰期可持续2-3周。该病主要威胁100g以上的罗非鱼,但近些年发现100g以下的鱼苗都常有此病发生。

三、主要症状
1.外部特征
感染该病的罗非鱼体表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充血;病鱼食欲减退,游动不稳定,在水面打转等现象,无惊恐反应常呈昏睡状运敏乎;另患该病的罗非鱼都有眼睛发白浑浊、眼球肿大突出现象,正由于罗非鱼患有链球菌病时常有眼球突出的情况,因此很多养殖户多称此病为“突眼”病。
2.内部特征
患有该病的罗非鱼都会伴有腹水、肛门红肿、肛门外突的现象;解剖可见胃肠道内空无食物,肠道有轻度发炎和充血,内部积有大量黄色或水样粘液;肝脏肿大充血,颜色不均,比较脆弱;胆囊肿大,充满蓝黑色的胆汁。
四、链球菌的预防
1.改善水体水质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在养殖过程中,随着鱼类排泄物、饲料残饵等有机物日益累加,从而导致水质极易恶化旁悉,使鱼类食欲下降,有毒有害物质还可使器官受损,功能紊乱,会使鱼类生长速度慢、抗病力差等状况,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水质管理。视水质的情况不同,可通过使用生物或化学水质改良剂进行水质改良,水体恶化严重时可通过换水或加入新水,来改善水体环境。
2.科学投喂
饲料投喂一定要做到“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同时根据鱼类不同的生长阶段及天气的变化的因素,合理的调整饲料的营养结构及投喂量,从而进行科学投喂,不可盲目追求利益,投喂劣质的饲料或大量投喂等。
3.定期进行保健
目前的罗非鱼养殖多为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一方面给水体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荷,同时也导致鱼类生理机能低下,要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必须做到内、外保健两方面的工作。如定期使用华扬“底垢净”、“洁水灵”、“底毒消”等水质改良剂进行水质调节,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应激宁+板黄散”等药物进行鱼体保健,提高鱼体的代谢能力及抗病能力。
4.加强日常管理
日常的水质管理、投喂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是养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疾病防治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大部分的发病池塘,在养殖管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要减少病害的发生,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也是极其有效的方式之一。
五、链球菌的治疗
罗非鱼链球菌在业内被很多人认为是鱼类的“H1N1”,发病后很难进行药物治疗。但任何病在科学的指导下,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控制的。下面是华扬药业在长期养殖摸索中得出的治疗方案,以供参考。
第一步:调水、解毒
经过走访大量终端养殖鱼塘发现,发病鱼塘一般水体氨氮、亚硝酸盐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偏高问题,同时大多养殖户病急乱投医而使用各种药物,导致水体环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阻,有毒有害物质累积,加之大量死鱼在水中腐烂,以致于水质很差。因此只有先调水、解毒,才能提高后续用药的效果。如使用华扬“底垢净”、“净水解毒剂”或“水质保护解毒剂”等,同时停止喂料。
第二步:消毒
发病鱼塘的水体一般都带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所以对水体进行消毒是必须步骤。通常情况下,发病后鱼类的体质都较弱,不宜采用刺激性较大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宜用“复合碘”、“沐菌消+出血宁(苯扎溴铵溶液)”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消毒。经过反复实践证明,当水体中有机物较少即水质较瘦时,使用“复合碘”效果较好;而水体中有机物较多即水质较肥时,使用“沐菌消+出血宁(苯扎溴铵溶液)”效果较佳。
第三步:内服治疗
发生链球菌的病鱼肠道、肝脏等体内器官一般也会有病变,因此必须内服药物,进行治疗。内服可选用“鱼康宝—罗非鱼专用”,可有效对体内发生病变的器官进行消炎、杀菌,改善和修复体内器官的病变,同时可以提高鱼类的代谢能力及抗病能力,可使病鱼更好更快的康复。实践证明,按疗程及标准用量使用,3-5天即可见死亡量下降,7-10天会有明显效果。

请问有谁有罗非鱼链球菌的治疗方法

1、发病期间,减少投喂,尽量切断病原菌传播;加强水质管理,如增氧、调水等。
2、进行水体桥含消毒,可采用氯制剂或碘制剂全池泼洒进行杀菌。如每亩1米水深用666.7~3333.5克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80%以上),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天。
3、内服抗生素类药物氟伴欣(商品名);每40公斤饲料拌100克氟伴欣,连用3~5日可有效治疗;有肝胆综合症的病鱼应加喂拜水安(商品名),每40公斤饲料拌200克,7天一个疗程,即可明显改善;若游孝病情严重,可延长药期。
4、发现病死鱼,首先停止投喂饲料,一两天后:
(1)内服:10%氟本尼考:1克/公斤饲料;维生素C:0.2克-0.3克/公斤饲料;或者氟哌酸原粉:1克/公斤饲料,连续服用5-7天,效果更佳。
(2)同时要进行水体消毒:用8%二氧化氯粉剂进行水体消毒,2-3亩/公斤,隔天一次连续两次。
(3)水质较差时,可多开设增氧机或用生神消稿物制剂进行调节水质,保持水质良好。

如何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病?

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阳性菌,是人类的重要病原之一,也是其他多种脊椎动物包括猪、牛、鱼等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发现了鱼类链球菌病的暴发与流行,受感染的鱼类包括多种海水和淡水鱼类,以温水性鱼类最为严重(图22)。近几年,中国罗非鱼链球菌感染呈现蔓延趋势,尤其在2009年,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地区养殖罗非鱼的链球病发病率为20%~50%,发病鱼死亡率为50%~70%甚至更高。链球菌病已严重地危害着中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图22罗非鱼链球菌病

【病原】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或海豚链球菌(S.iniae)。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

【缓肢诊断方法】(1)现场诊断

病鱼游动异常、停食;部分病鱼眼球突出及出血,单眼或双眼角膜混浊发白,水晶体及玻璃体也混浊,甚至眼球脱落;皮肤出血,腹水及脏器病变;在急性感染时,出现内脏的广泛出血和肝、脾、肾、心、脑、眼和肠道的大面积出血的败血症;胆汁稀薄,胆囊肿大;肠腔充满淡黄色液体,肝脏增大。(2)实验室诊断

在实验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细菌学鉴定,可以确定链球菌种类。

【预防方法】(1)放苗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严格清塘。

(2)放养健康、优质的苗种。

(3)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

(4)增加开增氧机的时间,保持池水充足的溶氧量。

(5)使用微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保持池水良好的环境条件。

(6)减少投饲量,或可适当停饲;在饲料中可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裂消E或免疫多糖、酵素等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体质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

(7)适当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水,控制环境的病原数量。

【治疗方法】(1)首先停止投料或减少投料。

(2)池水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消毒。二氧化氯0.3克/米3和强氯精0.3克/米3混合,或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0.3克/米3或二氯异氰脲酸钠0.5克/米3全池泼洒。

(3)池水消毒后第二天,使用聚维酮碘(PVP-I,有效碘1%)0.3~0.5克/米3全池泼洒。

(4)停饲4天后恢复投饲,投饲量为正常投料量的1/2(注意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加料投喂),而且必须将饲料与内服药搅拌均匀晾干方可投喂。

【口服药物】(1)每千克饲料用10%的氟苯尼考10克或强力霉素5~10克拌饲投喂,连续1周。

(2)每千克饲料用10%的氟苯尼考10克+强力霉素5~10克拌饲投喂,连续1周。

(3)每千克饲料用阿莫西林5~10克拌饲投喂,连续1周。

链球菌疫苗能刺激鱼类产生抗体,从而介导鱼类获得免疫力。相对于药物治疗,利用疫苗防制肆哪知鱼类链球菌病是一种理想途径。国外高效的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及其细胞外蛋白产物(ECP)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并获得专利A17,204,993和US6379677(B1)。鱼类链球菌疫苗主要有全细胞灭活疫苗和胞外产物浓缩疫苗,可以通过腹腔注射和体表浸泡等免疫途径进行免疫。美国于1999年开始着手研制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在罗非鱼免疫保护试验中运用,产生了很好的保护效果,腹腔注射接种疫苗,相对保护率高达93.2%。关于疫苗的给予方式,腹腔注射疫苗的保护效果远好于肌内注射和体表浸泡的保护效果,体表刺点后浸泡疫苗获得的保护力与腹腔注射获得的保护率相当。联合疫苗比单价疫苗效果佳。此外,国外也进行了鱼链球菌口服疫苗的探索研究,海豚链球菌口服疫苗投喂罗非鱼后对链球菌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平均保护率为63.1%。目前,先灵葆雅公司(Schering-Plough)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生产的罗非鱼海豚链球菌和格式乳球菌联合疫苗,通过浸泡或者口服免疫。英特威(Intervet)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推出了海豚链球菌单价灭活疫苗,通过浸泡或者注射免疫。但在我国都尚未批准引入。

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如中山大学、广西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等都在积极研制链球菌疫苗,但大多是全细胞灭活疫苗,效果显著的均为注射免疫,免疫保护率能达到90%以上,疫苗发生的免疫保护力可持续2~3个月。但由于注射免疫时罗非鱼堆在一起注射时很容易相互刺伤,产生应激反应,养殖户的接受程度还不是很高,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操作性不强。而浸泡或口服的疫苗产品效果还不好。虽然鱼链球菌灭活疫苗在很多国家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并且试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但无乳链球菌血清型较多,并且在疫苗选择的压力下还会变异。由于疫苗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需要向管理部门申请进行中试,而目前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还未正式进入中试阶段,疫苗从研制到中试再到通过审批正式应用于生产还需要数年的时间,所以现在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还只是处于小规模生产试验阶段。

上一篇:养殖野猪猪舍设计图片 养殖野猪猪舍设计图纸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