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龟背中间叶子黄了怎么回事 龟背中间叶子黄了怎么办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陆垚知马俐

龟背竹叶子发黄了怎么办,龟背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龟背竹叶子发黄了怎么办
1、土壤不适
龟背竹有发达的肉质根系,对土壤的透气性要求较高。粘性或微粘性土壤对其生长都不利。若长时间不换土或土壤自身透气性差,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龟背竹根部的呼吸作用,使龟背竹生长不良,叶片发黄。
解决办法:家庭盆栽龟背竹,栽培土可用熟黄土2份,蜂窝煤灰1份,鸡粪1份拌制的混合土。这样既能保证龟背竹的盆栽用土的透气性还能满足生长所需的肥料要求。
2、浇水过多或过少
水多会引起龟背竹的烂根现象,水少会使植株缺水而生长不良,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龟背竹的黄叶现象。
解决方法:根据周围环境,定期浇水。每次浇水要浇透,保持盆土表面稍干燥。可以经常向龟背准叶片及环境周围洒水,增加空气湿度。
3、光照过强或过暗
龟背竹耐阴,但是长期将龟背竹放置在荫蔽环境下,会影响光合作用,而使叶片变黄;同时,也不能将龟背竹放置在强光下,强光照射会引起龟宏搏背竹的叶片灼伤而变黄。
解决方法:龟背竹在夏季要注意遮阴,将龟背竹放在有散射光照射的地方养护。冬季,温度低,将龟背竹移到室内阳光充足处,若养护处光照过若,可定期中午补充光照。
4、施肥过少
铁是植物合成叶绿素所必须的原料,若长久未施肥,或土壤或肥料中铁元素不足,就会影响龟背竹合成叶绿素,从而引起叶片失绿变黄。
解决方法:因缺铁而引起叶片发黄,应施用矾肥水或喷施0.1—0.3%硫酸亚铁溶液。
龟背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选盆好旁
可使用泥盆、塑料盆、瓷盆、陶土盆,花盆口径为植株冠径的一半左右时尤佳。
2、土壤
龟背竹对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但在有肥力、腐殖质丰富、土质松散、吸水量大、保持水分的能力强的中性或弱酸性土壤中长得较好,以泥炭土或腐叶土为适宜。
3、光照
龟背竹是典型的耐阴植物,切忌阳光直射,以免叶片灼伤。盛夏期间要注意遮荫,否则叶片老化,缺乏自然光泽,影响观赏价值。
4、水分
1、浇水要做到“宁干勿湿”,盆土维持潮湿状态即可,切记不可水涝
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当气候干燥的时候要时常向叶片表面喷洒清水。
3、冬天大家要适度少浇一点水,使盆土保持稍偏干燥就可以,同时要按时用不冷也不烫的水清洗叶片表面,因为叶片吸附灰尘后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蔽袜祥和观赏价值也打了折扣~
5、施肥
龟背竹比较嗜肥。在4-9月生长鼎盛时期内,可以每个月施低浓度的液肥一次。立秋后更是要加施1次磷钾肥哦。施肥时不可以让肥液污染叶面,且不能施用未经发酵及过浓的肥料~
龟背竹应该如何养殖?
6、病虫害
龟背竹易患褐斑病及炭疽病,可以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来防治。

龟背竹叶子为什么会变黄?

  1. 土壤、温度、亮皮搭湿度和光握弊照突然变化太大。

  2. 浇水过多或长期缺水。

  3. 暴晒导致。

  4. 空气干燥。

  5. 阳光不足。

  6. 温度过低。

  7. 龟背竹长期缺肥。

  8. 病虫害导。

龟背竹

龟背竹是天南星科(Araceae)龟背竹属(Monstera)的一种多年生木质藤本攀缘性常绿灌木,别名蓬莱蕉、龟背蕉、电线兰,生于林中,攀缘树上。茎绿色,粗壮,周延为环状,余光滑叶柄敬拿绿色;叶片大,轮廓心状卵形,厚革质,表面发亮,淡绿色,背面绿白色。

龟背竹叶子发干发黄怎么回事

龟背竹袭毕是是天南星科龟背竹属植物,因为它的叶子为孔裂纹状,极像龟背而得名。好多花友在养护龟背竹的过程中出现叶子发干发黄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和小叶一起来看一下吧。

1.缺少养分
如果下部的老叶子发黄,边缘干敬禅纳枯则有可能是由于缺少氮肥导致的。龟背竹是观叶植亮没物,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当缺少氮肥时就会生长缓慢,老叶发黄,边缘焦枯。
建议:所以龟背竹最好每月施肥1-2次,可以使用豆渣、饼肥、骨粉等腐熟的有机肥或者有机液肥,搭配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使用效果更好。

2.积水烂根
如果是新叶发黄则有可能是积水烂根导致的。如果浇水过多或者盆土的额透气性不好、通风不良导致土壤中水分不能很快蒸发,就会导致龟背竹的根系处于无氧状态下,阻碍它的有氧呼吸,从而烂根黄叶。

建议:情况严重而且土壤一时也不能晾干的话需要脱盆换土,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将它放在通风好的地方,让土壤尽快晾干。
3.肥害
如果龟背竹的叶子快速的失水失绿则有可能是由于施肥浓度太大造成的。施肥过多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系细胞溶液浓度,从而导致根系细胞失水,导致整个植株快速脱水。
建议:如果在这之前有施肥的话,可以通过多浇水来稀释以下肥料。还可以喷施芸薹素缓解肥害,或者直接脱盆洗根。

上一篇:橘子树怎么让叶子翠绿的 橘子树怎么让叶子翠绿一点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