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技术和饲养方法
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肉牛养殖需要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土壤质量好、饲草资源丰富且交通良好的地方。良好的环境能够提高肉牛的生长能力,降低饲料成本。不适宜的环境会影响肉牛的生长和饲料的转化率。因此在修建牛舍时,必须确保环境适合肉牛生长,包括温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
选择优良的品种:品种的优良与肉牛的养殖效益直接相关。在引种时,要保证外观体型类似,具有良好的遗传能力。种牛首先要保证有良好的繁殖能力,能够正常生育。且生长健壮、无疾病困扰,这样才能够使后代幼牛有着较强的生长能力。同时要加强种牛的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危害。
合理放牧:肉牛育肥前期若有放牧条件可进行放牧2~3个月,不仅可节省一部分饲料成本,还可增强肉牛体质与骨架生长。中后期则需要尽可能采取圈养。太冷太热均不适合肉牛放牧,一般春秋季节放牧最为适备升宜。
合理饲喂:肉牛的主要饲料是牧草,但牧草在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都有所差异。养殖户要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饲料的饲喂量及频率。例如在夏季等牧草生长旺期的时候每天饲喂3次左右,配合适量的复合饲料。然后在饲喂饲料后,及时喂水。宴滚唤在冬春季的话,每天减少一次投喂,提高复合饲料的饲喂量。在饲喂后,最好是让肉牛适当运动,促进饲料消耗,防止积食水影响肉牛的生长。
注重日常管理:养殖户要注意饲喂量,水槽食槽中不宜有残留物质,然后要定期对牛棚及牛体进行消毒驱虫工作。大约每周一次,晌凯水槽食槽也要注意消毒。要控制好牛舍的温度,夏季要注意防止肉牛受到太阳直射,避免中暑,提高荫蔽度,增强通透性。最后要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有利于消化的药物,增强肉牛的抗病能力,提高养殖效益。
牛便血的防治方法,养牛技术
牛便血是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又称出血性肠炎,是大便带血的一种疾病,不论年龄大小,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秋两季较多见,有两种,便前下血鲜红者(实症)为肠导致,便后下血(虚症蠢改让)为脏毒导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牛便血的防治方法吧!
牛便血的症状
1、实证:发病较急,牛鼻镜、口舌干燥,呈红色,口渴而喜水,食欲与反刍不断减少,粪为黄色稀粪,一般是先血后便或粪便带血,血色歼禅鲜红,排便明显有痛壮,小便短少。
2、虚证:发病较轻,牛体消瘦,毛粗枯灼,精神倦怠,垂头耸耳,口舌有涎,滑利而呈淡白色,食欲与反刍日益减少,溏泻,一般是先便后血或血随粪便排出,血色暗红,四肢无力,不愿带局行走。
牛便血的原因
1、外感风热,肺受其邪,下移大肠,热伤肠路,血溢脉外,淤注肠中,随便而下。
2、劳役过度,饲养不善,致使脾虚而不能统血,血不归经,溢于脉外,下注于大肠,随粪而出促成其病。
牛便血的防治
1、实证:当归50克,川芎35克,白芍40克,生地40克,黄芩30克,槐花60克,郁金35克,栀子30克,连翘30克,黄连25克,乌梅7个,诃子7个,椿白皮30克,焦地榆40克,引蜜120克,菜油120克煎服,每天1剂,连服3天。
2、虚证:党参45克,生黄芪40克,当归40克,炙甘草15克,白术40克,陈皮30克,蜜升麻30克,蜜柴胡30克,五味子40克,乌梅7个,诃子7个,槐花60克,车前子60克,引生姜3片,大枣5个,水煎汁内服。
每天1剂,连服3天。
奶牛挤奶技术及其注意事项,养牛技术
挤奶前要清扫牛铺,刷拭牛体,准备一个干净的奶桶,一个小板凳,一盆50℃左右的热水及一条毛巾。
挤奶者要穿上干净工作服,剪短指甲,洗净双手,将小板凳放在奶牛的右后侧,坐下来用50℃的热水洗涤乳房。
先洗乳头,再洗乳房中沟、乳区左侧和右侧,最后洗乳房后部,然后擦干。
这时,如乳房明显膨胀,乳头胀满简竖,乳房血管也比原来粗大,就可挤奶,否则应双手抱住乳房的右半部,拇指放在外侧,其余手指放在乳房中沟,由外向内,由上向下,再由下向上按摩3次。
按摩时,从上向下重些,从下向上要轻些,并使两拇指用力压迫其内部。
按摩完右侧再按摩左侧,最后,双手托住乳房底部,向上揉动乳房,或抓住前排两个乳头,模仿犊牛吃奶动作,向上撞击2-3次。
当乳房出现膨胀时,应立即挤奶。
挤奶时,两腿夹住奶桶,以防被奶牛踢翻。
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分别压紧前排两个乳头的基部,手掌下部与乳头在同一水平线上,指头依次压挤乳头,压挤一次,放松一次,中间不可停顿。
开始与将结束时,速度略慢,每分钟压挤100次左右;中间出奶多时,压挤速度耐卖应快些,每分钟120次左右。
整个挤奶过程拦亩大中,用力要均匀,节奏要协调。
挤完前排乳房,现挤后排乳房。
挤出的第一把奶因含细菌较多,故应废弃。
奶牛乳头太短小时,可采用滑下法挤奶,即采用拇指与食指夹紧乳头基部向下滑动的方法把奶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