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网箱养殖水蛭一平米放多少苗 网箱养殖水蛭养殖技术视频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星猫历险记之书法篇

水蛭养殖水蛭养殖的方法。

水蛭又叫蚂蟥,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药材,利用它可治疗心绞痛、脑
  中风、跌打损伤等症。目前野生水蛭资源越来越少,而日本每年都要从我国
  进口千吨水蛭,导致价格不断攀升。水蛭养殖成本低、见效快。现简要介绍
  水蛭稻田生态养殖技术,供参考。
  1.稻田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保水性好,面
  积667~1334平方米为宜。
  2.主要设施①沟。在田四周挖沟,深1.2米,宽2.0米,另
  在田中开挖若干深0.4~0.5米、宽0.6~0.8米的道与沟连通,
  成“井”、“丰”形。沟道面积占大田总面积25%左右。②堤。堤面宽1米,
  高0.6米。③防逃墙及进排水口。田四周用塑料薄膜围起高0.3米的围
  墙,进排水口设尼龙网防水蛭逃逸。
  3.水稻插栽选生育期长、茎秆坚硬、抗病虫、分蘖性强的水稻品
  种种植。
  4.水蛭种放养水蛭种放养前10天每667平方米施300千克
  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投放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培育微生物和水草,
  保证一放养水蛭种就能让它吃到适口的饵料。水蛭种可到养殖场购买,也可
  于春夏用浸透猪血的草把从天然水域中诱捕,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00~1
  000尾。
  5.平时管理①投饵。水蛭为杂食偏动物食性,主食水中微生物、
  浮藻类,爱吃螺蚌肉、猪肝糜,嗜好吸食动物血。人工饲养可用畜禽血拌饲
  料或草粉等,荤素搭配。还可将河蚌或螺蛳投放在沟中,让其自然繁殖,供
  水蛭摄食。投喂要注意“四定”。“定时”,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定位”,
  田中浅水边;“定质”,饵料新鲜,及时清除残饵;“定量”,根据水温等情况
  调整投饲量,吃饱为止。②施肥。稻田一次性施足有机肥,667平方米施
  3000千克。肥力下降时可施菜籽饼粉,667平方米施10千克,既补
  充水蛭饵料又作追肥,少量多次。③用药。由于水蛭抗病力极强再加上稻田
  的生态作用,故水稻及水蛭均极少发生病害。一般不需用药。④水质。平时
  水层维持在20厘米左右,每5~7天加注一次新水。⑤防逃。每天勤巡塘,
  发现堤、防逃墙、进排水设施出现问题,及时予以维修。
  6.加工销售水蛭经过半年饲养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在稻收后即可
  捕捉加工,捕大留小。将捕来的水蛭放入盛有5%~10%食盐水的容器中,
  使其全部死亡,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摊在竹帘或凉席上晒干即可出售。优
  质水蛭干的标准是:规格整齐,无杂质,含水率在20%以下。
  (一)医蛭的饲养管理
  (1)用新鲜的猪、牛的凝血块,于下午5~6点钟投放在池边,血块一半浸入水中,一半留在岸边,这样即可引诱医蛭吸食,又可防止水的污染。剩余的血块要及时清除,防止发霉变质引起污染。每隔5天投喂一次。
 烂简山 (2)水质污染变臭时,要及时换水。换水时不要大量或全部换水,以防温差变化较大,影响医蛭的消化能力或引发其他病症,要少量逐渐地换水,先放出少量旧水,再注入少量清水。
  医蛭个体较小,作为中药使用饲养价值不大,因此其有关的养殖方法不多介绍。下面将重点介绍宽体金线蛭的饲养管理及注意事项。
  (二)宽体金线蛭的饲养管理
  (1)水质要求肥、活、清、含氧量充足。水肥度不够时,可将少量的牛粪或鸡粪等发酵后撒入池底,既保证了水的肥度,又使池底保持松软。但水不能过肥,过肥时,容易缺氧。发现水质恶化时,要及时逐渐更换以部分净水。为防止水质恶化,正常养殖时,注水和出水速度相均,使池水处于极微流的状态下。
  (2)投喂食物。幼苗期即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向水面泼洒猪血或牛血,供小水蛭吸食,5月下旬后向水池中投放活的河蚌或田螺供水蛭吸食。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250克重的河蚌100只左右。投放量少,不够水蛭吸食,投放量多,易导致缺氧或与水蛭争夺空间,每半月向水面泼洒猪血或牛血一次,供水蛭吸食或河蚌滤食,每2个月补投河蚌30只。咐灶
  (3)池水温度应保持在饥中15℃~30℃,低于10℃时停止摄食,高于35℃时,表现烦躁或逃跑。水温较高时,可适量注水提高水位,以调节水温,也可增加换水量。
  (4)防治农药、化肥及水质污染。宽体金线蛭的耐污性和抗药性都差,池水中含有0.28×10-6浓度的升汞或0.14×10-6浓度的硫酸铜即可杀死它,因此养蛭池周围的农田最好不打药并少用化肥。同时,不要有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渗入、排入养殖池内。
  (5)注意防逃。条件不适时,水蛭会逃跑。要经常巡塘,发现逃跑水蛭要及时捉回并采取相应的防逃措施。对进入生石灰沟内死亡的个体要及时捡回凉干,备作药用。在阴天或雨天注意巡视池周,防止水蛭大量逃跑。
  (6)设立围网,防止蛙、蛇、鼠类捕食。为防止鸟类特别是水鸟捕食,可在池周围设定1~2个稻草人恐吓。
  (7)保持水边土壤湿润。特别在4~5月份,水蛭正处于繁殖季节,要经常在岸边喷水,保持土壤潮湿,防止土壤干燥和板结,为水蛭的交配、产卵创造良好的条件。
  (8)冬季越冬期间要防止水蛭受冻害。水蛭多在浅土或枯草树叶下越冬,很易因突变的寒冷天气受冻而死。为此,越冬时在池边近水处加盖一些草苫或玉米秸秆等,并适量提高池水的水位。
  一般经过6个月的生长,早春放养的幼苗到10月份即可长成与成体一样大小,然后就可捕捞加工了。需要留种时,选择个体较大,生长健壮的留种,一般每667平方米留种15~20千克即可。将留下的水蛭种集中放入到育种池中越冬,越冬前要把水放掉,池面和池周围加盖草苫或秸秆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带冰越冬,但一定要将池水适当加深,防止完全结冰冻实。

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如下:

一、建设饲养池

1、对池塘、沟渠进行改造,以便当作养殖水蛭的饲养池,若要人工建造,桐带顷则饲养池的高度应为2米左右,宽度为3米左右,水深为1米左右,长度不限。

2、饲养池的排水口、进水口要用网布做成护栏,避免水蛭逃跑。

二、养殖要求

1、养殖期间,每亩饲养池可投放幼水蛭8万条左右,种水蛭可投放20公斤左右。

2、池塘底部要放置一些树枝、石块,同时还要种植适量的水上植被,比如水草、蒲草、莲藕、茭白等,以便为水蛭提供栖息、产卵、遮阳场所,为水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饲养池中可以泼洒一些局陆粪水,这样既能调节水质、培养浮游生物,又能增加池塘底部的腐殖质含量,利于水蛭生长。

三、日常管理

1、养殖期间应控制好水质,禁止在池塘的进水口处使用农药、化工品,避免水源受到行橡污染。

2、水温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温度过低的井水不宜用来养殖水蛭。若使用泉水,则要等水温上升后才能放入池塘(碱性过重的泉水也不能用来养殖水蛭)。

3、进入夏季后需密切关注水温的变化,若水温过高,则水蛭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太阳直射水面时会导致水温上升,建议在池塘旁边种植一些遮阴植物,并增加换水次数,使水温保持在15-30℃。

四、饲料管理

1、养殖期间,可投喂贝类、草虾、螺类、动物血液等,投喂量不宜过多。

2、每100平方米水面可投放5公斤左右的田螺,每周可向池塘内投放带有禽畜血块(不用添加食盐)的木块,血块的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天。

五、繁殖管理

1、水蛭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繁殖能力,5月份初至9月份是它们的产卵期,卵经过20天左右便可孵化。幼水蛭在饲养得当、营养充足、水质较好的条件下每个月可增长2厘米左右,到了秋季便可变为成蛭。

2、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水蛭通常会在5月份初开始产卵茧(5月份中旬为繁殖高峰期),一直持续到6月份中旬,产卵茧期间要保持安静,不可在岸边走动或发出震动声,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逃离,导致繁殖失败。

3、水蛭产下卵茧后可收取至其他池内进行养殖(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让卵茧在穴道内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大概经过11-15天便可孵出幼蛭,刚孵化的幼蛭与成体较相似,颜色多为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7条细纵纹,颜色多为紫灰色。

水蛭养殖技术

1、场地:养殖水蛭时,需要使用水田、池塘等改建成饲养池,并在池子四周加装隔离网。2、密度:每亩池塘最多投放8万多条水蛭。3、温度:水蛭喜温暖,要将水温控制在15-30摄氏度之间。4、饲喂:喂养水蛭时要投放螺类、贝壳、猪血等。

水蛭怎么养殖

1、场地建设

想要养护水蛭,就要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场地,鉴于这种动物的特性,可以使用旧有的池塘、沟渠或是水田来进行改造,注意水位不能过高以防水蛭上岸,在进水口和出水口都要装上细孔的隔离网来进行隔离,防止水蛭逃脱。

2、养护密度

水蛭的养殖密度不宜过大,如果在过于狭小的空间内养殖了过多的水蛭,不仅投喂和养护变得困难,水蛭大量繁殖还有可能造成拥堵上岸,大面积的干死或是造成污染等,因此一竖粗亩地的水域内最多只能投放大约8万条水蛭。

3、环境管控

水蛭是一种适宜生活在较为温暖的环境中的冷血软体动物,余段镇如果骤然遭遇低温很可能会大面积的死亡,因此养殖水蛭的池塘温度不宜过高,维持在15-30摄氏度之间即可,种植一些遮阴用的漂浮植物,还要保证水体的较为洁净。

4、饲料投放

水蛭是不吃植物类的饲料的,它只吃活燃数体的动物的血液,以血液维生,因此在投喂水蛭时最好是使用比较容易购买、也适宜水蛭进食的螺类或是贝壳等动物,每周还可以往池塘里放入一些有血的木块,2天后就要及时的取出。

上一篇:养殖养羊的技术视频教程 养殖养羊的技术视频教学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