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富贵竹只留根茎 会涨叶子吗视频 富贵竹只留根茎 会涨叶子吗图片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不死小萌物

富贵竹的叶子可以剪掉吗? 剪掉可以在长吗?

富贵竹的叶子可以减掉,以后还会再长出来的。

育苗

一般枯雹迹剪取不带叶的茎段作插穗,长5-10厘米,最好有3个节间,插于砂床中或半泥砂土中,要注意上下端不要倒置。在春、秋季一般25-30天可生根,35天可上盆或移栽大田。

扦插

先剪取顶穗枝或侧芽顶穗,长约15-20厘米(4-5个节间)经处理后直接插于砂壤肆册或半泥砂壤大田中,埋入土壤2个节间,插后每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春季30-35天可生根,秋冬季35-45天可生根。

扩展资料

富贵竹(学名:DracaenasanderianaSander),为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为多年生常绿小乔木观叶植物。植株细长,直立上部有分枝。根状茎横走,结节状;茎干粗壮、直立,株态玲珑。叶互生或近对生,叶长披针形,有明显主脉,叶片浓绿色。伞形花序有花3-10朵生于叶腋或与上部叶对花,花冠钟状,紫色。浆果近球球,黑色。

富贵竹原产于加利群岛及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量引进中国。一般多用于家庭瓶插或盆栽护养,特别是从台湾流传而来的“塔状”造型,又名“开运竹”,观赏价值高。中国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的祝辞,由于富贵竹茎叶纤秀,柔美优雅,极没并富竹韵,故而很得人们喜爱。


富贵竹光杆能长新叶吗

富贵竹光杆子也是能够长叶子的,前提是茎干部位没有死亡。如果茎干枯死,是没有长叶能力的,可以在枯死之前移栽保湿,尝试拯救。长叶子之后,需要使其接受明亮温暖充足的衫桐蚂散射光滋养,并喷洒水雾保持环境内的湿度。

1、可以长新叶

富贵竹光杆子是能够或埋长新叶的,前提是茎干还存活着。只要茎干部位还没有死亡,即使是光杆,在后续水分、光照、肥力的精心养护后,富贵竹依旧能够在茎干上生出芽苗叶点的。

2、茎干枯死

有的富贵竹光杆子,是因为已经失去生长活性了,茎干越变越干旱枯萎,最后枯死就没有能力再救活了。在它还没有完全枯死的时候,把它移栽到干净营养的培养基质中,浇足浇透水分,救不活轮者就没办法了。

3、接受光照

从富贵竹的茎秆上生长出叶芽之后,就要将富贵竹放到半荫通风的环境中,接受明亮、温暖、充足的散射光滋养,这样才能够符合叶片生长要求,叶子后续才能长得好,长得翠绿。

4、浇水保湿

新叶如果养殖不当,是比较容易发黄的,尤其是在水分施加不足的情况下。等叶子长出,就要多浇水,或者采取喷洒水雾的方式,提升栽培环境内的湿润程度,让富贵竹长得更美观。

富贵竹假如把它叶子剪了,只剩下根茎长在土里,是不是就死了,不再长叶 ...

栽培提示:富贵竹在我国北方4月至10月为生长季节。应保持盆土湿润,每半月施一次腐殖酸液肥。夏季在室外养护的要遮阴,光照过强会使叶片变黄,放在北向阳台或疏荫下较好。气候干燥时每日向地面及叶片淋水1次至2次。11月至翌年3月要在室内养护,放南窗行脊前可见阳光处,保持10℃以上可缓慢生长。春季3月至4月换盆换土,培养土可用泥炭土加50%园土配成。盆底先垫2厘米至3厘米厚的陶粒或粗沙砾做排水层,再加入培养土。栽后保持盆土微湿,待新芽发出后可进行正常水肥管理。栽培两年左右要截干重栽,植株可留5节至6节截干,截下的部分可扦插或水养。
绑扎造型的“开运竹”多用水养。平日应放室内明亮处。气温较低时7天至10天换水一次,春、秋生长旺季每3天至5天换水一次,水中可加入全元素复合肥。夏日高温期水养最好用凉开水,以免烂根或孳生藻类档塌渗。冬季停肥。严寒季节北方无供暖设施的室内水养易受冻害,可于10月上旬用河沙栽植,寒冷时用塑料袋连盆罩住,放室内冷风吹不到的地方,5℃左右可安全越冬。

春季可用培养土盆栽或洗去河沙后水养。养护中如有烂茎、烂根,应及时剔除,并用75%百菌清1000倍水溶液浸泡根、茎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继续水养。如植株已很衰弱,应土栽复壮。
繁殖提示:春季将截下的茎干剪成5厘米至10厘米不带叶的茎节,或剪取基部分生的带茎尖的分枝,插于洁净的粗河沙中,浇透水,用塑料袋罩住,保持基质湿润,置室内明亮处,25天左右可生根。或将剪下的分枝插入水中,25℃时半月左右可生根。
特别提醒:北方购买富贵竹在春季较好,买回后即进入适宜生长期。冬季有供暖设施的也可在年节前购买。盆栽应挑选叶片浓绿有光泽、金边条纹鲜亮、无干尖、无脱脚、株高30厘米以下、有3个至6个分枝的健壮植株。水养各衫梁种造型的,要选茎干粗细均匀、造型优美、基部及根系无腐烂的植株。特别提醒的是,富贵竹在碱性土和干燥的气候中生长不良,叶尖易干枯。长期在室内荫蔽处也生长瘦弱,叶色暗淡无光泽,应予以注意。

上一篇:夏季肉鸡养殖技术视频 夏季肉鸡养殖技术要点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