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风雨兰四季常绿吗 风雨兰如何养殖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人人叫我好儿童

风雨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防止积水可适当分株

风雨兰颜色鲜艳,开出来的花朵十分美丽,虽然风雨兰的花期并不长,但是依旧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花友们在养殖风雨兰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到风雨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所以养起来才不顺利,只要掌握了以下的几个方面,相信你的风雨兰很快就可以爆盆。

一、风雨兰的养殖方法

1、土壤配制

虽然风雨兰用普通的突然也可以养殖的,但是一般采用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花友们自己配制的话,可以选用用普通的田园土以及煤渣或者是有机肥混合均匀即可。

2、阳光型物充足

花友们在室内养殖风雨兰的话,一定要主意给予风雨兰充足的光照,出了夏季将其移至散光处养护之外,其余的季节都需要将其放在阳光下养护,每天至少6小时,这一点在风雨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中也是极为重要的。

3、合理浇水

不要误以为夏季温度高,风雨兰就需要每天都浇水,实际上夏季是不需要每天都浇水的,每天浇水反而会导致风雨兰出现不开花的现象。一般在夏季3~4天浇一次水,春季一周一次,秋季10天浇一次水,冬季则不需要浇水。

4、生长期施肥

风雨兰不需要太多的肥料,我们只需要每隔两个月世纪一次氮磷钾肥或者堆肥卜友液都可以,也可以用磷酸二氢钾兑水以1:1000的比例,每个月施加1~2次即可。

二、风雨兰的养殖注意事项

1、春季换盆

风雨兰要是养护得好的话,其生长也会十分茂盛,所以说我们要在春季的时候对其进行换盆工作,告悄以免花盆太小限制了风雨兰根系的生长,换盆的时候要适当的修剪根系。

2、防止积水

风雨兰这种植物极其容易导致烂根,所以在养护的过程中,加水不可过多,阴雨天要将其移至室内养护,并且停止浇水,注意通风。

3、强制分株

当你养殖的风雨兰生长得十分茂盛的时候,而花盆过小,显得十分拥挤。我们可以将其强制分株,以便其生长得更好,开出来的花朵也会更的旺盛。

4、适当修剪

花期过后给风雨兰夏进行修剪是最适宜的,这个时候的风雨兰一般都会多出老枝、枯枝以及无用的徒长枝条,都有可以直接将其剪去,这样可以保护植株的形态,促使来年开出更多鲜艳的花!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风雨兰的养殖方法,以及风雨兰的养殖注意事项,希望花友们都可以在家里养殖出茂盛的风雨兰!

风雨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风雨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疏松土壤、光照充足、及时浇水前并、合理施肥、保持温度。

1、疏松土壤:

风雨兰养殖,它的生命力很顽强,最基础的土壤因素要保证好,土壤可选用园土、腐叶土、河沙、煤渣混合,配制出来的土壤要透气、营养,养殖一两年需换次土。

2、光照充足:

充足的光照也是很有必要的,养殖的地点一定要保证足够的阳光,维持充足的日照光,不能生长在荫蔽的环境中,否则将会导致开花受到影响。不过夏季的光线太过强烈皮悔姿,所以适当地遮挡,避免强光直接灼伤叶子。

3、及时浇水:

虽然风雨兰能耐旱,但为了促进风雨兰的生长,水分方面也要及时补充,适当浇水维持好湿度,水量要控制好,不能产生积水。

4、合理施肥:

充足的肥料能满足生长的需求,底肥可选择有机肥,能持续提供养分,后期生长中及时追肥,每隔一段时间要追肥一次,足够的养分能使鳞茎生长膨大,促进良好的开花。

5、保持温度:

风雨兰能抗高温天气,喜欢温暖的环境,生长适宜的温度在22—30摄氏度左燃绝右。冬季要做好保暖,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

风雨兰的种植与养殖方法 盆栽风雨兰怎么养

  风雨兰属于喜阴植物,原产于美洲热带,韭兰株高约15-30厘米,成株丛生状。叶片线形,极似韭菜。花茎自叶丛中抽出孝孝,花瓣6枚。韭兰花形较大,呈粉红色,花瓣略弯垂;韭兰呈浓桃红色,成株每个鳞茎都能开花,丛生的花团,在艳阳下大放异彩,千娇百媚,人见人爱。韭兰花期4-9月;适合庭园花坛缘栽或盆栽。
  风雨兰的栽培土巧亏稿质以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花坛缘栽每1穴植3-5个球,穴距约15厘米,盆栽每17厘米盆植5-7个球,栽植后注意灌水保持湿度。栽培地点要日照充足,荫蔽处不空隐易分生子球,也不容易开花。肥料可使用有机肥料如油粕、堆肥或氮、磷、钾肥料,每2-3个月施用1次,按比例增加磷、钾肥,能促进球根肥大,开花良好。植株丛生而显拥挤时,必须强制分株。生性强健,耐旱抗高温,栽培容易,生育适温为22-30度。
  对于风雨兰的繁殖,一般可用分株法或鳞茎栽植,全年均能进行,但以春季最佳。只要将球根掘起,每处植3-5个球,浇水保持适当的湿度,极易成活。掘取球根时,注意勿使球根受伤。若带有太多叶片及花茎,将上部剪除,保留完整的球根及6-8厘米的叶片种植即可。若球根已萌发花蕾,分枝后充分浇水,仍能开花。
 

上一篇:玉树的叶子边缘变红 玉树叶子边发红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