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需氧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COD值理论计算:
.COD即氧化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信圆哗机物、、亚铁盐、硫化物)所消耗的氧量,对于有机物来说,即是将其氧化生成和水,故可根据化学式中碳、氢、氧原子数计算COD的理论值。
换算系数=(碳原子数*2+氢原子数*0.5-氧原子数)*16/分子量
如:磷酸三丁酯(C4H9O)3PO分子量为266
其换算系数为:3*(8+4.5-1)*16/266=2.1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使用0.4g硫酸汞络合的最高量可达40mg,如取用20.00mL水样,即最高可络合2000mg/L氯离子浓度的水样。若氯离子的浓度较低,也可少加硫酸汞,使保持硫酸汞:氯离子=10:1(W/W)。若出现少量沉淀,并不影响测定。
2、对于小于50mg/L的水样,应改用0.0250mol/L标准溶液。回滴时用0.01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3、水样加热回流后,溶液中重铬酸钾剩余量应为加入量的1/5—4/5为宜。
4、用标准溶液检查试剂的质量和操作技术时,由于每克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理论CODCr为1.176g,所以溶解0.4251g邻苯二甲酸氢钾(HOOCC6H4COOK)于重蒸馏水中,转入1000mL,用重蒸馏水稀释至标线,使之成为500mg/L的CODcr标准溶液。用时新配。
5、CODCr的测定结果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每次实验时,应对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标定,室温较高时尤其注意其浓度的变化。
所谓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气腔举的量。它是表示水中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滑行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
高锰酸钾(K2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参考资料:
人体耗氧量计算公式
1.步行的运动强度
步行的运动强度应是主观感觉为不轻而易举,也不感到困难。心率约在100次/分钟以下,步行速度为50~60m/分钟,而1分钟内的能量消耗为8.37~11.30kJ(2~2.7kcal)。
步行时热量消耗=每分钟步行能量消耗×步行时间
步行的速度是由每分钟的步频与步幅决定的。也就是说,在一定速度下能量的消耗因步频与步幅的变化而有所差别。例如,速度为60m/分钟、步数为90步、步幅为66cm,或者速度为80m/分钟、步数为110步、步幅为70cm的组合,比在同一速度时的其他组合能较多地消耗能量。另外,体力好的人通过散步在能量消耗方面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以120m/分钟的速度跑步,每分钟可消耗28.04kJ(6.7kcal)的热量,约相当于步行的2~3倍。
2.步行能量代谢率的计算
在平地上按50~100m/分钟的速度步行,其能量消耗常与速度呈线性相关,即速度愈快,能量消耗愈多。若过慢或过快则两者不呈线性关系。按此原理,Dill提出下列计算公式:
耗氧量(ml/kg·体重/分钟)=速度(m/分钟)×0.1+3.5 (1)
代谢当量(METs)=耗氧量(ml/kg·体重/分钟)÷3.5 (2)
若是在凯液斜坡上以同等速度行走,则其能量代谢率拦岩按以下方法计算:()
一般是根据向上移动做功1kg/m相当于耗氧1.8ml来计算登坡所简孙御需的额外耗氧,其公式如下:
登坡额外耗氧量=坡度(%)×速度(m/分钟)×1.8 (3)
再把平地步行时的耗氧量加上额外登坡耗氧量,即为登坡耗氧总量,再进一步计算代谢当量。若为下坡步行则按上坡步行额外耗气量的1/3计算。即下坡的能量消耗只占上坡时的1/3。
例:某人在10%的坡度以每分钟60m的速度步行,求其能量消耗和代谢当量。
按公式(1)计算:平地步行耗氧量=60×0.1+3.5=9.5(ml/kg·体重/分钟)
按公式(3)计算:登坡额外耗氧量=0.1×60×1.8=10.8(ml/kg·体重/分钟)
总耗氧量=9.5+10.8=20.3(kg·体重/分钟)
按公式(2)计算:总代谢当量=20.3÷3.5=5.8(METs)
上述能量消耗相当于最大耗氧量的50%~55%。用本法计算能量由于没有考虑到体重、环境温度、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但作为一般的估算,其方法简单,还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标准需氧量sor计算公式
标准需氧量sor计算公式是SOD=(DO1-DO2)×V×1000/m。其中,DO1为样品初始溶液中拍腔溶解氧的浓度(mg/L),DO2为样品终了溶液中溶解氧的浓度(槐贺碧mg/L),V为样品体积(L),m为种子污泥的干重(g)。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控制铅举温度和反应时间,使条件标准化,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