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白垩病又名石灰蜂子,是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病害,发病的季节明显.一般为春季及初夏气候多雨潮湿,温度不稳,变化叛繁时易发病。蜂箱内的虫尸和被污染的食物是重要的传染源。
患白垩病的蜜蜂幼虫在封盖后的头两天或前蛹期死亡。幼虫染病后,虫体即开始肿胀并长出白色的线毛,充满巢房,后期则失水缩小成坚硬的块状物,死亡的幼虫残体呈白色粉笔样物;有时幼虫干尸也会呈深绿色至黑色。雄蜂幼虫比工蜂幼虫更易受到感染。
白垩病的发生主要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温度忽高忽低,变化比较频繁或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生机率较高,当巢内温度达到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适于孢子生长,春、夏季多雨潮湿季节易流行。
二是管理不善。管理上掌握不好蜂脾关系,特别是早春温度不稳定时,巢内脾多蜂少;也有的因为蜂群较弱,工蜂的清巢能力差,幼虫饲喂不足,造成幼虫营养差、体质弱,这样的陆裤蜂群也容易发病。
三是没有进行有效的防疫消毒。许多养蜂人防疫意识差,在日常管理中,对场地和蜂群不消毒或是消毒不严,造成饲料握悉缓和蜂具交叉传染。
白垩病的治疗:
1,转移蜜蜂场地,保证新的场地通风性好,阳光充足(春季),干燥。很多白垩病在这种环境下都不会不治而愈,毕竟蜜蜂本身也是有抵抗力的段模。
2,用聚维酮碘来喷巢脾,聚维酮碘就是喷雾灵,在使用前一定要兑水稀释500倍,也就是1g喷雾灵要兑500g水。一般在三天内喷三次即可。
3,给蜜蜂喂制霉素,制霉素是听蜂之语认为治疗白垩病效果最突出的一种方法。制霉素可以掺到糖水里面喂,也可以掺到花粉里面喂。
制霉素有液态装的,也有药片装的,一般来说液态装适合掺糖水喂蜂,100mg的制霉素掺到150ml的糖水里面,连续喂三天就可以。
我用的是青霉素注射针剂(80万单位)兑糖水喂的一边喂一边喷脾。
白垩病又称石灰子病,是蜜蜂幼虫所患的一种真菌性疾病,蜂球囊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的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10多年,蜂群患有此病后,很难彻底根治,且在条件适宜时,发病蔓延的速度也较快,所以必需高度重视此病的发生,发病后应立即治疗。该病发生的外界条件为长期阴雨,场地潮湿,蜜粉源较少;蜂群的不利条件是本身带有病菌或其孢子、巢内脾多于蜂,造成工蜂的保温能力降低,幼虫发育不良,抵抗病菌能力下降;人为因素有饲喂的糖、粉带有病菌或饲料圆弊的品质较差,造成幼虫发育不良;蜂群检查过程中随急调换巢脾,使用的蜂具不随时消毒,潜在的病群扩大化。发病初期,病幼虫成为无头白色幼虫,而体色与健康幼虫无区别,体表无菌丝体;中期,幼橘册族虫柔软膨胀,腹面开始长满菌丝,后期整个幼虫布满白色菌丝,虫体萎缩,逐渐变硬,似粉状体。若发现死亡幼虫呈白色或黑色,表面覆盖菌丝体或黑色孢子时。在低倍显微镜下就可看到大量的白色菌丝
[1]白垩病往往与蜜蜂不适应突变的气候相关,防治此病应从蜂群饲养管理着手。首先除去病群中所有的病虫脾和粉蜜脾,换上干净的巢脾供蜂王产卵,换下来的巢脾必须进行认真的消毒。然后加强蜂群的保温,将蜂群搬离相对阴冷的环境,保证蜂箱内外的干燥。对发病的蜂群,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一定的药物治姿悉疗,一般用甲苯咪唑两片碾成粉掺入花粉中饲喂蜂群,连续饲喂7天。[2]还要把蜂群放在高燥地方,保持巢内清洁、干燥。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不用陈旧发霉的老脾。在发生本病后,首先撤出病群内全部患病幼虫脾和发霉的粉蜜脾,并换清洁无病的巢脾供蜂王产卵。换下来的巢脾用二氧化硫密闭烟薰消毒4小时以上,硫磺用量按10框巢3~5克计算。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