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猪种资源现状如何呢?
微型猪为中国的宝贵品种资源。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主要有产于贵州与广西交界处的香猪;产于西藏自治区的藏猪;产于海南省的五指山猪(老鼠猪);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的版纳微型猪,这是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双版纳种猪场合作,在滇南小耳猪的基础上选育而成的小型猪。这些猪种都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之中,生态环境恶劣,饲养条件粗放。长期的近亲繁殖使基因纯和程度较高。微型猪,拉丁文学名为:Sussalvanius英文名:pigmyhog这是世界濒临灭绝的动物。此物种属于《华盛顿公约》附录:第一类保护动物。世界上最小的猪,野猪的一种,主要生活在印度东北部。60厘米长,高约25厘米,成年猪不足10公斤。曾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大量存消漏竖在,现在仅印度阿桑地区的玛纳斯国家公园拥有为数不多的几头。其基因与家猪的基因并无太大差别。巴马香猪,皮薄肉细,味美甘香,营养丰富,胜似山珍野味—果子狸。是我国最著名的优良品种之一,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猪。区域化养猪生产加速形成。我国养猪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中原、东北和搜陵两广等集中产地。据统计,2003年他们猪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其中四川、湖南、湖北、江拿大西、江苏、安徽、广西的猪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3.8%。山东、河南、河北猪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1%。
07年度发展
2007年畜禽业养什么?养什么畜禽能赚钱?从宏观形势和微观行情分析看,明年畜禽产销形势整体上会好于今年,畜产品价格趋于稳定,不会产生大的振荡。业内人士把2007年畜禽市场走势预测如以下几点:
养鸡业恢复性发展
三黄肉鸡价格开始反弹。主要是上半年很多养鸡户不再养鸡,种鸡大量淘汰,导致生产相对短缺。目前鸡的消费阴影在逐渐消除,鸡的消费市场逐步建立;加之猪肉价格上扬,拉动了鸡价的上涨。目前的三黄鸡价格会稳定一段时间,年底前价位可能会再次上升。但外来肉用鸡市场波动较大,应慎重发展。
蛋鸡开始进入赢利阶段。2004和2005年每只蛋鸡盈利高达25-30元,是正常年份盈利水平的3-4倍。由于蛋鸡培育周期较短,部分专业场户2005年上半年补栏蛋鸡增加,造成了今年上半年蛋鸡盈利水平的回落。去冬今春禽流感疫情,导致蛋鸡补栏不足,使得产蛋鸡存栏大幅下降。蛋鸡从第三季度开始转机,除受今年上半年新捉禽数量的减少,加之高温季节产蛋量下降,鸡蛋价格出现反弹。持续低迷了近10个月的养鸡业,终于从“寒冬”走向“三伏”。
目前,鸡蛋批发价每公斤5.6-5.8元,市场零售价6.4左右。随着中秋节、国庆等节日效应,将为后市蛋价的继续攀升带来强劲动力,预计后期鸡蛋价格将继续呈让顷穗回升势头,但涨幅将趋缓。明年蛋鸡业发展态势平稳,价格不会大起大落,但会出现阶段性的调整,鸡蛋价格将在5.4-6.0元/公斤的价位运行,每只效益保持在10元上下的正常水平。但是,应该看到,近几年国内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在家禽中,对养鸡业冲击最大。2007年度国内禽流感疫情是否发生,这是决定本年度养鸡业产销形势的决定性因素。
养鹅业—市场总体看好
禽流感对养鹅业的影响相对较小,如果有影响,也只是影响苗鹅价格,但对商品鹅养殖影响不大,这主要得益于我市发达的鹅产品加工业,近几年商品鹅收益一直稳定在10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扬州鹅5月29日已正式通过了国家畜禽委员会的审定,成为国家级品种,这为我市鹅业发展带来乎颤了新的机遇。
养鸭业关键看下半年蛋价高低
上半年蛋价较低,新补蛋鸭数量偏少,目前蛋鸭价格逐步上升,明年养鸭业行情,关键要看下半年蛋价的高低,这段时期蛋价是明年蛋鸭生产的晴雨表。因为一般蛋鸭饲养户在每年5月份开始补栏,产蛋至次年三月份淘汰。我们认为,全市鸭蛋品加工业比较发达,加之春节前后及明年春季为鸭蛋加工旺季,预测明年鸭蛋价格坦卜会继续保持稳定,每只蛋鸭的效益在10-15元。
养猪业走出低谷,年内幅度不会太大
进入7月份以来,养猪形势开始复苏,生猪价格稳步上升,养猪业开始由亏损、保本走向赢利。其上涨原因:一是从去年10月份以来,养猪进入亏损阶段,上规模的养猪户在坚持生产,农户散养减少速度在加快,导致肥猪数量大幅减少;二是进入夏天前,能出栏的商品猪都已经出售上市,7月份以后商品猪栏存数量减少;三是7月份全市猪流感、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兰耳病等猪病的流行,导致商品猪补栏大幅减少;四是因气候、台风等因素,产销区之间运输大受影响;五是玉米价格高位运行,生猪养殖成本提高。
夏季是猪肉消费的淡季,恰恰此时出现了猪肉开始反弹的势头,价格上涨的基础是:存栏不足,加之气候的影响。但是,从需求的角度分析,猪价并不支持短时间内迅速上涨,因为炎热的夏季是蔬菜、水果、水产品的消费旺季,猪肉续涨空间并不会很大。随着天气转凉以及中秋、国庆等猪肉消费旺季的到来,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将进一步回升,但幅度不会太大。按照生猪产业经济规律分析,生猪剔除各项成本,纯利应该在50-60元/头,至于要回到2003和2004年的高位行情则几乎不太可能。生猪价格波峰和波谷期一般约需50-60个月,所以,迎来养猪业新一轮波峰估计在2007年3月前后,预测生猪最高价每担可达450元,农户入冬后适当增加仔猪补栏是可行的。(第一食品贸易网)
1.主要的市场趋势与发展
2003至2013年,在人类直接消费的产品中,增长速度最高的是植物油,年均增长率为2.9%。黄油、乳酪、全脂奶粉和家禽的消费,预计每年增长2%。除了脱脂奶粉和稻米之外,所有产品的消费增长率都
超过人口增长率,因而为减少营养不良和饥饿提供了可能。用作饲料而不是食用的粗谷物预计每年增长1.5%。
非经合组织区的消费稳步增长,增长率高于经合组织区。
生产的扩大快于消费。在气候条件正常和生产率继续提高的情况下,预期大多数农产品的产量增长率都大于消费的增长率,从而使产品的实际价格长期下降。
在非经合组织区,14个农产品中有6个的产量增长率快于消费增长率,它们是小麦、稻米、黄油、奶酪、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在全球,只有黄油、禽肉和脱脂奶粉消费量的增长比产量增长快一些。世界谷物产量每年增长1.6%,其中小麦和粗谷物每年增长1.8%和1.6%,稻米每年增长1.3%。油料年均增长2.7%。世界牛奶产量到2013年将达到1.21亿吨,阿根廷,尤其是中国的产量大增。全球小麦和粗谷物的贸易适度增长,而稻米贸易增长较大。经合组织区小麦出口量每年增长3.7%,粗谷物每年增长3.3%。在增加的贸易中,大部分是从经合组织区出口到非经合组织区,主要是销往中国。经合组织区出口
到非经合组织区的小麦每年增长4.4%,而粗谷物每年增长10.1%。糖的贸易也会扩大,巴西是世界上糖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而且是主要出口国,10年内出口量将增加50%。泰国增加21%,阿根廷增加15%。几乎所有农产品的名义价格都要提高,但从长远来看,实际价格有走低的趋势。尽管谷物供应量的增长快于需求增长,但小麦、粗谷物,尤其是稻米的名义价格会有所上扬,其部分原因是全球储备水平已降低。
2.市场发生一些结构性变化
①欧盟恢复小麦市场份额。目前汇率的变化对小麦出口国的竞争力没有重大影响。到这个展望周期末,美国小麦出口占世界贸易的份额有所下降,为27%。除欧盟之外,其他出口国所占份额相对稳定。欧盟将扩大小麦出口,市场份额提高到20%,而2003年由于干旱已低到9%。
②粗谷物的情况有所不同。美国粗谷物出口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从2003年的59%提高到2013年的62%
。其他出口国的出口份额保持不变,欧盟则从目前的3%提高到10%。
③中国成为最大的谷物进口国。谷物贸易的增加大部分是由于中国进口需求的增加。许多分析家预期,由于中国收入的不断增加和饮食方式的转变,牛奶和畜产品消费增加,因而对饲料谷物的需求增加,所以中国会成为谷物的净进口国。对中国的储备水平不很清楚,因此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它在多长时间内能继续动用其储备以满足国内需求,不必进口。
④巴西成为最大的油料出口国。世界油料进口需求预计每年增加2.7%,大部分需求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经合组织的进口需求相对平稳,每年仅增加0.7%。所增加的大部分进口需求也由非经合组织成员国来满足,其中主要是阿根廷和巴西。美国的市场份额将减少,并失去其世界最大油料出口国的地位。10年后,美国所占份额逐步降低到31%,阿根廷上升到21%,巴西则高达34%。
⑤南美也是肉类贸易量大的地区。阿根廷和巴西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牛肉供应国。巴西牛肉出口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明显增加,预期会继续增加。因为国内消费比例提高,所以出口增长应是缓慢的。然而,因为口蹄疫问题继续割裂世界牛肉贸易,这些国家不会在赚钱的太平洋牛肉市场上卖力地竞争。⑥欧盟再次成为牛肉的净进口区。除了阿根廷和巴西之外,欧盟(既出口又进口)和俄罗斯(进口大国)也是太平洋地区之外的市场中的主要角色。在这个展望期内,欧盟将成为牛肉的净进口区,像20世纪70年代后期那样。这既是欧元相对强势的结果,又是国内政策的结果。
⑦农业活动更多地转移到非经合组织成员国。在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的格局中,非经合组织成员国正在起着空前大的作用。例如,中国在谷物市场上占重要地位,而阿根廷和巴西是油料和油渣市场中的主要角色。巴西也在糖和牛肉市场上发挥巨大作用。印度是一大国,其国内市场已更加向世界开放,因此它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日益重要。
⑧印度在未来的作用有不确定性。印度是一个农业国,十分依赖农业部门,59%的人口依赖农业,农业占全国劳动力的57%。印度农业以小农户为主导,80%的农场耕地不到2公顷。但是,像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一样,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国民收入的比重相对下降。虽然以小农户为主导,但印度的巨大面积使它成为农业生产大国。2000年,印度水稻、小麦、棉花和豆类的种植面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油料和甘蔗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粗谷物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三位。2000年,印度是稻米、小麦和棉花的第二大生产国,是粗谷物的第四大生产国,是油料的第五大生产国。一些专家预计,至2007年,印度农产品出口将年增9%,而进口年增18%?br>
牧原最新成本低于7.75元/斤!国外养猪成本却只需5元?差距在哪?_百度知 ...
近几年,降本成了养猪业的重点。
尤其当前饲料价格高企,养殖户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从国内多家上市猪企公布的成本来看,牧原最新公布的成本略低于7.75元/斤,温氏8.05元/斤,新希望8.25元/斤,均与非瘟前的成本相差较大。
还有业内人士透露,美国养猪平均成本不超过5元/斤,欧洲平均成本5.5元/斤。
与国外相比,我国养猪成本高出近3元/斤,差距到底在哪呢?或者说,我们有哪些方面可以借鉴呢?
饲料成本差距:原料进口成本高
以大家最关心的饲料成本说起。
饲料成本占了养猪成本的60%左右,今年年初开始,受原料行情波动影响,国内饲料价格一路上涨。
到底涨了多少?根据南方农村报统计,2022年1月至10月末,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约110元/吨,豆粕价格上涨约1850元/吨。
这带来的结果是,国内饲料经历了近10轮提价。
进一步反映到养殖成本上,饲料每涨价500元/吨,靠外购饲料的中小养殖户成本增加约0.8元/斤,自配料的大型养殖企业成本增加约0.58元/斤。
而原料价格的大波动,主要是因为国外进口粮食成本“不可控”。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样是粮食进口大国。
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1-10月,国内进口玉米量1901万吨,同比下降27.5%,进口大豆量7318万吨,同比减少7.4%。
虽说进口量减少,进口价格可是大幅提升。
根据研究机构数据,2022年1-10月,我国玉米进口均价比去年同期高出61.21万美元/万吨,大豆进口均价比去年同期高出128.95万美元/万吨。
这直接拉动了国内饲料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下游的养殖压力。
对比之下,国外的大豆、玉米几乎是机械化生产,产量和成本有优势,还有余量供应出口,养殖的饲料成本自然也就低了。
生产效率差距:种猪易退化
再从生产效率方面来说,据巴西农业研究2021年生猪生产效率统计数据,丹麦MSY为31.5,荷兰为30.6。
国内养猪业关于这一数据没有平均数值,我们从头部猪企公布的数据看,牧原MSY为20,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MSY比PSY能更加准确的衡量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这一数值能极大拉开成本差。
以年出栏万头育肥猪来算,MSY值为14.4、20、25对应需要的母猪数量分别为700头、500头、400头。
以一头母猪2500元计算,这里光母猪购买的成本则分别为175万、125万、100万,最高差额相差75万之多,还不包括饲养、人工、圈舍等成本。
其实,国内MSY与国外的差距,不仅是技术上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种猪。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从国外引进种猪24462头,同比增加60%,这些种猪基本就来源于美国、丹麦等养猪强国。
引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国外种业公司卖给我们的都是二流种猪,每代种猪经历了一定繁育过程之后,都会退化,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养殖模式上,我国正朝着规租竖模化发展,2021年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率为60%左右,而现阶段丹麦、荷兰、美国规模化养殖比例超90%。
规模化养殖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饲料利用率、人工成本、生产效能等方面能有较大的提升,属于大投入长期回报的过程。
官方多管齐下,推动产弊埋大业发展
虽说国内外养猪成本差距较大,但差距也有缩小的一天。
目前,在饲料成本的优化上,国内正扩大大豆生产,并推进豆粕减量替代技术。
国内多家养殖企业也都有其自身的亮点配方,在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公布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的通知》中显示,牧原有低蛋白日粮配方,温氏利用仿生技术开展了饲料精准配方应用,新希望应用猪禽多元化日粮配方,海大则推动杂粮杂粕类原料高效利用。
随着技术不断精进,未来养殖业豆粕用量将大幅减少,那成本也将更可控。
种业方面,官方正牵头推动种业振兴。
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要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等的领军企业,大北农、新希望、温氏股份等25家生猪育种企业均被纳入补短板阵型。
对于这些企业,液祥官方将在资源、扶持等方面有所倾斜,着力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推动种业振兴。
养殖模式上,我国养猪业早已脱离了传统的乱差局面,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行业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据统计,2022年1-11月,国内上市猪企已累计出栏超1.1亿头生猪,按2021年出栏的7亿总量计算,规模猪企出栏几乎占了全国的15.7%,业内预计到2025年上市猪企出栏将占比30-40%。
国内生猪养猪业的规模化率正逐年提高,这样带来的一个好处是,行业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自然也就上来了。
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比如阿里、网易、京东等都涉足了智能养殖,日后的技术将更成熟。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平均养猪成本还有1.5-2元/斤的下降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逐渐提高,加上科技水平进步,未来我国养猪业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这也提醒了我们:在养猪拼效益、拼成本的时代,只有把饲料、种猪成本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大胆预测,不久的将来,10元/斤的“猪肉自由”或将稳定来临!对此您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