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应该是长密了,那是介壳虫为害造成的。叶子白斑也能是病或虫所致,有些虫子用眼睛也是看不到的。不过只要茉莉长势还可以,一般没什么大碍。
俗语说“旱茉莉水栀子”,茉莉是很忌水的,10天左右浇一次都没什么问题,当然如果土壤松散保水能力差,或是室内非常干燥,间隔可大毁以适当缩短,浇水也要坚持一个原则:见干见湿,浇则一次性浇透。土壤发白可能是浇水多的缘故,注意浇水几乎没什么影响。
春季、夏季和秋季这三个季滚纯备节是茉莉花的生长旺季,需要适量施肥。晴天及高温期间,要适当多施一些,阴雨天气可以少施肥或者不施肥。生长期内应当施加两次薄矾肥水,花后追加一次稀薄的肥料,建裤衫议使用海餐沃水溶肥。冬季要控肥,开春前需施一次肥。
苿莉的叶子上起白白是生虫子,主要是蚧壳虫吸食叶片中的叶汁,大量破坏叶片组织,引起组织细胞坏死,使叶片大量的枯死掉落,严重能引起苿莉死亡。
扩展资料
防治方法
1、加强养护管理
定期施肥,增强树势及树木的抗性;结合养护管理,秋季人工刷除枝、干上的越冬若虫;对死株进行集中烧毁,彻底消灭虫源,以免传播;加强修剪,通风透光,减少虫害发生率。
2、化学防治
针对蚧壳虫的形态特点,对该类害虫的防治首选具有超强的内吸和渗透作用的药剂,如“蚧必治”750~1000倍液喷施,药液经树体吸收后,蚧壳虫吮吸到有毒的树体汁液中毒死亡,杀虫效果好。
用药建议在温度较高(要求在28℃~32℃,因此温度药液传导快,蚧壳虫易中毒,且该温度下蜡质层变软,利于药液渗透虫体)的下午使用,连喷两次,间隔期为5~7d。
对高大、药液很难喷到的树木,可采用在树干中上部打孔注射“树体杀虫剂”,药液通过木质部导管输送传导到顶部,对虫龄大、蜡质层厚及难防治的蚧壳虫效果明显,操空罩桐作简单,防治彻底。
分布与危害
该虫在国内外广泛分布。寄主有苹斗坦果、梨、桃、杏、李、梅、樱桃、醋栗、枇杷、葡萄、核桃、柿、桑、茶等。在果树上以核果受害严重,尤以桃树最为严重。
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吸食养分,或在果实和叶片上为害。严重时介壳密集重叠,被害株发育受阻,树势衰弱,甚至枝条或全株死亡。
形态特征
卵:椭圆形,长径0.2~0.3mm。初产淡粉红色,渐变淡黄褐色,孵化前为橘红色。若虫:扁卵圆形,淡黄褐色,体长0.3mm左右。触角5节,腹末端具2根尾毛。
两眼间有2个腺孔,分泌棉絮状毛覆盖身体。脱皮后眼、触角、足、尾毛均退化或消失,开始分泌介壳,第1次蜕皮负于介壳上,称壳点。
成虫:雌成虫介壳圆形,中央隆起、白色,直径2.0~2.5mm,壳点黄色,位于介壳正面中央稍偏旁。壳下虫体成心脏形,上下偏平,体长约1.0mm,淡黄闷裤或橘红色,臀板区深褐色,分节明显,节喙略突出。
触角退化成瘤状,其上各生刚毛1条。前气门腺15个,排成半月形群。围阴腺5组均发达。臀板周缘共有4对对分的臀叶,以第一对最发达。
雄成虫介壳鸭嘴状,长1.3mm,壳点橘红色,位于端首,其余部分蜡质洁白色,表面有3条纵隆起,末端上下横裂成两层。
雄成虫体略呈长纺锤形,长0.6~0.7mm,翅展1.3mm,橙黄色。触角10节,念珠状,上生很多毛。腹部长,末端尖削,端部具1性刺交配器。
参考资料: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