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鲈鱼养殖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1~5亩为宜,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1.5米,排灌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经干塘暴晒,在放养前10~15天放水1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80~100千克,隔天另加漂白粉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2、鲈鱼的饲料管理及投喂养殖技术应用时,应该采用鲈鱼专用的膨化饲料进行投喂,而在投喂期间枣岁,应该提前搭设好相应的投喂饲料台,首先确定位嫌链置,保持适中,然后采用竹制或是木质的跳板将其深入饲养池塘的水面中;
3、在进行饲料投喂时,应该做好喂养时芹岩孙间的控制,实现定量、定质、定时,比较常见的喂养时间会控制在2次/d,投喂时间段为早晨日出一次、晚上日落一次。
4、投喂的饲料食量具体需要控制在鱼平均体重的2-4%之间。另一方面,在进行加州鲈鱼的饲料投喂过程之中,还需要特点注意投喂的范围和保持适当的节奏,保持“慢-快-慢”的投喂节奏。
梭鲈俗称十道黑、牙鱼,在分类上属鲈形目(Pericformes)、鲈科(percidao)、梭鲈属(Lucioperca),是鲈科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2003年4月,顺德区从新疆引进梭鲈鱼苗8000尾进行成鱼池塘养殖,经过1年的试养,鱼种成活率达92%以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养殖模式有主养和混养2种养殖方式,本试验以主养模式为主,放养密度1200尾/亩,搭配放养鳙鱼30尾/亩以为调节水质。
2.饲养管理梭鲈是天然水域中的掠食性鱼类,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应注意水质的调节,特别是溶解氧的含量,当水体溶解氧低于4mg/L时出现浮头现象。一般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养殖梭鲈的适应温度为0℃~30℃,最佳困岩握温度范围15℃~25℃。因为梭鲈是冷水性鱼类,池塘每隔10天加注新水30cm,同时排出废水,以控制水质,保持池塘水质的清爽。盛夏季节池塘水温较高,远远超过梭鲈的适温上限,可采取在池塘上方搭建遮阳棚、遮阳网等设施降温,或在池塘水面养殖凤眼莲等,也要注意减少拉网操作以避免掠扰鱼体。
饲料为鲜活的饵料鱼,在选择饵料鱼时要考虑放养鱼苗的规格对梭鲈的适口性,并在枣培放养梭鲈苗种前5天先放养饵料鱼。梭鲈体长4cm~5cm时开始以饵料鱼为食。也可以驯化梭鲈摄食冰鲜鱼,冰鲜鱼的投放方法与养殖鳜鱼相似,但投喂饵料鱼的规格与鳜鱼相比要求稍小。放养梭鲈鱼苗的规格要求整齐,因此,生产中每隔1个月拉网检查鱼体生长情况1次,分级饲养,以保证梭鲈规格的相对整齐,且在饵料鱼投喂不足时避免出现“互残”现象。如果饵料鱼适口并供应充足,梭鲈鱼种经过1年的养殖可生长至体重0.05kg/尾~0.75kg/尾。1.天然水域中,雌性梭鲈3年~5年性成熟,而雄性梭鲈2年~4年性成熟,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梭鲈从鱼苗到养殖成商品鱼,仅一年半时间就已性成熟。据初步分析,可能与水温、饲料和环境的变化有关,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养殖梭鲈要求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养殖时,要求水体溶解氧含量高一些,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为经常注换新水,应设置水泵,且4亩~5亩的水面应具备1台功率为1.5kW的增氧机,以保持池水有较高的溶解氧。
3.无论是主养还是混养,要注意减少梭鲈的“应激”反应。在池水溶解氧不足、水质较差、水温较高时,梭鲈极易诱发“应激”反应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故一般鱼塘也不宜套养梭鲈。
4.起捕时,梭鲈的鳃盖及鳍条张开,为其防卫反应,极易刺伤鱼体,所以操作要小心,尽量减少鱼体受伤而诱发其它疾病的发生。
5.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养殖、繁殖梭鲈均获成功,目前,塘头价格约70元/kg~80元/kg,且预计在2年~3年左右价位仍然较高。在苗种价汪庆格相宜、养殖条件适合时,预测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