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措施:1.在生长季节增加磷、钾肥的施用,培育壮木,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2.冬天修剪枯枝残枝,清理枯枝残叶,喷洒杀菌剂清理花园。3.发病前可喷涂氢氧化铜、喹啉铜、氧化亚铜;发病后喷洒三唑类杀菌剂。常用的有氟硅唑、戊康唑、丙环唑、苯醚康唑、异苯并隆、丙氯胺,防治效果好。一般每7-10天喷洒一次。①樱花属温带和亚热带树种。它喜欢阳光明媚和温脊瞎虚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并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应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但不耐盐碱土壤。根系较浅,避免积水和低洼地。具有一定的抗寒、抗旱能力,但抗烟、抗风能力较弱,不适合在有台风的沿海地区种植。
②在樱花褐斑病早期,叶片上常出现紫褐色斑点,然后逐渐发展为直径2-5mm的棕色病斑,病斑边缘呈紫褐色。当病斑中间的斑块干枯后脱落形成穿孔,故又称褐斑穿孔病。严重的情况下,刀片会脱落。
拓展资料
①病原菌通过菌丝在感病植物的嫩枝病部或病叶上的子囊菌壳越冬。第二年春神带季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寄主。该病通常从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树冠上部蔓延。多风多雨年发生严重疾病;植物种植过于密集,容易发生病害;土壤贫瘠,疾病严重;夏季干旱,树体孱弱,病害也严重。日本樱花和日本晚胆抗病能力弱,病害严重。
②主要受樱花褐斑病危害的树种:除破樱燃坏樱花外,还对樱桃、桃树、杏树、八达木、梅花等核桃树造成危害。病害发生后,不仅影响光合作用,而且影响观赏效果和果实的正常发育。
樱花穿孔丛族渣性褐斑病
症状:有时也侵染嫩梢。发病初期,感病叶面出现针尖大小的斑点,斑点紫褐色,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斑。病斑褐色至灰白色,病斑边缘紫褐色,直径可达5mm。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灰褐色零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最后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呈穿孔状,穿孔边缘穗埋整齐。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穿孔,引起落叶。
发病条件及危害:在5至6月时发生,发育最适温度为25℃至28℃,借风传播,在多雨季节有利于侵染发病,树势衰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时,病害发生严重。
治疗方法:发病期可喷洒160倍波尔多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至2000倍液,或15%代森锌600倍液至800倍液。
参考资料-百度渗悄百科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