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犊牛副伤寒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犊牛副伤寒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蓝色的牧歌

伤寒与副伤寒的防治常识

1.伤寒与副伤寒应怎样防治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以肠出血和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伤寒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在自然界中生活能力较强,在水中能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

但其对干热较为敏感,601、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死。流行特点•。

伤寒与副伤寒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全年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节为高峰。

传染源为患者及病原携带者,伤寒患者从潜伏期末即可排菌,在病程2〜4周内传染性最强,仅有少数可成为慢性携带者,有的可长期或终生带菌。病原体随大便排出体外后,主要通过污染水源、食品、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蟑螂等途径经消化道传播。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但以小儿及青壮年多发,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再次得病极少见。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防治措施:本病的预防与细菌性痢疾、霍乱基本相同。发现患者应立即送医院隔离治疗,对患者的隔离要在两次粪便培养阴性后才能解除。

对患者住过的房间和用过的衣物要进行消毒,对接触者实行检疫。对饮管服务从业人员应严格落实体检制度,发现带菌者必须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对易感人群可每年进行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丙三联菌苗注射。
2.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副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

预防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做食物前或饭前便后要洗手。(2)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最好去皮后再吃;不生吃蔬菜;流行季节尽量少吃或不吃冷食品;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蔬菜、肉类及海产品需彻底洗净及煮熟后方可食用;不光顾流动熟食小贩及无牌食肆。

(3)搞好环境卫生,防蝇灭绳,及时收集和处理垃圾。(4)患者及带菌者不能从事食品制作。

(5)及时发现患者,及早隔离治疗。患者要到正规医院彻底治疗,症状消失后粪检2次阴性才可停药;对伤寒(或副伤寒磨睁)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或10)天,连续裘检培养3次阴性才可从事食品制作。
3.怎样预防伤寒和副伤寒
预防伤寒、副伤寒要注意饮食卫生,具体措施如下:苍蝇往来于粪便和水、食物间,是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重要传播媒介。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不仅可在苍绳体表存活,而且能在苍蝇肠道内生存2~5天,并可随其排泄物排出直接污染水和食物。故要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防蝇、灭蝇。

不生吃或半生吃毛蚶、牡蛎、蛏子等海产品。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水果最好去皮后再吃;不能去皮的水果和生吃的蔬菜,要用清水冲净再吃。

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剩饭、剩菜一定要再次热加工消毒后再食用。

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流行季节在外就餐尽量少吃或不吃冷食品,如凉米线、凉米粉、木瓜粉等。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洗手,洗手时最好用肥皂搓洗两遍。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和尿液中带有大量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家中以及周围有病人时,病人应与家人分开使用可能污染的物品,如毛巾、牙杯、碗、筷等,并选用煮沸、焚烧、日光直接照射或消毒药物浸物游慎泡等方式消毒病人用品。

不要吃病人吃剩下的东西。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在地面水中可生存1~3周,不要接近被污染了的水源,更不要在里面洗漱、游泳。

喂养婴儿的牛奶应煮沸。注罩敬意若母亲为伤寒、副伤寒病人,应停止母乳喂养。

凡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伤寒高发地区工作生活的人员,如饮食从业人员、中小学生、旅游工作人员、环卫工人、渔民船民、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应预防接种伤寒疫苗。

目前尚无有效的副伤寒疫苗。
4.伤寒和副伤寒该如何防治与用药
伤寒和副伤寒的防治措施与用药:1。

疑似和确诊患者应按肠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d取粪便标本做细菌培养,连续2次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在给予抗菌治疗前应留取血标本或粪、尿标本进行培养,获知病原菌后做药敏试验,必要时应按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抗菌治疗结束后仍需做粪、尿培养,以除外带菌状态。如为带菌者,应予治疗。

2。抗菌疗程一般10~14d,重症初期可静脉给药,病情控制后可改为口服给药。

3。抗菌药物的选用(1)首选氟喹诺酮类,但18岁以下未成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或用药期间停止授乳)。

疗程14d。氧氟沙星成人口服300mg,2次/d;或200mg,2~3次/d;改用左氧氟沙星疗效更好。

环丙沙星成人口服500mg,2次/d,或每8h1次口服;静脉滴注200~300mg,2次/d。同类药物还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氟罗沙星、妥舒沙坦、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限于篇幅,从略。

(2)第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耐药菌株感染。4。

伤寒带菌者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或氟喹诺酮类口服,疗程6周。①氨节西林4~6g,或阿莫西林6g/d加丙磺舒2g/d,分2~3次/d口服;②氧氟沙星300mg或环丙沙星500~750mg,2次/d,口服。
5.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的防控措施如下:(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路边餐馆就餐,特别是在出差情况下。(3)不生吃或半生吃毛甜、牡蛎、蛏子等小海产品。

(4)严格做到生熟分开。下厨做菜烧饭时,最好备两块砧板,一块切熟食,一块切生食。

盛菜的餐具也同样如此。(5)加强饮水源和粪便管理,防蝇、灭蝇,垃圾密封投放,消灭苍蝇孳生地,切断传播线路。

(6)凡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7)家中以及周围有伤寒患者时,更要注意自我保护。

对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选用煮沸、消毒药浸泡等方式消毒。(8)在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不太好的地方出差,或在家照顾患此病的患者时,可应急性预防服药。

(9)应急接种,对疫情暴发地区及毗邻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接种。(10)当家里有病例出现后,应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11)伤寒、副伤寒患者和病菌携带者不能从事食品行业和幼托工作。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好关。
6.什么叫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皆为由细菌引起之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发生。

近年来,由於卫生设备之改善,许多地区已经绝迹,目前台湾地区之病例大多由国外地区输入。感染伤寒与副伤寒会有什麽症状?感染伤寒后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咳嗽,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若不治疗,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

副伤寒之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伤寒与副伤寒是怎样传染的?因食入被患者、带菌者粪便及尿所污染之食物、饮水而传染。

受污染的贝类、水果、蔬菜也成为传染媒介,带菌者在处理乳制品时其手指也可能会污染产品。苍蝇也是传播媒介之一。

伤寒与副伤寒的潜伏期有多长?伤寒之潜伏期长短因感染病菌多寡而不同,一般为一至三周。副伤寒潜伏期为一至十天。

如何防治伤寒与副伤寒?1.饭前便后均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2.修建冲水式厕所,且粪便应排入污水系统。

厕所内要消灭苍蝇。充分供应卫生纸以免粪便污染手指。

3.自来水应消毒完善,注意饮用水不可受到废水之污染,并经煮沸消毒后始可饮用。4.以纱窗、杀虫剂喷雾法或含杀虫剂诱饵来杀灭苍蝇。

经常清除垃圾、厕所加装纱窗,使苍蝇无法孳生。5.食物之处理保存要特别小心,处理食物前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并将食物冷藏保存。

外食时,应选用热汤类。6.急性期应住院接受隔离治疗,直到检验结果为阴性为止,方可解除监视。

患者粪便、尿液及污染用具需施行消毒。

如何诊断和防制犊牛副伤寒(沙门氏菌病)?

牛副伤寒又称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多种动物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病畜和带菌畜是主要传染源,从粪、尿、乳、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排出细菌,污染环境。经消化道、交配、子宫内感染,犊牛在出生后30~40天最易感,而成年牛容易在夏季放牧时发病。潜伏期1~3周。

【症状】

犊牛发病,体温升高至40~41℃,食欲不振,经2~3天出现胃肠炎症状,拉出黄色或灰黄色的稀便,恶臭,带有纤维素,有时混有伪膜,有的可见咳嗽和呼吸困难。一般在出现症状后5~7天内死亡。出生时已经感染的犊牛,常在生后48小时内拒吃绝慧扮奶,喜卧,迅速衰竭,常在4~5天内死亡。成年牛发病,多为散发,发热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产奶量减少。严重的出现昏迷,食欲废绝,呼吸困难,迅速衰竭。多数牛病后12~24小时,在粪便中出并灶现血块,很快下痢,恶臭,也可见纤维素和伪膜。孕牛可发生流产。病牛常3~5天内死亡。

【治疗】

应用土霉素、磺碧散胺类药治疗有效。

【预防】

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卫生状况,饲料、饮水要清洁,必要时可用抗生素添加剂。在发病牛群,可给犊牛注射牛副伤寒疫苗。

犊牛前关节大是怎么回事

牛场今年凳庆犊牛关节炎特别多。小犊牛膝关节刚开始一边大一边小,过几天后走路一拐一拐,站立的时候不敢用力支撑,有时两边同时肿大,有时左边或者右边单独肿大。触摸感觉像偏硬的面团状,挤按上去感觉组织还没有坏死。死后解剖发现关节腔有黄色的渗出液。想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广西南宁某牛场(存栏1300多头牛,800头产奶牛,单产4吨多)

答:根据提供的材料看,贵牛场犊牛的病因主要要考虑犊牛副伤寒、嗜血杆菌病和牛衣原体病。这三种病在临床症状上有相似的地方,嗜血杆菌病是近两年在牛上新出现的病,此病在猪上表现突出。一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诊断。
这三种病在防治上有相类似的地方,都比较麻烦,也无特效药物,一般只能控制,难以完全消除。由于嗜血杆菌病的防治与副伤寒相同,现就犊缺坦牛副伤寒的防治方法作简要说明,供同行参考。

犊牛副伤寒防治措施
(1)做好产房消毒工作,奶牛分娩接产时严格消毒,每头奶牛生产后及时清理、埋掉排出的胎衣、胎水等内容物,产房地面要认真消毒,每天、每产出一头牛都要进行严格消毒。此外,还应该经常对全场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加强干奶牛的饲养管理;及时清理牛场、牛舍粪便污物,保持环境干净。
(2)犊牛出生后,立刻单独隔离饲养,及时饲喂足量、优质的初乳。哺乳期犊牛严格实行“三定”原则;犊牛舍在全面消毒一次后要定期(2-3天)消毒一次。
如果有条件或犊牛舍污染严重,可另开辟新的犊牛饲养场地。如果没有条件,要加强对犊牛所在环境的消毒工作,保持犊牛舍舒适、空气洁净,及时处理粪便、垫草,及枣扮握时对犊牛用具进行消毒。
(3)犊牛出生后,全部喂服药物进行预防控制,喂服时间为连续5天。可选用如下药物中的其中一种:
l四环素粉,每天一次,每次直接向口中喂10克。
l土霉素粉,每天一次,每次直接向口中喂10克。
l注射用链霉素,早晚各口服一瓶(100iu)。
(4)治疗
可选用土霉素注射针剂每天肌肉注射一次或头孢噻呋钠针剂进行治疗。还可静脉注射四环素或环丙沙星进行治疗,其次就是对症治疗,如退烧治疗、支持营养治疗等,也可进行局部处理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病症后,关节的局部变形,难以完全恢复,对生产无大影响即可。要完全清除此病,只能年复一年的防治净化。

上一篇:葡萄养殖方法视频教程 葡萄养殖视频教程全集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