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养殖政策新规定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对于目前存在交叉管理、养殖历史较长、人工繁育规模较大的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国林蛙(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等相关蛙类(以下简称“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对其他蛙类,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将本着科学性优先和兼顾管理可操作性的总体原则,共同确定分类划分方案,适时调整相关名录。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推进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十二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扰铅根据畜禽遗传资源分布状况扒逗,制定全国畜缓此好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制定并公布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对原产我国的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遗传资源实行重点保护。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及本行政区域内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制定和公布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黑斑蛙养殖利润有多少?
养一亩黑斑蛙收入为30000元。基础设施:一亩稻田等可以亩喊森改造成3个约200平方米的养殖池,青蛙养殖池以土池为主,池子改造费用1000元主要,防鸟网、食台等约300元。
引种费迅亩用:人工养殖青蛙渗唯(黑斑蛙)需要完善养殖手续,要从正规的繁育单位引种,目前引种费用一亩需要约3000元左右。
饲料成本:养一斤青蛙所需要的饲料成本需要4.5~5元,按平均每亩2500斤产量算,饲料成本需要12500元,饲料成本与产量、成活率等。
黑斑蛙的养殖方法
黑斑蛙(学名:Pelophylaxnigromaculatus)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前肢短,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成体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近年来,由于过度摄食,野生黑斑蛙的数量急剧下降。因此,人工培育黑斑蛙是大势所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斑蛙的繁殖技术吧。
一,蛙池建造
黑斑蛙喜群居,营水陆两栖生活。养殖池塘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蛙池。最好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面积以200平方米起,且进排水方便、便于管理之处,采取生态立体养殖。长的水泥池或土壤池是最合适的。池塘表面必须配备遮阳板,池内要保持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时要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亲蛙产卵和受精卵孵化。场地建设不同,孵化池也有所不同。
二,种蛙培育
优选最新培育的华中本地黑斑蛙新品种耐寒、耐热,适应性强,具有普通黑斑蛙无可比拟的优势为青蛙养殖基地规模化发展提供种苗保障。
三,蛙卵孵化
蛙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环境等条件才能孵化出合格健康的蝌蚪。黑斑蛙在孵化过程中的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之间,如果水温突然升高或下降到5℃以上,或受到强烈冲击会导致青蛙死亡。青蛙卵孵化两天后能轻微摇动,三至四天后变成蝌蚪,孵化小蝌蚪约五天。
四,蝌蚪饲养
蝌察念蚪培育的关键技术是蝌蚪分级饲养。饲料优质多样化。投饲料随蝌蚪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每日投喂饲料2次,刚变态的幼蛙,视觉和嗅觉尚不完全适应陆栖生活,此时应投放1号料,最后完全过渡到饲料喂养。定点投饵,在池底向排水口倾斜的池中,在其上方留出占池底面积1/4-1/5的陆薯扒地作为投饵处或设固定的饲料台,投饵量以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度。
五、幼蛙饲养
幼蛙期败手困的饲养直接关系到整个养蛙过程中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用新鲜饵料饲喂黑斑蛙幼蛙1~2天,然后逐日增加饵料比例,最后过渡到人工饵。
六。蛙类育种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这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外,还需要增加动物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高蛋白、高繁殖率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饲养一个月后,成蛙体重达到100克,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在经过短期喂养后,即可能成为商品蛙上市。
文本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