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树》
光棍树,又叫绿玉树、绿珊瑚,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它有肉质的枝条,幼时呈绿色,老时呈灰绿色或灰色;会开花但不常开花。
花果期:7~10月
生长习性:原产非洲东部,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中国、美国、英国及法国等地有引种栽培。它喜欢温暖的生长环境,可以耐旱、耐盐,并耐风,喜欢充足的光照,对土壤要求不高,可以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养护方法
1.盆土:它对土壤要求不是很严格,但宴晌胡它怕水涝,要选择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土晌拦壤。
2.水分:绿玉树属肉质多浆植物,比较能耐旱,不耐水涝,土壤应保持微微干燥的状态,土壤充分干燥后再浇水,阴雨天控制浇水。
3.温度:它的生长适温为25~30℃,它比较怕冷谨银,进入冬季后,要把它移放到7~10℃的室内保温。
4.光照:它喜欢充足的阳光,盛夏时需遮荫,其他季节可放置阳光充足的地方,注意避免光线太强被灼伤。
5.施肥:光棍树具有较强的耐贫瘠性,对养分的需求较小,生长期间可每月需施加1~2次稀释后的液肥,施肥时不可将肥料撒到叶片上,以免枝叶出现腐烂发黄的状况。
奇特怪异的树你知道吗
1.马褂木
马褂木
马褂木又称鹅掌楸。它的叶子有十几厘米长,与一般植物的叶子不同,其先端是平截的,或微微凹入,而两侧则有深深的两个裂片,极像马褂,又似鹤掌,因而得名。
马褂木的花外白里黄,极为美丽。马褂木属于木兰科鹅掌楸属。生长在我国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因其叶形奇特,花朵美丽,故为我国著名的观赏植物。
2.光棍树
光棍树生长在广东、福建一带。树高答做七八米,一年到头,满树都是光溜溜的绿枝,因此称其为光棍树。
其实,它也不是没有叶子,只是特别小,又过早脱落,不为人们所注意罢了。它的枝条是肉质的,内有白色乳汁。
据分析,乳汁里含有极多的碳氧化合物,在国外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石油植物。
光棍树的故乡在非洲,因那里气候干旱,因而叶子既小,脱落又早,以避免水分的散失。
3.铜钱树
铜钱树生长在我国淮河及长江流域一带。是一种落叶乔木。高约十六七米,叶子呈长卵圆形,其果实生得十分别致,有两个弯月形的膜翅相互连结,中央包围着种子,远远望去,树上仿佛吊着一串串的铜钱,风一吹,哗哗作响,因此而得名。
铜钱树属于李科,和红枣是同宗兄弟。在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生长着一种树木,外形酷似铜钱树,果熟之时,也如串串铜钱,只是叶子由许多披针形的小叶构成一片大的羽毛状复叶。
它属于槭树科,人们叫它金钱槭。金钱槭数量不多,又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而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
4.长翅膀的树
这种树是生长在我国秦岭山区的落叶灌木。其枝条呈绿褐色,硬而直。
有趣的是,在它的小枝上从上到下生长着2—4条褐色的薄膜,其质地轻软,如同我们平常所使用的软木塞一般,是木栓质的。
它在枝上的排列犹如箭尾的羽毛,又仿佛枝条四周长上清前衡了翅膀。因此,人们称它为栓翅卫矛。
栓翅卫矛属于卫矛科,悔庆其木材致密,白色而质韧,可制弓、杖、木钉用,其枝上的栓翅有助于血液流通,具有消肿之功效。
5.灯笼树
这是一种杜鹃花科的落叶灌木。生长在我国中部地区一带。它只有2~6米高。
每当夏日,在它的枝端南侧挂着十几朵囱红色的钟形花朵,所以又叫做吊钟花。灯笼树的果实在10月里成熟,椭圆形,棕色。
有趣的是,它的果梗向下垂着,而先端弯曲向上,因此结的果实却是直立的。远远望去,仿佛树枝上挂满了一个个的小灯笼,故因此而得名。
灯笼树不仅花果美丽,而且叶子人秋后变为浓红色,不似枫叶,胜似枫叶,因此是极有前途的园林观赏树木。
6.羽毛球树
在我国中部及西南部的一些山区里,生长着一种低矮的小树木,每当10月果熟时节,远远望去,每株树上都挂满了一颗颗酷似羽毛球的果实,人们称它为羽毛球树。
羽毛球树属于檀香科,虽只有1一3米高,但枝繁叶茂。其果实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但每个果实顶端都长着4根3~4厘米长的苞片,酷似羽毛球。
据说,其果实可食。羽毛球树还是一种半寄生的植物,它的一部分根寄生在松、衫一类植物的根上。它自己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养料就是靠吸收这些植物的养料而获得的。
光棍树是木本植物
光棍树是木本植物,整株植物无叶无花,就被称作观赏,具有一定的观橘冲赏性。原产自热带地区,在我国也有栽培。
1.光棍树的别称
光棍树,又叫做绿玉树、碧玉树、光枝树、青珊瑚、白蚁树、铁树、石油树、铁罗、绿珊瑚、龙骨树、乳葱树、神仙棒。
2.光棍树的名称由来
光棍树无花无叶,只有光秃秃的枝丫,就像一根根棍棒插在树上,所以人们就戏称它“光棍树”,也有人叫它“绿玉树”和“神仙棒念哪”圆高歼。
因为它常呈现无叶状态,外形就像绿色的玉石,所以又被称为绿玉树。
3.光棍树的生长习性
光棍树喜欢温暖的生长环境,可以耐旱,耐盐并耐风,喜欢充足的光照,对土壤要求不高,可以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4.光棍树的分布
光棍树原产自非洲的东部,南部的热带地区,现在已经广泛栽植。在我国的南北方地区均有栽培,南方地区可以露天栽培,北方地区是温室栽培观赏。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