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蜈蚣的养殖技术新闻报道 蜈蚣的养殖技术新闻稿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冰球冰球

蜈蚣要怎么养殖才好?

蜈蚣的养殖技术:
1.野地养殖法:此方法简便易行,冬天在有蜈蚣出没的地方,挖一条长宽不限的小沟,内放垃圾、碎砖,动物残渣、骨头、肠、鱼刺、鸡鸭鹅毛等。蜈蚣嗅到鸡毛等的腥味,就会聚集而来栖息、繁殖,春天即可捕捉。一般每隔1~2天后就可翻开沟捕捉到蜈蚣,捕捉后再补充新鲜的食物,覆以细土,以便继续捕捉。清明前后是捕捉蜈蚣的最适季节。此外,还可用铁耙于乱石堆、树根、荒草和岸滩处捕捉蜈蚣。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初次饲养蜈蚣,可以解决种源问题,且特别适合那些没有专业饲养条件的人。  
2.室内全人工养殖法:  
室内养殖可采用水泥缸,缸底面积最好为50×40厘米。将水泥缸以“品”字形叠放2~3层,用玻璃板作缸盖,缸内均应铺上松软的细土,厚度视季节而变,一般春、秋季10厘米,夏季5厘米,冬季20厘米左右。上层上放置碎瓦片或小石块、小木块等;缸的四角可用玻璃粘制成三角形小水槽,也可用盛水器皿代替,以供应蜈蚣所需要的饮水。放养的密度与个体大小,不同生长期以及饵料情况有关,一般每缸可饲养1~2龄幼体蜈蚣200条,或3龄蜈蚣75条,或4龄以上蜈蚣40~50条左右,每缸约有4条雄性成体即可。其它方面,可参照室外半自然状态下的人工池养法进行。  
3.室外个自然状态池养法:  
(1)蜈蚣池要建在比较阴凉湿润,背阳避风,僻静的山坡地方。池用砖、石、水泥等材料砌成高80~100厘米的池壁,池壁要用水泥勾缝隙,池的长宽大小根据养殖数量而定。大池内应分隔成“田”字形小池,以便分别饲养。池的四周应设排水沟,池底面不浇水泥,先垫上6厘米左右的细泥土,上面铺上细石块或碎瓦片,并留有隙缝,池内也栽种杂草、树木,并在池内放置饮水盘供应清洁的饮水,尽量造成适应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一圈15厘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伸出,防止蜈蚣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动物入侵。  
(2)第一批放养的蜈蚣可来源于野生采集,也可购买种苗。一般种苗应选择3~5龄性成熟的蜈蚣,要求体壮活跃,背乌亮而有光泽,雌雄搭配以10:1为宜,但雌蜈蚣产卵孵化时应将雄性蜈蚣全部择出另养,池养蜈蚣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50~450条为度。池内湿度以60~70%较为合适,不宜超过75~90%。若湿度过大蜈蚣易受病菌的感染和侵害,导致脱壳和饮食困难,不仅妨碍正常发育,而且会发生生理性病变,甚至不繁殖或少繁殖。他内温度应保持在26~扒锋29℃间,夏季当气温上升到40~42℃时,蜈蚣体内的水份蒸发迅速,应随时注意降温,一般方法是经常朝池内洒水降温保湿。冬季应向池内抛掷稻草保温,创造一个适合蜈蚣生长的潮湿、温暖、饲料充足的环境。  
(3)蜈蚣为肉食动物,喜食各种昆虫,如蝗虫、蟋蟀、蝉、蚱蜢、蜻蜒、蜘蛛,虫蛾等,饲料应以禽、兽肉食为主,如泥鳅、黄鳝、蚯蚓、蜗牛、蝙蝠、鼠类、壁虎、蜥蜴、蛇类、蝇蛆、白蚁、地鳖虫等,以及其它动物性食品所剩下的脚废料,如鸡血、杂骨、肠肚、禽毛、鱼虾小杂等。蜈蚣有时也屹瓜果、胡萝卜、西瓜皮及植物嫩草,因而可适当搭配25~35%的莲子草,叶叶绿等青饲料。夏秋季节傍晚,还可点灯诱虫、蛾供蜈蚣捕食,并可适当投放一些昆虫类在池中的杂草里繁衍,供蜈蚣批食。不过蜈蚣也耐饥饿,十几天不给食也饿不死,但要注意蜈蚣极度饥饿或严重干扰时会互相残杀而咬食饲类。并且蜈蚣可以几天不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要在带返养殖池内设置水盘,以供应充足的饮水。特别是蜈蚣对食类要求较讲究,腐臭的食物即便是昆虫也不吃。投放食料应视季节增减,春夏季蜈蚣活动量大,应多放,晚秋初冬则可适当减少。一般一条成体蜈蚣每次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可2~3天喂食一次,成体蜈蚣则需每天喂食一次。放饵时间以傍晚为好,要先将前一天吃剩的残渣清除掉,并要把较大的食物切段分散放置。  
蜈蚣常见疾病与治疗:
黑斑病:红龙蜈蚣身下和头部发现有大小不同的黑斑。可用春行晌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一起磨细拌饲料虫连喂7天可防治,对严重者可分离喂食。也可分别选用制菌素、两性霉素、放线菌酮和克念霉素等乳化剂防治。胃肠炎:用磺胺片0.5克拌饲料虫饲喂,也可用氯霉素0.25克拌300克饲料虫饲喂。
脱壳病:蜈蚣生长快,脱壳时湿度过干难脱壳,过湿产生小螨虫、真菌寄生。这时要连续每10天喂土霉素0.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一起磨细,同400克饲养虫拌匀连喂。
蜈蚣加工技术:
捕捉到的活蜈蚣,先用沸水烫死,再把尾端剪去,挤出粪尿,后取长宽与蜈蚣相当的簿竹片,削尖两头,一端插入蜈蚣腭下,另一端插入尾部,借竹片的弹力将蜈蚣伸直,置阳光下晒干。若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干燥后取出竹片(切忌折断头尾,影响品质),将体长相近的蜈蚣头朝一方,在背腹处用宽lcm左右的细竹片横向夹住,结扎成排,每排50条,置木箱内密封贮存。  品质要求成品蜈蚣应足干、呈扁长状,头部红褐色,背部黑绿色,有光泽,并有2条突起棱线,腹部棕黄色,瘪缩,足黄色或红褐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状,断面有裂隙或中空,气微腥,具刺鼻臭气,味辛而微咸,头尾部齐全,无破碎,无虫蛀,无霉变。

野生蜈蚣养殖技术

1.保持安静的环境
蜈蚣产卵、孵化要求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常发生吃掉卵粒和幼体的现象。一般在同一个饲养池内,雌体产卵时间不一致。未产卵的雌体常干扰破坏产卵衡答和孵化的正常进行,有的还抢食卵粒。因此,雌体产卵前,应分开饲养,或在大饲养池内用玻璃片、无底玻璃杯或罐头盒等进行隔离。
2.产前加强喂食
蜈蚣在孵化期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租拦州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以促使雌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
3.孵化期管理
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应。所以饲育室一定要选择安静、阴暗的场所。室内尽量安装红光灯,并用布或竹帘遮挡窗户,以防强光照射。房内孵化缸应事先安置好,一旦产卵,轻易不要移动。不要随便移动遮护的玻璃片(压片),也不要用手电筒照射。若孵化巢内湿度过小,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所以孵化缸内应适时加水。加水时,应顺着缸壁慢慢倒入,使孵化巢周围内壁略有潮湿即可。当弊蔽孵化结束后,因蜈蚣有争食物和大吃小的现象,应及时将雌体移出或将幼体分窝饲养。
4.要注意饲养密度
必须观察蜈蚣的体长、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同时要防止蜈蚣逃跑。此外,还要保持饲料清洁卫生,特别是沾污了农药的食饵不能投喂。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蜈蚣养殖的技术有哪些

  蜈蚣是中国名贵的药材之一,需求量是很大的。因此,养蜈蚣便成为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同时也是利国利民的家庭副业。那么蜈蚣是怎么养殖的?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蜈蚣养殖的技术一、蜈蚣生活习性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总之,蜈蚣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

  蜈蚣养殖的技术二、蜈蚣养殖方式

  1、箱养

  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唤州握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箱制成后,放在室内适当的位置,多个箱则排放好,箱底放多层瓦片,瓦片间的距离为1.5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垫脚,通常5~6片为一叠,这样瓦片间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栖息。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净,并吸足水,以便为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环境。而且一定时间后更换一批新的瓦片,以保持湿润和清洁卫生。

  2、缸养

  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养

  是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池内环境要温暖、凉爽和庆、潮湿、安静。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在天气寒冷的地区,可在池壁围墙内侧距离墙的一定距离外挖一条深50~60厘米的坑,坑内堆放石头、碎砖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铁纱盖或塑料纱盖罩严。

  蜈蚣养殖的技术三、蜈蚣养殖池的建造

  蜈蚣养殖池一般以1平方米左右为一个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内距四周防逃墙20厘米用瓦片筑起一个方形框体,瓦片一层正面朝上,另一层则反面朝上,正反交替摆放,使框体高30厘米左右,内部填入专门配制的养土,瓦片与瓦片之间形成大量小缝隙,蜈蚣通过缝隙进入内部,在里面随心所欲打洞造穴。

  室外蜈蚣养殖池一般以10平方米左右为一个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内距四周防逃墙40厘米全部用瓦片摆放垛体,首先在地面铺一层10厘米厚的养土,其上放置一层瓦片,瓦片凸面朝上,瓦片上面再铺一层10厘米厚的养土,再在垛体上面四周各向内收缩10厘米迹滑左右,凸面朝上放置一层瓦片,瓦片上面继续铺一层10厘米厚的养土,直至垛体升高至60厘米以上,这样的垛体形状有点像金字塔。蜈蚣通过瓦片形成的缝隙进入垛体,初春时节与立秋以后,气温偏低,白天太阳照射下,垛体边缘部分瓦片下面温度偏高,蜈蚣自然向边缘移动;夏季太阳照射下,垛体边缘部分瓦片下面温度太高,蜈蚣自然向垛体内部移动,寻找阴凉地方;冬季气温骤降,垛体内部因有厚厚的养土与瓦片保温,温暖适宜,成为蜈蚣冬眠的极好场所。

  蜈蚣养殖的技术四、选购蜈蚣种的标准

  蜈蚣的选种标准是:虫体要完整,无损伤;体色要新鲜,背面光泽好;活动正常,能取食,还可以从中挑选体长在10厘米以上的蜈蚣作为繁殖对象。如能鉴别出繁殖对象的性别,可按比例搭配,一般配比为3雌配1雄。另外,引种时要注意药用蜈蚣的地域性特点,当地有种不要跑到外地引种。蜈蚣有时会发生以强凌弱现象,因此,在同一池内饲养的蜈蚣,最好是同龄的种群。

  蜈蚣养殖的技术五、蜈蚣养殖密度

  蜈蚣养殖的密度与其饲料供给、生长发育个体的大小有着直接关系,合理养殖密度可利用缸、箱的有限面积,提高产量。但密度过大,饲料不足会引起它们之间的相互残杀,且容易感染病害。

  采用池养殖每平方米池底面积可养1~2龄幼体1000~1200条或3龄240~250条,产卵孵化期雌体只能放70条;箱养,一个长55厘米×40厘米的缸可养1~2龄幼体200条,或3龄70条左右,或4龄以上45~50条,或产卵孵化雌体10条左右,养殖时的雌体比例2∶1较适宜。

  蜈蚣养殖的技术六、蜈蚣的饲料与喂养

  为了使蜈蚣快速生长,要备充足的饲料并合理搭配各种饲料。

  以满足其对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的需要。人工饲养的蜈蚣,可以青蛙、蟾蜍、黄鳝、泥鳅的肌肉及黄粉虫、地鳖虫、蛋类、杂骨作为精饲料;以蔬菜、瓜果类及树叶作粗饲料。在投喂时可参照以下的配方:

  配方一:各种昆虫动物70%,熟马铃薯20%。青菜或面包屑10%。

  配方二:各种禽畜类、鱼类、蛙类的肉泥70%,鱼粉或蚕蛹粉20%,青菜碎10%。投喂的饲料要新鲜,严禁投喂变质的饲料。蜈蚣捕食能力差,投喂的精饲料宜剁成肉泥,粗饲料要切碎,并调成糊状,装入饲料盘内,再放入池、缸、箱内、以免造成浪费和受污染。投喂的时间为每天傍晚6时至10时,投喂饲料的同时,要放入水盘供其饮用。到次日早晨要取出食盘,清理残留的饲料,洗干净再用。投喂粮要根据蜈蚣体重大小和不同的季节而定。春末到初秋气温高,蜈蚣活动频繁,消耗热量多,可适当减少投喂量。一般每条成体蜈蚣每次投喂1克,每2~3天投喂1次,幼体每次投喂0.1克,每日投喂1次。但是,蜈蚣在产卵前几天及产卵、抱抢卵、孵化期40~50天时间,不进食也不饮水,就不用投喂。但是,在产卵前的一段时间食量大,要投喂喜食、营养丰富、量足的饲料。为雌体抢卵及孵化做好准备。

  蜈蚣养殖的技术七、日常管理要点

  1、饲养蜈蚣首先应注意调节温度和湿度。因为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蜈蚣的生长繁殖。暖房的温度保持在20℃~36℃即可。冬季可以采用电热器、锅炉、火炉、火墙、火炕等加热,夏季可通过喷洒冷水、通风等来降温。这样蜈蚣可以一年四季不间断地生长发育、发情、交配和孵卵,当年产下的小蜈蚣8个月连续四次蜕皮即可长成,9个月达到性成熟。

  2、要经常检查饲养池四周防逃围墙是否坏,防止蜈蚣外逃;检查池内有无虫害,特别要注意防止蚂蚁、螨虫等危害蜈蚣。

  3、晚上注意观察,发现患病蜈蚣要及时隔离治疗。

  4、坚持每天投喂新鲜饲料,早上清除残食,清洗食具。定期在食料中添加些药物,以提高蜈蚣的抗病能力,促进其生长发育。

  蜈蚣养殖的技术八、冬季蜈蚣管理要点

  进入冬季以后气温急剧下降,当气温降至12℃,蜈蚣便很少活动,8℃时便蛰伏土中10~15厘米处,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状态。这时的管理主要做好养殖室、池的保温保湿工作。应在池内的瓦片上撒上一层4~6厘米的细土,防止冷气入侵及风干。并在池、缸、箱周围外面盖草帘,保持温度在0℃以上。同时,要做好冬季防鼠工作。每10~15天选择风和日暖的天气在中午通风1次,每次3~4小时,然后再盖回草帘,保证蜈蚣安全度过寒冬。

  蜈蚣属变温动物,外界气温升降对其生活有极大的影响。为了缩短蜈蚣养殖时间,创造更好养殖效益,一般采用升温保温等措施延长蜈蚣生长期、缩短甚至取消冬眠时间。常用的方法有恒温养殖和塑料大棚养殖。

  1、恒温养殖

  蜈蚣的恒温养殖又称无冬眠养殖,即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打破蜈蚣的冬眠习性,使其一年四季都处于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

  恒温养殖最关键的设备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条件的暖房。这些暖房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普通民房、塑料大棚改造,无论那种暖房都必须符合以下四项原则:第一,经济实用;第二,具备加温和保温条件;第三,能保持较好的通风;第四,结构科学合理,便于管理。

  2、塑料大棚养殖

  白天充分利用太阳的照射提高塑料大棚内的温度,傍晚时分及时用草衫覆盖塑料大棚使之保温,尽可能缩小昼夜温差,显著缩短甚至取消蜈蚣的冬眠期,延长蜈蚣的生长时间,提高养殖效益。

  塑料大棚养殖由于依赖于太阳光的照射,所以必须注意天气的变化。遇有雨雪天气,要及时采取临时的加温措施,尽量避免蜈蚣冬眠。如果蜈蚣一旦冬眠,就不要轻易把它唤醒,如果蜈蚣一个冬季里反复冬眠,则会造成较大伤亡。春天来临,气温升高,注意及时通风,一则补充新鲜空气,二则防止棚内超温;夏季需要及时揭开塑料布,换上遮阳布,或用草衫进行遮阳处理。


上一篇:黄豆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 黄豆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要点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