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菌怎么栽培?
花菇是菌菇当中的精品,如何精细种植?这些都是关键
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吃菌菇,这种植物吃起来特别有嚼劲,加上本身所蕴含的能量非常丰富,所以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欢。其实在菌菇的世界当中,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有一些甚至可以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相信大家都吃过花菇,这种蘑菇是所有菌菇里面销售最好的,而且质量也是最高的,正是因为如此,受到了很多农民的喜欢。本身这种蘑菇的质量特别的高,所以说在种植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很多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这种植物主要来自南方一带,那么我们在种植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细节和问题呢?在这里小编告诉大家。首先第一点这种蘑菇对环境还是有很强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搭建蘑菇棚的时候,要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特别流通的环境当中。要注意一点是最好能够在平坦的地方,轮盯简而且土地也不能特别的湿润。在搭建蘑菇棚的时候,最好能够保证棚子的长度为6到7米左右。
而且对宽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维持在三米左右,在蘑菇棚的两端加上一些砖作为墙,在此上基础最好能够搭建一个70厘米左右的门,在门上面做一些处理,保证这些植物能够很好的呼吸,最好能够在门上戳一些小洞口,这样基础搭建工作就已经完成了。有一些种植者在种植的过程当中为了节约空间,会让棚子变成六层,这样做的话,具体还是要看空间大小如何。
正常情况下,这种植物最适宜的温度是维持在25℃左右,这样的温度下就可以进行种植了,最好的种植时间是在每年的8月份左右。我们在选择土壤或者是养料的过程当中,腊裤最好能够选择一些木屑或者是树木,用这种成分来制作养料。因为这种成分花菇非常喜欢,在此基础上最好能够则衡加入一些石灰按照合适的比例,然后再加入一些水就可以来进行发酵了。
通常情况下,这种植物种植的方式都会选择用大袋子进行装袋,用细细的线绳给扎死放在地面上。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很好的进行消毒和灭菌,首先我们在消毒灭菌之前是用大火温度控制在一百度,维持5个小时就可以完成高温灭菌。等到这些养料温度降到了七八十度左右的时候,就可以重新放到大棚子里面变成真正的养料了。
相信很多种植者在种植的过程中,都会选择接种这个方式,我们在接种的过程中,都要选择用一些优良的品种,在此之前,需要进行高温消毒灭菌的方式。到温度降到20度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接种了。接种的时候要保证能够均匀,否则最后很有可能影响到蘑菇的产量和质量。种植蘑菇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就是出菇管理,这个阶段直接影响到最后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如何。通常情况下,在接种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就会有新的菌丝体开始萌生,在这个阶段,我们仍然要控制大棚子里面的温度在25度以上的温度。
在这段期间内,可以不用进行其他的管理,等到自然的生长一个星期之后这没有其他的细菌进入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下一步就是进行通风处理,每一次通风的时间大概是半个小时左右,每天能够保证两次以上的通风,在这段期间是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我们也要加大通风的力度。因为这种蘑菇本身但价值非常高,而且在市面上的售价也非常高,所以需要种植者管理非常细心,对种植的要求是特别高的。
如何种植花菇
花菇形成的适宜温度为八到十八摄氏度。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之六十到六十五为宜,培养料湿度以百分之三十五到四十五为宜。
一.培育花菇时尽陵带量避开阴雨天,遇到雾天要在菇棚周围生火驱雾,在满足温度的条件下要尽量通风排湿。
二.菇棚地面潮湿时可铺薄膜或油毡,以防止地面水分大量蒸发而提高空气湿让友度。
培养料过湿时可采坦汪槐取加大通风量、利用阳光照射和扎通气孔的措施降湿。培育花菇须有一定的强光刺激。光照不仅对温度、湿度有影响,同时强光也可增强菌盖表皮水分的蒸发,加速菌盖表皮的开裂。培育花菇的菇棚要选择在向阳通风处。菇棚设计时,既要考虑棚内空气的流通,还要再菇棚间保持一定距离,以利通风。
怎样进行花菇的培育管理?
在自然条件下,花菇发生于少雨干燥的季节,产量少而不稳。在人工调控的环境中,袋栽花菇的产量(以千克计,下同)可占其总产量的50%以上。花菇培育主要包括补水排场、温差催蕾、开穴现蕾、蹲蕾催花、采收等项工作。然后间歇养菌,再催蕾催花,采收,多次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菌袋养分基本余搜耗尽为止。
(1)补水催蕾在气温7~21℃的季节,将发菌成熟并已转色的菌袋,采用刺洞注(浸)水的办法,将培养料含水量补至55%±5%,然后排场催菇。催菇可在畦式菇场或层架式菇棚中进行,但畦式菇场催菇效果好。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10℃左右,是催蕾的必备条件。补水排场后,若菇场白天气温15~20℃,晚上8~12℃,空气相对湿度80%~95%,适当通风(风速1.0~1.3米/秒),见光(50~100勒克斯),经4~7天温差刺激,即可诱导原基分化成菇蕾。(2)开穴现蕾当菇蕾长至1.0~1.5厘米时,应及时在菇蕾周边割膜开穴。开穴动作要轻,不要刺伤菌皮或菇蕾。用单面刀片沿菇蕾周边3~5毫米处切割,只切开3/4,上面仍然相连。这样既能顺利出菇,又能使初露菇蕾有一个较好的缓冲环境。菇蕾过密过多的菌袋,每袋均匀保留10朵左右粗壮圆正的幼蕾,其余的用手指剔除。(3)蹲蕾开穴现蕾后的幼蕾先在催蕾棚内培养5~7天,棚内温度调控在8~12℃,空气相对湿度80%~90%,适当通风供氧。在8~12℃的低温条件下,使幼蕾缓慢生长的操作叫做蹲蕾。气温高于12℃时,幼蕾生长较快,但菇质疏松,口感欠佳。遇此情况可采用遮荫、少通风等方法降温;当气温低于8℃时,可用蒸汽(锅炉供汽或在煤炉上烧水产汽)增温补湿,为幼蕾(缓慢)正常生长创造条件。采用两场制培育花菇者,当幼蕾长至2厘米时,则应将菌袋从催蕾菇棚转移到层架菇棚培育花菇。(4)催花①初裂期管理。幼蕾生长后期(盖径2~3厘米)是催花的第一阶段,通常称为初裂期。在此期间,应使棚内保持偏干状态,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温度控制在10~20℃,同时增加光照,加强通风。为防止夜间棚内地面回潮,应铺塑料薄膜隔潮或撒石灰、炉渣吸潮,晴天揭膜1/2。若外界湿度大于75%,严密盖膜、排湿,使菇盖表面始终呈干爽状态。约经7天时间,菇盖表面即会产生裂纹。
②催花期管理。经过上述偏干管理,菇盖已经产生裂纹。当菇蕾长至3.0~3.5厘米时,可给予更大的湿差(15%以上)刺激,同时辅以温差(10℃以上)、强光或大通风管理,促使裂纹变宽变深,保持3~4天,可培育天白花菇(亮花菇)。
③保花期。当菇盖长至3.5厘米以上时,可将棚内空气巧毁陪相对湿度调至孝蠢55%~65%,调温8~20℃。晴天干燥时,白天揭膜通风,全光照射。如遇阴雨天或大雾天气,应严格密封、降湿,以免花菇吸湿褐变,由亮花菇变成茶花菇,影响栽培效益。花菇的成因,段木栽培部分已经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