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叶榕扦插繁殖方法是扦插时间、插穗处理、盆土配制、扦插养护。
1、扦插时间
琴叶榕的扦插时间一般在春季,此时的气候比较温暖,插穗更容易生根发芽。如果温度太高,水分容易流失,成活率会大大降低。而在冬季寒冷的时候,往往要在室内进行扦插,否则低温会影响生根。
2、插穗处理
选择1-2年生的健壮枝条作为插穗,将其剪成3-4厘米的小段,知搏派上面要保留几片叶子。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导致的水分流失,往往要将叶子剪掉一些,以便让插穗能保留一定的水分,对于生根很有帮助。
3、盆土配制
为了让琴叶榕的枝条能更好的生长,需要配制专门的营养土,一般用园土、泥炭土和沙土混合,这样有一定的排水性,可以避免底部被淹,减少了腐烂的可能性,提高它的成活率。
4、扦插养护
将琴叶榕的枝条插入到盆土中,适当浇水后,把它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注意避光和降温,减少水分蒸发的可能。同时还要注意温度,避免高温影响其生长。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1-2米;小枝。嫩叶幼时被白色柔毛。叶纸质,提琴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先端急尖有短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搭贺,中部缢缩,表面无毛,背面叶脉有疏毛和小瘤点,基生侧脉2,侧脉3-5对;叶柄疏被糙毛,长3-5毫米;托叶披针形,迟落。
榕果单生叶腋,鲜红色,椭圆形或球形,直径6-10毫米,顶部脐状突起,基生苞片3,卵形,总梗长4-5毫米,纤细,雄花有柄,生榕果内壁口部,花被片4,线形,雄蕊3,稀银桐为2,长短不一;瘿花有柄或无柄,花被片3-4,倒披针形至线形,子房近球形,花柱侧生,很短;雌花花被片3-4,椭圆形,花柱侧生,细长,柱头漏斗形。花期6-8月。
以上内容参考
琴叶榕的养殖方法是扦插繁殖,注意事项:注意水分和养分,适当修剪。
一、养殖方法
琴叶榕一般用扦插繁殖,扦插时选1—2年生枝干,在其闭皮离盆土面20—30厘米处剪下,将条切为3—4节茎段,作为插穗,每段插穗留一片叶,并将叶片剪去2/3—3/4,以减少水分蒸发;先将插穗伤口浸于水中或用草木灰等沾伤口,以免树液流出。
插穗插于以河沙或珍珠岩培成的插床,并注意保持插床温度及周围较高的空气湿度。在25—30℃温度下一个月左右可以生根。经过截干后的植株,在由于破坏了其顶端优势,茎干节位隐芽可萌发新梢,并可形成分叉树形;待新梢老化后可再行剪取扦插。
二、注意事项
琴叶榕应在春季进入快速生长期之前进行换盆,冬季应适当修剪,控制株型。当然秋季如果想换盆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最好不要在深秋进行,可在初秋进行换盆,这样琴叶榕还有一段生长的世界,有利于根系恢复,顺利越冬。
琴叶榕比较宅,不要经常搬来搬去,定期原地转盆调整轿慧差方向就可以了,避免叶子一边倒地长。琴叶榕可以耐阴但切记不可过阴。
施肥不可偏施氮肥,适当地给予磷钾肥。
琴叶榕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1—2米;小枝。嫩叶幼时被白色柔毛。叶纸质,提琴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先端急尖有短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中部缢缩,表面无毛,背面叶脉有疏毛和小瘤点,基生侧脉2,侧脉3—5对;叶柄疏被糙毛,长3—5毫米;托叶披针形,迟落。
榕果单生叶腋,鲜红色,椭圆形或球形,直径6—10毫米,顶部脐状突起,基生苞片3,卵形,总梗长4—5毫米,纤细,雄花有柄,生榕果内壁口部,花被片4,线形,雄蕊3,稀为2,长短不一;瘿花有柄或无柄,花被片3—4,倒披针形碧戚至线形,子房近球形,花柱侧生,很短;雌花花被片3—4,椭圆形,花柱侧生,细长,柱头漏斗形。花期6—8月。
《琴叶榕》
琴叶榕:桑科,榕属小灌木,高可达2米,叶片呈提琴形或倒卵形。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不错的观叶植物。
生长习性:
琴叶榕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越南和中国。通常生于山地、旷野或灌丛林下。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为20~35℃,水分要求宁湿勿干。
养护方法:
1.土壤:选择一个较深的花盆,盆底垫碎砖、粗沙等至1/4处,这样有利于排水;土壤可用腐叶土4份、园土4份、河沙1.5份、沤制过的饼肥末0.5份混合配制。改旦
2.光照:它需要充足的光照,夏季高温阳光强烈,为防止叶片灼伤,要及时给它遮荫。
3.水分:它喜欢湿润,生长季节要保持盆土湿润,夏天要常向周围喷核睁扰水,但注意叶片上的水要及时早迟擦掉!其他时候应见干见湿,一次性浇透,慢慢浇。
4.施肥:生长期每月一次稀薄的饼肥水,还可以切马蹄片3~5块紧紧贴附盆边埋入王中,既增加肥分,又避免马蹄片发酵辈革肥时烧及根系,休眠期停止施肥。
5.换盆:大型琴叶榕植株2年要换盆一次,中小型植株一年换盆一次即可。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