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麻鸭技术视频 养麻鸭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四川麻鸭饲养
麻鸭是我国家鸭祖先之一,野生种群极为丰富,也是我国传统狩猎鸟类之一。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麻鸭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麻鸭的养殖技术
麻鸭是我国家鸭祖先之一,野生种群极为丰富,也是我国传统狩猎鸟类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猎取量。近年来由于过度猎取,加之生境条件恶化,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应注意种群和生境的保护和管理。全国四大名鸭:高邮鸭、北京鸭、绍兴鸭、攸县麻鸭。
农户以养鸭为生,或开鸭店,销售雏鸭;或赶群鸭沿醴陵、株洲、湘潭、长沙一带游,就地销售;或到长沙、湘潭、汉寿、南县等地开设鸭店并传授技术。县境鸭塘铺、鸭店里等地名,均因孵鸭、养鸭而得名。
攸县麻鸭在国内享有盛誉。1981年7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攸县麻鸭》科教片。1984年2月,攸县麻鸭又被列入湖南省地方良种,载入《湖南省家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为了保护攸县麻鸭这一地方良种资源,提高品种纯度,攸县科委和畜牧、肉食、外贸等部门,1981年将新市、大同桥划为攸县麻鸭保护区,开展原种繁殖。1998~1999年,省畜牧局和县畜牧局共同开发攸县麻鸭规模开发技术,其成果被授予株洲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麻鸭的习性与繁殖习性
斑嘴鸭图册斑嘴鸭主要栖息在内陆各类大小湖泊、水库、江河、水塘、河口、沙洲和沼泽地带。迁徙期间和冬季也出现在沿海和农田地带,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与其他鸭类混群。善游泳,也善于行走,但很少潜水。
活动时常成对或分散成小群游泳于水面,休息时多集中在岸边沙滩或水中小岛上。有时将头反于背上,将嘴插于翅下,舣浮于水面休息。清晨和黄昏则成群飞往附近农田、沟渠、小水塘和沼泽地上寻食。
鸣声宏亮而清脆,很远即可听见。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常见的食物主要为水生植物的叶、嫩芽、茎、根和松藻、浮藻等水生藻类,以及草籽和种子。此外也吃谷物种子、昆虫、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
迁徙
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开始从中国南方越冬地往北迁徙,3月末到达华北东北部,3月末4月初到达东北东部和北部。部分留在当地繁殖,部分继续北迁。
迁徙高峰在4月初至4月中旬。秋季从9月末1O月初开始往南迂,1O月中下旬大批到达东北地区,11月初至11月末大批到达华北地区,部分留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越冬,部分继续南迁。也有部分斑嘴鸭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终年留居,不迁徙。[1]
繁殖
斑嘴鸭图册繁殖期5—7月,营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岸边草丛中或芦苇丛中,也营巢于海岸岩石间或水边竹丛中。在山区森林河流岸边岩壁隙缝巾也见有营巢的。巢主要由草茎和草叶构成。
产卵开始后亲鸟从自己身上拔下绒羽垫于巢的四周,结构甚为精致。巢的大小为外径250—300毫米,内径150一200毫米,深7—9毫米。每窝产卵8~14枚。通常9一1O枚。卵呈乳白色,光滑无帆袜斑。卵的大小为56.5(53—60)×4O.5(38一43)毫米,重48(42—54)克。
孵卵态碰激由雌鸟承担。孵化期24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游泳和跟随亲鸟活动和取食。
麻鸭养殖旱养技术要点
麻鸭旱养时间阶段区分:育雏期(0~21天)和育肥期(22天到出栏)。
冬季养殖麻鸭,可以保持较高的环境温度;可以免去鸭子因水浴而致的能量损耗;可以避免体内寄生虫危害,从而获得较高饲料报酬。但麻鸭旱养,鸭舍投资相对较大。
鸭舍的管理:
育雏期间可以多层架养。层与层之间相距60~70厘米,每层宽约60厘米,长则因饲养规模而定,每平方米养雏鸭15~20只。用钢丝网作网底材料,下装承重竹条,竹条下安装承粪层(一吵州般用旧饲料纤维袋缝制)。钢丝网上放置塑料料槽及饮水器。
育雏期间也可地面平养,但需用较多的稻草作垫料。且放饮水器的地方要有网格,以便能漏下溅落的水滴并导出室外,保持鸭舍干燥。
冷天育雏要加温,以红外线灯、沼气或烧煤炉供热,但后二者要用管道将烟和废气导出室外。育雏期应保持舍内温度为:1日龄30℃,以后每2日下降1℃,至21日龄或气温平均达25℃时脱温。另外,麻鸭入舍第1周,雏鸭喜欢码堆,应每隔2小时将其扒开,防止压死。
相对于白色肉鸭而言,麻鸭好动,要“以饱压动”,即保证24小时内饲料槽、饮水器内均有饲料和饮水,鸭可以任意采食和饮水。夜间要有朦胧光照。
麻鸭饲料:
麻鸭育雏期的饲料营养可比白羽肉鸭稍低,粗蛋白质含量为18%,赖氨酸含量为0.9%,蛋氨酸加胱氨酸含量为0.65%即可。如果市场上只有白羽肉鸭前期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9%—20%的那种,可以购买混入10%的碎米或碎玉米饲喂。架养的雏鸭饲料槽中一定要加入少量(饲料量的0.3%左右)米粒大的砂粒,以便肌胃磨碎食物。
疾病预防:麻鸭的主要传染性疫病有病毒性肝炎和传染性浆膜炎,所以应于雏鸭1~2日龄时颈部皮下注射预防这2种病的二联弱毒苗。
麻鸭旱养育肥期一般地面平养,每平方米养鸭6只。由于本阶段鸭排粪量大,每日早晚需垫稻草2次,保证让鸭睡在稻草上,而不能睡在龚上。如果房前屋后有树林或冬闲田土,晴天可将鸭子放出去,同时将饲料槽、饮水器也搬出去,夜间再关入鸭舍。
麻鸭育肥阶段的管理:饲料要求粗蛋白质含量在14%~15%,赖氨酸含量为0.7%,蛋氨酸加胱氨酸含量为0.6%。如果市场上只有白羽肉鸭后期料,即粗蛋白质含量为16%的那种,可以购买加入10%的玉米或稻谷和少量打米糠(含少量碎米和米糠,粗蛋白质含量约占3%,不是统糠),整日供食供水。麻鸭雏鸭饲养怎么提高成活率及快速育肥
麻鸭是中国饲养很多的鸭品种了,也是饲养分布区域最为广泛的一个品种,抗病能力强,好饲养的麻鸭营养价值丰富,市场需求大,养殖前景较可观。
但饲养麻鸭的话,我们要注意雏鸭的管理事项,具体如何做?下面小编给大家分析麻鸭雏鸭饲养管理要点。
1、生长温度
温度对于麻鸭雏鸭的生长发育以及成活率有非常大的影响,小雏鸭因为绒毛稀少,自身发育也还未完善,因此抵抗能力较差。
养殖户们要根据小鸭子在平时的活动以及表现状况来进行判断环境温度,一般温度低雏鸭会自动靠近散发热气的源头,且会聚到一起发出尖锐的叫声。
温度较高会远离孝中热气源头,且喝水饮食数量减少。
2、鸭舍干燥
麻鸭虽然是水禽类动物,但其实怕潮湿,特别是30日龄之前的雏鸭,潮湿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鸭舍如果温度低、湿度大,容易造成雏鸭感冒、拉肚子等问题。
要是温度高,湿度大,雏鸭食欲会下降,抵抗力减弱,发病率提高等。
对于10日龄之前的小鸭子来说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5%就可以,对于10日龄之后20日龄之前的小鸭子来说,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就可以。
3、饲养密度
雏鸭生长非常的快,因此要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喂养密度调整,鸭舍饲养密度过大,容易造成鸭群拥挤造成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或是互相啄羽毛、啄肛的现象。
密度太小会使得养殖户收益减弱,因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根据身体发育确定合适喂养密度。
4、光照时间
刚刚出生的麻鸭系列非常弱,为了防止受到惊吓和出现压伤的情况,在出生的前三天应当昼夜光照,在白天的时候可以使用自然光照射,在晚上的时候可以使用夜灯照射。
成长到三周龄之后可以完全采用自然光照射,不过在白天的时候雏鸭不能够长时间的在太阳光下面照射,如果长时间在太巧困山阳光下照射对于身体健康有不利影响。
5、生长期管理
麻鸭四周龄之后,是骨骼肌肉以及羽毛生长最为快速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觅食能力特别强,且胃的容积会不断的变大,因此可适当增加喂食数量,满足小尺闹鸭子对于食物的需求量,以及生长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为后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6、注意放养时间
麻鸭10日龄之后如果天气比较好温度较高可以在中午进行放养,刚开始放养时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之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可以逐渐的延长,放养时候还可以放水,放水的时间应当由15分钟慢慢的延长到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最后过渡到自由戏水玩耍。
在放养的时候养殖朋友应当选择有优秀青绿饲料的场地,还有注意在这个阶段每天应当补充不低于四次的精饲料,保证小鸭子的身体发育。
麻鸭养殖技术
饲养管理
(一)雏鸭饲养管理
雏鸭的饲养管理是俗称育雏,是养鸭十分重要的基础阶段。因此,须科学管理,给雏鸭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和清洁安静的环境等,尽量减少恶劣应激的影响。
1、雏鸭选择
育雏的季节须仔细考虑,特别是稻鸭共栖模式,应选择最佳的育雏季节,以取得最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稻鸭共栖的鸭苗主要是春雏和夏雏,秋雏和冬雏不作选择。
①春雏
指3-5月份孵出的雏鸭。春季气候逐渐回暖,阳光充足,对雏鸭生长有利,成活率和强健率高,到中鸭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体质好,生长增重快。稻鸭共栖的鸭苗应选择春雏,育雏结束正好与水稻栽插相衔接。不过春雏须注意做好保温工作,而且春季多雨高湿,气候多变,疾病容易入侵,处于炎热夏季的育成期要做好防暑遮荫等工作,所以管理须仔细认真,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充分和帆闷完善。
②夏雏
指6-8月份孵出的雏鸭。此时高温高湿,雏鸭食欲差,生长发育受影响,成禽的生产力较低,且防暑降湿工作量大。不过,夏雏一般不需供热保温,作肉用商品鸭时只要适当做好防暑工作,饲养成本不会很高。
③秋雏、冬雏
秋雏是指9-10月份孵出的雏鸭。冬雏是指11-12月份孵出的雏鸭。与水稻种植在季节上不相适应。
2、育雏方式
根据现有鸭舍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育雏方式。针对稻田养鸭的具体情况,应集中育雏后,再分散下田放牧。介绍其中几种方式:
①平面地面育雏
即直接在鸭舍地面上铺厚垫料,如刨花、粗木悄、干禾草、干砂等,在其上育雏,定期清理更换垫料,使之保持清洁干燥,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不高,但不易控制疾病,育雏效果一般。
②半地半网育雏
即鸭舍1/3地面铺设离地网面,另外地面不铺网,只铺垫料。饮水全部放置在网上,这样舍内地面保持干燥。注意斜面坡度须小于250。此法成本适中,且利于清洁工作,效果较理想,所以比较常用。
③纸箱育雏
利用普通大一点的硬纸箱,将雏鸭养于其中。此法在暖和天气时不用热源供温,可自温育雏,大大降低保温费用,且简单易行,投资小。但须注意保持干燥、卫生和通风,常在纸壁凿孔以通气,需适时分群转移,随着雏鸭逐渐长大,逐步将部态链弯分鸭移出至其它纸箱或育雏舍,使其饲养密度适中并逐渐脱温。因此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工作繁杂,育雏数量有限,适合小规模养殖。
3、饮水和饲料
①饮水
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一般做法是,将雏鸭放入1厘米深的浅水盆中几分钟,让雏鸭湿脚和饮水,即通常所说的“点水”。水质必须新鲜、清洁、水温接近室温,随着日龄的增加,雏鸭的饮水量加大,经常清洗饮水用具和换掉脏的饮水,装入新鲜的水。
②开食
在雏鸭出壳后24-28小时内,当全部雏鸭饮到水后,让雏鸭开食。最迟也不能超过36小时。雏鸭开食后的最初几天,应采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须保证雏鸭吃饱。以后让雏鸭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晚上不设人工光照。
③饲料饲喂
雏鸭饲料宜新鲜、清洁、营养、颗粒大小适中、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雏鸭在10-15天期间,每羽鸭用全价饲料500克分供食,在饲喂过程中拌加少量米饭。然后,用米饭加稻谷、碎玉米等谷物类饲料喂到体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
4、一般管理
①通风
目前绝大多数开放式鸭舍是以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为主要标准来进行通风换气的,靠开闭门窗的多少和开闭时间的长短来控制通风。窗户应设在高处,既使风吹不到鸭身,又利于排除较热较轻的废气。同时,防止贼风和温度波动引起雏鸭感冒和生长不良。
②密度
通常雏鸭群以400-10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一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二周龄14只左右,第三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养1/3。
③温度
雏鸭生长须适宜的温度,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1-3日龄,温度为28-30Cº;4-6日龄,温度为24-26Cº;7-10日龄,温度为20-23Cº;11天以后类推。前期当室内温度低于20Cº时,可用红外线灯或电热板供暖。注意防止鸭子堆集,并及时疏散。
④湿度
充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70%,这和雏鸭出孵时机器内湿度接近,可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散发体内大量水分,影响机体正常功能。
⑤光照
雏鸭开食后,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为了唤信保证雏鸭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在最初3天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线强度以雏鸭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
⑥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的程序和种类在各地区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当地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状况。最好由禽病专家进行调查,制定好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
⑦适时淘汰
由于稻田养鸭主要在自然的粗放条件下进行,鸭群必须健康。应当适时淘汰健康状况差、生长不良的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