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性线虫病是大岩桐常见的病害,是由线虫侵染导致的。
会危害大岩桐的嫩茎、幼株、地表茎部和枝叶的基部,使得植株呈水浸状软化后腐烂,然后逐渐延伸到叶片,叶片皱缩枯死。
防治方法在进行栽培前,盆土要用蒸气或者氯化苦进行消毒,大岩桐的块茎要放在60℃的温水中浸泡5分钟,或者用乌斯普龙消毒。
若发现大岩桐已经感染该病症,就要拔除被害植株,并烧掉。
主要危迹备掘害大岩桐的叶、茎和幼株,在叶片上产生水渍状暗褐色的坏死斑,斑中呈现轮纹,严重时上部的茎会歪曲、矮化。
成熟的植株会在地表茎上产生大量的黑色凹陷病斑,并且裂开,病斑上的小黑点排列呈轮纹状,边缘有白色菌丝。
防治方法在大岩桐栽培前,用甲醛3份兑1份水喷洒地表,并且覆盖上薄膜,或用70%敌克松粉剂7份兑3份细土混匀,撒于地表消毒。
日常养护要注意及时拔除病株,并及时烧毁。
是大岩桐的主要病害,在花梗上表现为褐色软腐,从边滚裤缘开始,长出褐色病斑,表面有轮纹皱缩,会蔓延至整个叶片。
潮湿时着生灰色霉层,后变为黄色。严重时整叶、整花以及整枝变褐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期间用80%代森锌500倍液,或1%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倍液,间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叶片染病后会出现暗褐色水渍状软化,扩展到叶柄后,叶片腐烂并有水渍状狭窄凹陷斑,常常会扩展成大斑块或者长条形斑块,茎部发病还会蔓延到姿核叶柄,引起叶片弯折。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1.土壤层规定:大岩桐的盆景土可以用腐殖土、培养土、农家肥料相等混合;或者以3份泥炭士、1份珍珠岩、1份河沙和少量底腊咐雹肥混合;或以腐殖土、粗沙和蛭石混合配置而成。
2.温度:不一样时节合适它生长发育温度也是不一样的,在1-10月时温度要调节在18-25℃,10月-来年1月温度要调节在10—12℃,冬天最少的温度不能少于8℃。温度合适时它盛开会愈发艳丽,叶片也会更为繁茂。
3.阳光照射规定:大岩桐是半阳性盆栽花卉绿色植物,喜半阴自然环境。故生长发育期内要特别注意防止剧烈的日光直射;自然环境也不能过度干燥。在夏天,要置放在荫棚下有漫射光且自然通风更好的地区保养,不然非常容易造成叶子凋谢。
4.浇灌:平常浇灌要适当,不必过干或过湿,不然会造成叶片变黄。在气温非常高的夏天,要适度提升浇灌量,每日浇1-2次,而且适度洒水提升饲养自然环境的环境湿度。冬天盆景土尽量维持干燥一些,不必过度潮湿。留意在盛开的情况下不必让它被淋雨。
5.施肥规定:大岩桐好肥,从展简拍叶到盛开前,每星期施一次沤肥的较稀有机化学液肥,花蕾产生后需追施磷钾肥。施肥时切勿脏污叶片。每一次施肥后,要喷清水1次,维持叶片清理。
6.病虫害防治:虫害大岩桐易产生叶蜗类虫害,使叶子变黄、掉下来,比较严重时造成身亡。当发觉叶子上面有红蜘蛛时,能够喷5%尼索朗乳剂1000倍液,防效非常好。一般每过1周喷洒1次,持续喷2-3次。
7.注意事项:大岩桐在花期要特别注意防止淋雨,温度不能过高,能延长观花期。冬天休眠状态盆土以维持稍干燥些,若体温小于8℃.空气相对湿度又大,会造成根茎烂掉。施肥时切勿不能脏污叶子,每一次施肥后,要喷清水一次,轮帆维持叶片清理。但清理后马上擦拭叶片,避免烂掉。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