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养殖场技术管理方案 养殖场技术管理制度范本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徐老师讲故事

猪如何养殖与管理 养殖技术与管理技巧

1、品种选择。种公猪的选择十分严格,不仅要考虑该类种公猪的品种特性和遗传特性,还要考虑该类种公猪是否发育良好、是否为表型特征标准的优质公猪。种公猪的遗传特性对于猪场中猪群品种的改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种公猪时必须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饲养条件以及管理条件。在选择种公猪时必须要选择正规、合适的种猪场,选择的种猪要具有明确的基因遗传特性以及该种猪的系谱,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种公猪的高标准。
2、营养补给。为提高种公猪的精液品质、保持其旺盛的性欲,种公猪的日粮应含有16%粗蛋白和0.8%赖氨酸,并给种洞笑猪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不足会导致公猪睾丸发生萎缩,严重缺乏会导致其丧失繁殖的能力。因此,种公猪饲料要掌握好各种营养物质的调配比例,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影响公猪精液质量和数量的物质是蛋白质,因此猪场在饲养种公猪时,要适当地增加蛋白质。合理安排喂养量,每头种公猪每天饲料喂量控制在2.3~2.7kg,并且提供充足和干净的水源。
3、日常活动管理。对种公猪进行单圈饲养,给种公猪足够的活动空间,远离母猪舍,在饲养、运动、清洁和休息等方面进行统一制度化的管理。每天坚持让公猪适当运动,夏天可在早、晚,冬天要在中午进行,每次运动1~2h,以增强体质,提高繁殖机能。保持猪舍的清扫卫生,预防疾病的产生,加强种公猪的运动量,增强纳燃含种公猪的抵抗力。对于成长中的种公猪,要定期对其重量进行动态监测,种公猪不宜过肥过瘦,要保持中上等的重量。
4、提高种公猪的繁殖能力,重要的就是提高种公猪的性欲和精子质量。保证种公猪合适的运动量,增强种公猪的体质,可以提高种公猪的性欲和精子的质量。对于种公猪的取精作业不可太频繁,如果过于频繁,精液会出现密度低、活力差等状况;如果取精作业次数过少,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因此,对种公猪的精子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选取合适的时间和发育状况对种公猪进行取精作业,种公猪在青年时期,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取精作业,当种公猪成年后可以段乎将频率增加到每周2~3次。
5、对母猪要进行分阶段的管理和饲养,可以分为空怀期、怀孕期和哺乳期,根据母猪的不同时期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管理和饲养。

生猪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一、进猪

1、接猪前1周检查维修好圈栏、地面、饮水器、饲槽等。猪舍严格清洗、消毒。准备好料槽、料车、铁锨、扫把、温度计、注射器、赶猪板、猪玩具等必备工具。

2、接猪时保证车间温度在22℃。

二、定栏组群

1、进猪当天群按强弱、大小合理分群,每头猪占面积1.2—1.5m2/头。

2、每个猪舍应专门配备2个隔离栏。

三、定位调教

1、进猪后的头3天要对小猪进行“三定位”调教,即定点采食、定点拉粪、定点睡觉。

2、定点拉粪调教:进猪时将猪栏后段靠近排粪沟的一个角落淋湿,引导小猪到那里拉粪、拉尿,及时清理非拉粪点的粪便至拉粪点,转入头1天粪便可不清出,但圈面一定要打扫干净,发现小猪在睡觉的地方拉粪、拉尿,要及时驱赶。

3、定点睡觉:在小猪睡觉的地方放一些铁圈、矿泉水瓶等玩具供小猪玩耍,以便引导其定点睡觉。

四、饲养

1、为防止应激,进猪第1~3天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多维自由饮水。转入第一周按保健程序加药保健。进猪当天不饲喂,第二天、第三天每天喂0.8kg。之后逐渐增加料量,禁止突然加料或减料。

2、阶段用料:7-20kg使用101;20-90kg使用102;90-120kg使用103。

3、参考料量(头/天):第一月1-1.5kg,第二月1.5-2.0kg,第三月2.0-2.5kg。第四月2.5-3.0kg。

4、饲喂方式:分顿饲喂,每天早中晚添加3次,料槽吃完后再添料,禁止自由采食。

5、严禁私自饲喂违禁药物、激素、添加剂等国家违禁药物。

五、管理

1、防疫保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伪狂犬、猪瘟、口蹄疫免疫,并做好记录,猪群于35Kg、70kg分别进行两次驱虫。

2、每天清扫舍内走廊、栏内地面和清除粪便至少1次。

3、消毒池3天换一次,保持有效。人员出入圈舍必须经过门前消毒槽脚踏消毒。

4、温度控制在18-23℃(生长),16-20℃(育肥),昼夜温差控制在5℃以内。相对湿度60-70%,加强对猪舍进行通风管理,保持空气新鲜。

5、饲养员要随时观察(每天不低于3次)猪群精神状态、采食情况、粪便变化。发现异常做标记,并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处理,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六、内务整理

1、工具、用具按指定点整齐摆放,使用后放到原处。场内无杂物,场区卫生整洁。

2、饲料摆放整齐,做好防水、防潮、防鼠、防鸟。要先使用旧料后使用新料。

3、饲养员必须随时掌握猪群的动态,每天登记日管理记录表,详细准确登记存栏数、死亡、病猪、接料、耗料、免疫情况。

七、出栏

1、体重达115kg±5kg时出栏。出栏前15天不使用任何药物。

2、合作场采用全进全出制度,防止疾病在猪群间传播。

3、回收猪时禁止喂得过饱、饲喂泥沙等杂物,不得掺入其他商品猪。

4、配合拉猪车装车,装车期间禁止使用铁棍等暴力赶猪。

注:*每年10-3月份85日龄使用O+A型口蹄疫1头份/头。伪狂犬、O+A口蹄疫由公司提供,猪瘟、O型口蹄疫使用政府采购苗。

二、保健方案

第1周

氟苯尼考1000g+阿莫西林1000g+电解多维1000g/T,3-5天。

第3周

伊维菌素800g/T,一周

第7周

磺胺六甲氧1000g+清热解毒中药1000g+电解多维1000g/T,3-5天。

第9周

伊维菌素800g/T,一周

三、猪只常见问题治疗:

1、发烧:首先判断是否发烧,必须用体温计测量。39.5-40.5度使用穿心莲+VC(中药退烧)。超过40.5度猪舍安痛定或氨基比林+青霉素。

2、倒地:发烧先退烧,一边使用青、链霉素或头孢+地米+安痛定。另一边使用磺胺嘧啶,首次剂量加倍。

3、拉稀:使用恩诺沙星;或一边痢菌净+一边庆大或林可(限大猪用)。严重用痢菌净+链霉素;血痢加止血敏。

4、咳嗽:林可+卡那+鱼腥草;或卡那+鱼腥草+青霉素;或氟苯带旅尼考;头孢+地米(严重)。

5、关节肿大:一边注射安痛定+青霉素+地米,另一边注射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或头孢

注:1、使用剂量应根据体重变化及客服经理指导为准,一天2次,3-5天一疗程。

2、治病先治吃,治疗同蠢哪凳时让缓码猪吃上料喝上水,增强免疫力。

3、严格执行一猪一针制,注射器、针头用后必须开水煮沸消毒。

养殖羊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养殖羊饲养与管理方法

1、优:因地制宜选择体型大,生镇高长快,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罩旅族肉质好,效益高的优良品种。

2、适:养羊规模要适宜,可根据家庭现有耕地多少,饲草饲料数量、劳力及投入的资金数量等条件决定。

3、料:羊是以吃粗料为主,精料为辅的牲畜。规模饲养最好是“种草养羊”。牧草可播种紫花苜蓿、大力士甜高粱、串叶松香草、墨西哥玉米、鲁梅克斯等,这样一年四季均可吃上鲜青草。

4、水:规模养羊一定要有清洁饮用水供羊饮用。

5、防:群养羊易发病,主要有羔羊痢疾、链球菌病、五号病、传染性脓胞口胞炎、线虫、羊虱等。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对全年所有羊只都要经过二浴、二驱、四饮、六啖。即:春秋两季各药浴1次(用0.50%--2%的敌百虫水加硫磺洗浴1--2分钟),春、秋季用左旋咪唑、虫克星或硝氯酚驱2次寄生虫,每季饮保健中药1次,每双月啖盐1次。同时,还应做好重点疾病的预防接种和综合防治工作。

6、管:规模养羊要立足自繁自养,合理物弊组群。若放牧,要划区轮牧。并注意抓好刷试、修蹄等管理工作。

7、工:喂草要用草架,并用栅栏隔开草与羊,栅栏空隙仅供羊头伸出,喂料、饮水要有相应的料槽和水槽,既减少饲料浪费,有又利于卫生防疫。收割、运输、加工、牧草要尽量实现机械化。

8、舍:舍内要铺竹垫子或水泥地、舍外要有排水沟和适当的活动场地。并要经常清扫羊粪,定期用20%石灰乳和10%的漂溶液消毒。

9、去:用于育肥的羔羊,最好在出生后7--21天内去势。此时去势有利于提高肉的品质,并使之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快速育肥。

10、添:对羊只适当饲喂精饲料的同时,还要适量加入瘤胃代谢调节剂、尿素缓释剂等复合饲料添加剂,效益更好。

上一篇:露地高产丝瓜种植技术视频教程 露地高产丝瓜种植技术视频讲解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