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叶子干枯怎么办
桂花叶片干枯多为病害所致,发现病情首先应该注意: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以提高抗病力;病株要及时摘除病叶(或剪除黄色叶尖),还应及时清除落链升叶,以滑运避免二次侵染。
一、桂花叶枯病(如图1),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易发病。
药剂防治:
发病期间,初期可喷1:2:1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以后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图1
二、桂花褐斑病(图2),是桂花的一种常见病害,由半知菌亚门真信唤梁菌感染而引发,多发于叶片,大多从叶尖和叶缘向整个叶片发展。轻者影响观赏效果,重者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办法:
1、喷洒高锰酸钾1000倍液消毒。
2、发病初期整株树体喷药保护,如70%可杀得300~500倍液,阿米西达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
图2
桂花叶子上有黄斑是怎么回事怎么修复?
桂花叶斑病是桂花叶片上的各种斑点病害的总称,如褐斑病、枯萎病、炭疽病等。造成早期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影响观赏价值,降低桂花产量,造成经济损失。那么,桂花叶上的斑疹是怎么回事?下面园丁大叔为大家介绍桂花叶片出现黄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桂花又名叶枯病、叶斑病、灰斑病或红斑病,是一种真菌病。严重时整叶枯死。1.症状:大多先见叶梢、叶缘,多为黄绿色。它们黄绿色,发育成叶子,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褐色到红褐色,边缘为深褐色。这种疾病可以蔓延超过一半的叶子面积。后期病斑呈灰褐色,散在小黑点,干燥易碎,有时卷曲。2.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叶和落叶上越冬。病原菌生长发育的温罩薯度范围为10~33,最适温度为27左右。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滴传播。5月份可见新叶病,7-11月为发病高峰期。在此期间,雨水多或湿度大都会促进病害加重危害,造成大量落叶,开花异常,产量显著降低。当肥料不足时,树势弱或遭受冰冻和机械损伤时,它很容易生病。发病初期气候炎热,浇水不及时,会加重病情。通常情况下,树冠下部的叶子比顶部的叶子受的苦多,老叶子比新叶子受的苦多。3.防治方法:A、用龚振和禾嘉安1000倍液交替喷洒预防,每隔1520天一次,可杜绝此病发生。b、发病时及时用真管和贺佳安的1000倍混合液喷洒,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桂花叶斑病II。桂花炭疽病。症状:叶斑病初期为绿色小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3~10mm,中心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大枝褐色至红褐色,后期有散在的黑色小斑点,有的呈锯齿状排列,为病原菌acervulus。湿黑点分泌出粉红色粘液,是分生孢子和粘液的混合物。2.发生规律:病菌在有菌丝和无脐的病叶和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南方的雨季和北方的雨季是疾病的高发期。在广州,这些疾病通常在春末夏初和多雨的秋季更严重。3.防治方法:A、增施有机肥,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b、在冬季落叶和春季发芽前,用5001000倍的昊润液对树体和地面进行彻底消毒。c、发病初期,喷洒1000倍好润和甲安合剂,一天控制病情,两天正常生长。三、桂花褐斑病是桂花的常见病害,是由属于半知菌亚科的真菌感染引起的。地面种植和盆栽桂花植物都有。病害发生时,轻者影响观赏效果,重者造成植株死亡。1.症状多发生在叶片物仿者内,多从叶尖、叶缘发展到全叶。2.发生规律:病原菌以菌丝在病叶、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温度、湿度适宜时侵染病害,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病害。细菌通过气流和水滴传播。此病发生在4-10月,尤其是雨季和年份,7-8月传播最快。老叶有病,嫩叶重,长势弱,当年移栽的植株容易发病。不同桂花品种对褐斑病的抗菌能力不同,丹桂品种的抗性强于金桂和金桂
桂花树叶子上有斑点是怎么回事?
桂花树叶子上有斑点是因为得了桂花枯斑病。
桂花枯斑病的症状:
病原菌从叶缘或叶哗正尖侵入,初为淡黄绿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灰褐色至灰色,形状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片大面积干枯,树冠下部受害比顶部严重,老叶感病比新叶普遍。病菌以菌丝块状在病叶上越冬,春天以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一般在越冬后的老叶上发病较多,夏、秋季则危害当年新抽生的叶片。野橡在天气炎热、土壤干旱又未能及时浇水喷水时,病情加重。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严重。
桂花枯斑病的防治方法:
秋末冬初及时摘去病叶、打扫落叶后,集中烧毁,可减少来年发生的病源。加强水肥管理,增乱脊悔施钾肥,避免土壤干旱或积水,可增加植株的抗病力。发病初期,可用25%的丙环唑乳油500倍液进行喷洒,一个月后再浇一次,或用40%的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2次至3次,或用50%的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每7天至10天一次,连续2次至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