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生态猪养殖创业计划书 生态猪的养殖方式主要以什么为主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想爸爸的歌

养殖生态猪的优势(猪的生态养殖)

1.1生态养殖环境的构建生态猪养殖是在动物与环境共生互补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自然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猪本来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生猪养殖的过程要充分体现生态平衡的理念。构建和谐平衡的生态环境是生态猪养殖的第一步。生态养猪要求为生猪创建一个干净卫生的养殖环境,猪舍饲养符合科学密度,猪场能够消纳养猪中产生的污染,使养殖环境有利于生猪健康生长。最好的方法就是构建生态养殖生物链,猪场种植部分猪饲料,猪有一定的自由活动场所,排泄物及污染物能有机处理并回归到猪场中,体现资源充分利用的理念。前提条件是污染物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确保猪的身体健康。
1.2生态饲养技术生态饲养技术指在生猪饲养的过程中以绿色饲料为主,拒绝添加抗生素促进猪生长。生态猪应该有一个健康的生长周期。养殖人员更应该关注猪肉的品质,在提高品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饲料等促进猪生长。采用生态饲养技术有助于提高猪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1.3疾病预防技术疾病预防是生态猪养殖技术中的难点问题。在传统的生猪养殖中,疫病是制约生猪养殖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生态猪养殖必须要从根源上控制好生猪疫情的发生。首先,生猪养殖场要做好生猪的免疫接种工作。其次,要将疾病预防与绿色饲养、科学管理相结合。在饲养中可以定期添加一些增强抵抗力的中草药材或益生菌,提高生猪自身抵抗疫病的能力。在养殖管理中,要做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加强养殖环境的监测、消毒管理等工作。要定期对养殖场结合环境监测的结果采用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等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消毒尺高,加强病源的控制。
2生态猪养殖发展趋势2.1信息化管理养殖传统的生猪养殖管理存在很多的漏洞,导致管理不严谨,给疫病传播和发生留下了可乘之机。信息化管理养殖是对生猪养殖场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方式,以提高生猪养殖场的综合化管理。如对养殖场的猪进行编号记录,记录每头猪的生活习性、基因、身体情况、病况等,在养殖场内安装自动监控设备,设置智能化传感器监测环境,自动设备将采集的信息发送至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大数据综合分析生猪的健康状态,并采取统一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养殖为科学养殖和疾病预防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对提高生态升枣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2.2立体化养殖模式立体化养殖是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过渡的重要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养殖资源。立体化生猪养殖模式在未来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是整合多种生物养殖,应用多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创建生态链,并将生猪设计为该生态链结构中的上层,由底层生物链层层向上提供绿色营养陵笑尺物质及饲料,对生猪采取生态饲料饲养的方式。其中猪的粪便可以作为绿色饲料的肥料,以提高资源的优化利用。
2.3合作化养殖模式合作化养殖模式是未来生猪生态养殖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产业化生态养殖无法靠单一的主体实现,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养殖条件,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生态猪养殖中负责专业的部分内容。如绿色饲料厂转为生态猪养殖场提供绿色饲料,设立地区性统一的粪污处理中心对粪污无害化处理,再将处理后再生的资源回馈给绿色厂或养殖场作为它用。
3结语生态猪养殖的关键技术就是将生态环保观念与生猪养殖技术相结合,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合到生猪养殖的各个阶段,通过构建良好的生态养殖环境和生态链,为生猪提供一个绿色无污染的生长环境。在饲养上采用绿色饲料健康养殖,提高猪肉品质。在管理上,加强疫病的防御工作,以增强猪抵抗力和免疫力为主,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做好免疫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未来生态猪养殖技术将结合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和多种养殖方式,实现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生猪养殖中面临的发展障碍。

你知道生态猪的养殖模式有几种吗?

生态养猪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生态养猪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将绿色环保技术融入技术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养殖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猪的养殖模式一般分为四种,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是立体养殖模式

是指在一余码定养殖空间内,通过与其他养殖品类迟扮进行养殖,扩大养殖密度,进一步提高生态猪的养殖效率。此外,该技术可以提高各种资源的应用,有效节约养殖成本,增加养殖人员收入。

二是自由放养模式

自然放养和自然放牧是比传统养猪更完善的生态猪养殖技术。传统养猪采用圈养养殖,减少猪的活动范围,而生态猪则相反,通过与自然接触实现绿色生产。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环境保护。

三是经济养殖模式

这是未来生态猪养殖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企业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和生态猪用料,养殖户不仅可以保证生态猪的养殖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养殖户竖旦哪的经济效益。

四是联合养殖

通过与动植物联合养殖,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实现生态循环系统,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以上就是生猪养殖业的四种模式相关分析介绍,是我在多年养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及通过自我学习之后提出的个人一些个人见解,多有不足,敬请谅解。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加以借鉴,当然,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通过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各影响因素以及成本利润分析,综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才能有所提高,祝各位养殖业同行朋友早日实现养猪致富。

生猪养殖项目计划书

  生猪养殖项目计划书一

  一、生猪养殖项目建议书概述

  (一)项目名称:xx县生猪养殖项目

  (二)项目建设年限:2年

  (三)项目总投资:xx万元

  (四)项目建设地点:xx县

  (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xx县具有充足的草场资源,饲草充足,当地群众具有养殖生猪的丰富经验。

  随着近年来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空间的日益增加,生猪养殖项目前景广阔。

  项目选择在我县发展生猪养殖繁育,有效利用项目地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市场空间,做到联动发展,互惠互利。

  (六)建设效益:

  近年来我县积极加快养殖业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改变长期以来的原始经营及增产不增收、低效益发展的局面,创造科技致富新路子,不断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途径,积极推广科学技术,走科学养殖,持续发展的道路。

  推动了全县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及项目背景

  此部分内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撰写,本生猪养殖项目建议书中不提供具体内容。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在现代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条件下,引导农民走出传统养殖圈子,激辩进行养殖业的“三元”结构调整,进行“粮、经、饲”种植养殖模式,发展养猪业,同时针对本地区猪的品质及养殖水平滞后的现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充分利用农产品化调整的契机,发挥养殖业现有优势,积极引导优质商品猪生产。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类的需求量日愈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来牛羊养殖在我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生猪养殖提供了市尝销售条件。

  (3)在我县猪肉价格季节性浮动较大,淡季价格为每公斤15-17左右元,旺季肉价格仅为每公斤11-12元左右,实施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的供需矛盾。

  四、项目实施依据

  该项目依据《xx省畜牧业“十二五”规划》、《xx县扶贫开发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

  五、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据,以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增加科技含量,实现科技兴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加快养殖业建设步伐,向规模化、效益化转移,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改变粗放、低效的传统放牧方式,实现我县养殖业经济高效发展。

  2、总体目标:通过有利的措施保护,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规模化养殖明樱缺,加快经济发展。

  3、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采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多种措施科学合理配置,发挥效益。

  (2)坚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搞绿色、无公害、高品质的商品猪生产的原则。

  (3)科学依法管理项目及项目资金,确保产生最佳效益。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此部分内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撰写颂仔,本生猪养殖项目建议书中不提供具体内容。

  七、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方案

  (一)投资概算

  八、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项目,充分利用群众的养殖积极性,开展舍饲圈养,减少饲养成本,缩短饲养周期,使科学的生猪养殖技术得到普及并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使市场猪肉供给实现稳定化,改善肉价浮动,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增收渠道,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我县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增加收入,繁荣地方经济,促进社会稳定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

  九、项目管理及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组成项目领导小组,县乡两级兽医站加强疫病防治,驱虫等指导工作,引导群众优化畜群结构,逐步向产业化发展;加快传统饲养方式向科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更新思想,改变观念,保证畜疫防治,技术指导和科学养殖相结合,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2、做到专款专用:项目资金的使用和项目运做是关键,是项目实施的有力保障,因此在资金使用上做到严格把关,专款专用,专帐专户,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生猪养殖项目计划书二

  养殖总体布局的设计

  养殖厂地貌

  发酵床猪场的建设:猪舍的建设要东西走向,坐北朝南,能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地形高且干燥,地面渗水能力强,无污染,离公路100米,有清洁的水源,有供电系统,住房处下风,偏风方向,朝南面的半坡全部作为采光面,阳光直接照射整个猪舍,冬至日也可照射到后墙。

  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圈舍的每个角落。

  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生长繁殖,促进垫料的发酵。

  温室大棚即省事又省钱,造价低,室内小气候更容易调节。

  冬天采光好、保温,夏天前坡的采光面上放上遮阳网,把周围的棚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

  养殖环境的建设

  一、大棚的外部结构

  1、四周用砖墙围成,砖墙与房子的建造方式是一样的,大棚高度为2.5米,南北高度为1.8米,砖选用空心砖,空心砖轻,强度高,隔热保温效果好,还要在砖墙上涂上水泥。

  2、只需设一个出入大门,高为2米,宽为1.2米,南北分设对称的9个窗,窗的高和长均为1.5米,窗台离地面20厘米,窗内安装铁丝网,外侧另有纱窗,防止苍蝇,蚊子入侵,方便猪更好地在里面活动。

  3、棚顶均匀分布四个天窗,天窗长宽均为0.5米,用流滴消雾膜来盖棚顶,因为流滴消雾膜具有不滴水,采光性好优点。

  二、内部结构

  1、内部主体是用木制三角体来做,南北墙用木柱支撑,木头成本低,抗风雪能力强等优点。

  养猪创业项目计划书养猪创业项目计划书

  2、在正中间内设宽1.5米的水泥管理通道,两边宽30厘米,深10厘米的水泥石槽。

  3、其它设施

  另外养猪大棚内还需自动饮水和照明装置。

  三、发酵床的准备

  垫料的制作和铺设

  垫料是发酵床的主要组成部分

  1.垫料的制作:垫料是由锯末、稻壳、棉籽壳粉、椰子壳粉、花生壳等含粗纤维高的一种或几种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畜牧盐、黄土、液体混合菌种组成。

  下面我们以稻壳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垫料的制作。

  1立方米的发酵床需要的材料和重量为:稻壳50千克,畜牧盐450克,黄土60千克,液体混合菌1千克。

  首先把土撒在稻壳上,用铁锨混合均匀。

  不能使用受到污染的土,土的湿度应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把畜牧盐均匀撒在稻壳上,边撒边翻稻壳。

  让液体混合菌溶入25千克清水中,然后泼在稻壳上,一边泼一边翻起稻壳,使菌种均匀分布。

  最后用清水浇在稻壳上面来调节垫料的湿度,垫料的湿度以随手抓一把握紧能感觉到湿润、但不滴水,松开不成团为最合适。

  到这里,垫料就制作好了,下面看下该如何铺设垫料。

  2.垫料的铺设:新挖的发酵床坑如果搁置时间太久会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入,湿度也会降低,不利于有益微生物的`发酵,所以应及时往坑里铺垫料。

  新坑的搁置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天。

  如果搁置时间太久,铺设垫料前应除去表面的旧土。

  玉米秸秆通风好,能为好氧发酵菌提供氧气,而好氧发酵菌在发酵床中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所以应先在坑底铺设一层没有霉变的玉米秸秆,不用粉碎。

  秸秆铺完后把垫料填在坑里,用工具把垫料抚平即可。

  新建发酵床的厚度要根据季节而定,夏季新建发酵床的厚度应在30-40厘米之间,因为新建发酵床产热多,夏季温度也高,采用这样的厚度不仅减少了发酵床的发热量,猪也可以随时把垫料拱翻到底使发酵床内部更多的热量散发出来。

  冬季新建发酵床的厚度在80-100厘米之间,春秋季节在40-80厘米之间。

  发酵床可以用围栏隔开,围栏高1米即可。

  四.猪进圈时间及饲养密度

  1.猪进圈时间:在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发酵快,发酵床做好后可以让猪直接进圈。

  在冬季,微生物发酵慢,不能及时分解猪的粪尿,如果猪直接进圈会对发酵床造成破坏。

  所以在冬季要等发酵床制作完成5-7天后才能让猪进圈,这时候的发酵床已经完全发酵,猪的吃喝拉撒就不会影响发酵床的正常发酵了。

  在春季和秋季,要等发酵床制作完成3-4天后才能让猪进圈。

  2.饲养密度:发酵床分解转化猪粪、尿的能力有限,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发酵床就不能及时分解废物,猪粪、尿就会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甚至会影响发酵床的正常发酵;如果饲养密度过小,不能充分利用发酵床,就会增加饲养成本。

  所以用大棚与发酵床结合养猪掌握好饲养密度也很关键。

  一般来说,仔猪的饲养密度为0.8平方米每头;育成猪的饲养密度为:100斤以下的育成猪1.2平方米每头,100斤以上的育成猪1.5平方米每头;母猪的饲养密度为:空怀期的母猪2平方米每头,妊娠期的母猪3平方米每头,哺乳期的母猪4平方米每头,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母猪要单圈饲养;种公猪的饲养密度为3平方米每头,要单圈饲养。

  五.日常管理

  大棚与发酵床结合养猪在管理上相对较为简单,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管理不当,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发酵床管理

  发酵床的管理是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就看下如何进行发酵床的管理。

  ①.翻动菌床

  在冬季,如果发现发酵床板结,应及时翻动菌床,进行30-40厘米的深翻,使垫料疏松,充分发酵。

  在夏季发酵床温度较高时,也应进行30-40厘米的深翻,这样能够让垫料中的储备热量散发出来,降低发酵床的温度。

  ②.垫料厚度

  在春末和夏初气温升高时,应逐渐降低发酵床的高度。

  南方的夏季垫料的厚度建议为30厘米,北方为40厘米,等进入秋冬季天气变冷时再慢慢增加垫料。

  ③.添加垫料

  如果发现发酵床面下沉10厘米以上,应及时补充垫料。

  养猪创业项目计划书工作计划

  ④.垫料温度

  垫料的温度是否适宜可以通过“一看一测”来检查。

  看就是看生猪的反应,如果生猪都集中在一起睡,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都分散睡,说明温度正常;如果生猪不活动,且食欲下降,说明温度偏高。

  测是用温度计测量垫料的温度,测量时把温度计埋在垫料下面20-30厘米处,10分钟后取出。

  夏季垫料温度应控制在25度左右,冬季控制在50度左右。

  ⑤.垫料湿度

  垫料的湿度影响微生物的发酵强度,湿度越大,发酵强度也越大。

  所以在夏季应降低垫料的湿度,垫料水分逐步控制在37-45%之间,这样可以保证微生物的繁殖不受影响,同时又可以控制发酵强度,避免发酵产生高温及高湿;冬季温度低,应适当增加垫料湿度,使发酵强度加大,提高发酵床的温度。

  冬季垫料的湿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

  当湿度低于要求时,可以向发酵床表面洒水,在夏季这样做不但能调节垫料的湿度,还能防止发酵床表面过于干燥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上一篇:栀子花盆景造型 栀子花盆景图片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