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百合花的叶子发黄是怎么回事 百合花叶子枯萎慢慢变黄是怎么回事?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人生不枉错过

百合叶子发黄怎么回事

一、土硬

原因:在肆猛养殖百合一段时间之后,栽培使用的土壤就容易变得坚硬,土的透气性变差会影响根部生长,长期一来叶子就会变黄。

解决方法:应立刻给它松松土,或是将原来的旧土换掉,更换成新的透气土壤。

二、水多

原因:它并不喜欢在太潮湿的环境里生长,所以盆里如果有积水的话就会引起根部腐烂,根系不能正常的呼吸生长,叶子就容易发黄。

解世雀决方法:应把它放到通风的位置,让多余的水分加速蒸发,并适当的控制浇水量,这样养护一段时间就会恢复了。

三、缺铁

原因:如果在养殖期间较长时间不施肥,土壤里就会缺少养分,也是会出现黄叶症状的,这种情况就是缺铁性黄叶。

解决方法:这个时候需要植株补充点铁元素,可以给它施加些硫酸亚铁溶液。在平时施肥的时候,养分应该尽量均衡一些。裂返桥

百合花黄叶是怎么回事

一、浇水太多

原因:百合花不太喜欢潮湿的环境,浇水太多会导致迟粗其鳞茎呼吸困难,从而产生黄叶。

解决方法:如果花盆中有积水,要第一时间排出。还要适当的松土,加速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或者更换干燥的土壤重栽。平时注意控制水量,保扒茄持土壤处于微润的状态。另外,可以将花盆放到通风处,良好的空气流通也能缓解潮湿问题。

二、施肥不足

原因:春旦察由于缺少养分导致百合花生长不良,从而使叶子发黄。

解决方法:施肥随着百合花生长要进行改变。在生长期每月施2-3次复合肥,在开花之前也可以施加磷酸二氢钾,花后也要适度追肥,为种球提供养分。施肥不要太浓,否则会伤害到鳞茎,影响其发育。

三、土壤板结

原因:长期施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使水分无法渗透到根部,进而导致黄叶。

解决方法:在百合起球后,将原本的盆土倒掉,等到入冬栽种时再换新土。不起球的话,就需要定期的松土,松土时注意不要破坏到球根。

四、病虫危害

原因:吸食汁液的害虫以及部分疾病都会导致生长不良,从而引发黄叶。

解决方法:如果发现有患病现象,应将病枝和病叶剪除并烧毁,避免病菌传播,同时喷洒药剂治疗。针对害虫,数量少可以人工摘除,数量多需要用农药喷杀除虫。

百合花叶子发黄枯萎怎么办

百合叶子发黄要根据原因来采取措施:如果是水多了,就减少水量,水少了就适当增加施水次数;如果是肥太多或太少,要正确施肥,薄肥勤施。如果是缺铁,可以浇硫酸亚铁溶液;如果是出现病虫害要及时消灭;如果土壤变硬,核尺要及时松土。

拓展资料:

一、原因:

1、浇水过多导致百合叶子发黄(水黄):嫩叶暗黄且无光泽,老叶无明显变化,枝干细小黄绿,新梢萎缩不长,表明浇水过多。

解决办法:将花卉脱盆置于通风阴凉自吹干土团后再装回盆中。

2、长期缺水导致春脊百合叶子发黄(旱黄):缺水的黄与水多的黄不一样,缺水之黄为叶梢或边缘发枯、发干,老叶自下而上枯黄脱落,但新叶生长比较正常。

解决办法:注意浇水时浇足、浇透即可。

3、暴晒导致百合叶子发黄(灼黄):强烈阳光直射到一些喜阴的花卉上,易引起花卉叶梢、叶缘发枯,叶片朝阳扒氏渗部分出现黄斑。

解决办法:移到阴处即可。

4、空气干燥导致百合叶子发黄:室内空气过分干燥时,一些喜湿润环境的花卉,如吊兰、兰花等往往会出现叶尖干枯或叶缘焦枯等现象。

二、盆栽种植时间及办法

盆栽宜在9、10月份进行。培养土宜用腐叶土、沙土、园土,以1:1:1的比例混合配制。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草木灰作基肥。栽种深度一般为鳞茎直径的2-3倍。盆栽百合花须每年换盆1次,换上新的培养土和基肥。此外,生长期每周还要转动花盆1次,不然植株容易偏长,影响美观。

三、百合花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黑斑病、灰霉病和锈病危害,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虫害有蛴螬、蚜虫危害,可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百合的病虫害较多,病害多见的有软腐病、腐烂病、花叶病、炭疽病;虫害有根壁虱、蛴螬。

具体的症状和防治方法是:

腐败病:鳞茎先变成灰白色,后发黑变软。

防治方法是:注意排水防湿;出苗后喷波尔多液10天1次,连续3~4次。

鳞茎腐烂病:鳞茎受害呈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用0.5%(球重)五氯硝基苯拌种,并用50%代森铵200~400倍液灌1克。

根蜜虱:虫细小,白色1毫米长,主要危害鳞茎基部。

防治方法:充分腐熟基肥施用;种前用温水浸泡鳞茎50秒,水温为50~55℃。

蛴螬:幼虫。

防治方法:清除肥料中的幼虫,人工捉除。

斑点病。此病初发时,叶片上出现褪色小斑,扩大后呈褐色斑点,边缘深褐色。以后病斑中心产生许多的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部变黑而枯死。

上一篇:冬天珍珠吊兰养殖方法视频 冬天珍珠吊兰养殖方法图片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