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草莓移栽技术要点有哪些 草莓移栽技术要点是什么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同在蓝天白云下

草莓怎么移栽

草莓的移植方法:

1,挑选有新生的,带根的小植株,枝叶茂盛的草莓,用剪刀剪取。

2,土壤选择疏松、肥沃纤笑、排水良好的砂质土,不要碱性或粘性土,容器稍大些,底部要有洞,能透气透水。

3,将剪取的幼株草莓的根浅浅埋在土中,浇足水。

扩展资料:

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密被开展黄色柔毛。叶尘岁三出,小叶具短柄,质地较厚,倒卵形或菱形,上面深绿色,几无毛,下面淡白绿色,疏生毛,沿脉较密;叶柄密被开展黄色柔毛。

聚伞,花序下面具一短毁兄含柄的小叶;花两性;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长;花瓣白色,近圆形或倒卵椭圆形。聚合果大,宿存萼片直立,紧贴于果实;瘦果尖卵形,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

草莓喜温凉气候,草莓根系生长温度5-30℃,适温15-22℃,茎叶生长适温为20-30℃,芽在-15-10℃发生冻害,花芽分化期温度须保持5-15℃,开花结果期4-40℃。草莓越夏时,气温高于30℃并且日照强时,需采取遮荫措施。

草莓为喜光植物,但又有较强的耐荫性。时植株矮壮、果小、色深、品质好。中等光照、果大、色淡、含糖低,采收期较长;光照过弱不利草莓生长。

参考资料:

草莓移栽时间和方法

一般草莓的移栽时间在颤隐每年的9至10月份左右,一般建议在阴天或者是下午5点之后再进行移栽,因为这个时间段的气温相对较低,如果在高温天气下进行草莓移栽可能会导致移栽的草莓苗不会生长新根,甚至可能会因为气温过高而导致草莓苗的死亡,草莓移栽通常用的的方法是立栽和斜栽。
草莓是一种酸甜爽口的水果,在水果市场中十分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也是农民朋友种植比较普遍的一种水果作物,草莓在我国的南北方都普遍有种植,移栽定植是草莓种植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移栽的时间茄碧厅以及方法,都将直接决定草莓的成活与后期的长势。
草莓移栽时间
一般草莓的移栽时间在每年的9至10月份左右,一般建议在阴天或者是下午5点之后再进行移栽,因为这个时间段的气温相对较低,如果在高温天气下进行草莓移栽可能会导致移栽的草莓苗不会生长新根,甚至可能会因为气温过高而导致草莓苗的死亡。
草莓移栽技术
1、立栽
草莓移栽用到的移栽技术通常是立栽,立栽就是移栽时的洞穴垂直于地面,移栽时将草莓苗直立的插入在事先挖好的洞穴中,慧族这时需要注意栽植的深度,栽植不可过深,过深会导致苗心被土埋住造成烂心死苗,也不可过浅,过浅会导致根茎外露造成新茎被晒伤,这样就会容易引起秧苗的干枯死亡。
2、斜栽:
斜栽也是草莓种植的方法之一,斜栽的具体做法是把土壤挖成15公分深的一个个三角槽,其中一侧是直立的一侧是倾斜着的,之后将草莓的根部种进去,然后将土埋住草莓根系,这时的草莓苗不需要直立种植,只需将草莓的弓背方向朝向垄沟即可。
草莓移植后管理
草莓在移栽后首先要注意的是温度和湿度的问题,温度一定要保持在24℃到28℃左右且不能高于30℃,同时湿度应保持在75%以下,其次就是需要注意施肥的问题,草莓在移栽后一般在覆盖地膜前后施2至3次即可。

草莓苗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草莓苗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1,准备草莓幼苗,草莓可通过分株繁殖与播种育苗,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的脱毒苗最好,符合某个草莓品种的特性特征,选择叶色正常,根系发达,有4片叶以上,株高10公分左右,新茎粗度一公分以上匍匐茎越冬子苗,作为繁殖母株。

2,选择育苗床育苗,选择在地势较高,土壤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避免积水出现。制成宽1.2米宽,5~10米长的育苗床,然后浇透水,水分渗下去后,将草莓种子均匀撒在上面,然后上面覆盖薄薄的一层细潮土,上面拍颂覆盖地宽丛膜保湿。

3,草莓苗移栽,草莓苗长至3~4片真叶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移栽定植,在移栽之前对草莓喷洒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杀菌剂+芸苔素内酯,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避免出现病害。一般定植场地在移栽前一周进行耕翻整理,每亩地施入经过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3方左右,土壤一定要符合疏松肥沃的特点。

4,草莓对温度的要求,草莓茎叶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度,根系最适宜的温度为15~22度,花芽分化期最适宜的温度为10~15度,开花结果期温度超过30度应进行遮荫防强光照。草莓一直在遮荫的下环境下生长,会引起徒长而结果差。

5,草莓生长旺盛期的管理,草莓生长旺盛期需要的养分比较多,为了促进草莓尽快开花结果,可在草莓生长期间喷洒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尿素水溶液。还慎贺樱可以顺水浇灌10%浓度的沼液,或者通过稀释为10%经过充分腐熟的粪尿。草莓开花后可喷洒糖醇钙,螯合硼等元素肥料。并且追施草莓专用肥。

上一篇:奶山羊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奶山羊的养殖技术视频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