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说起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就不得不提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经过数年的研究实践结果,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将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引入中国,但在IPRS系统设计和技术上作了必要的改进和完善,以便能更好地适合中国现有的环境条件、养殖的品种、市场需求和经济状况。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主持的首例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示范试验是由美国爱荷华州大豆协会资助的,该项目于2013年5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养殖场嫌嫌正式实施。
那么IPRS的技术原理是怎样的呢?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型前,周恩华给出了答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传动池塘养鱼和流水养鱼集成和优化。该技术是数十年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中国推广80:20池塘养殖模式的技术转型和技术升级,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集约化圈养”模式,这是水产养殖理念逗弯和技术的再一次革新。
在池塘中兴建流水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生态净化区。流水槽用于“圈养”吃食性鱼类,而水质生态净化区套养滤食性鱼、虾、贝类和种植水生植物山者闷。通过安装在流水槽上游的气提式增氧推水设备将流水槽中吃食性鱼类的代谢物推集到下游指定的废弃物收集区;废弃物再通过自动吸污装置回收到沉淀池;最后经过沉淀脱水处理,变为陆生植物(如蔬菜,瓜果,花卉等)的高效有机肥。这样既解决了池塘养殖的自身污染,又做到化废为宝。同时,整个池塘实现了循环微流水养鱼,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目前,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已经在中国18个省市广泛推广应用。同时,IPRS技术已被许多省市列入重点现代化水产养殖技术在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年在中国IPRS流水槽的面积达30万多平方米。据悉,美国大豆协会将继续加大IPRS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同时也在探索IPRS+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进一步提高IPRS技术的综合效益和技术潜力。
水库套养鱼种有哪些技术要点?
1.套养鱼种时间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7月底前套养完毕。套养越早,夏花鱼种生长快、生长时间长,到冬季育成的鱼种规格大。一般应从5月中旬至7月中旬分3次投放夏花鱼种,以便翌年起捕成鱼时可不间断捕捞,保证成鱼均衡上市。
2.套养鱼种的规格套养夏花鱼肆颤种的规格应达到5~6厘米,鲢、鳙、草鱼的规格稍大,鲤、鲫、团头鲂的规格可稍小。
3.套养鱼种的密度水库鱼种的套养密度,应根据水库成鱼计划产量、水库中有无凶猛鱼类、夏花鱼种颤雹卖的规格等因素综合考虑。鲢、鳙鱼种的套养密度,一般为每亩500~1000尾;鲫鱼种为100~200尾草鱼、团头鲂鱼种为50~100尾。
4.日常管理投放鱼种应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投放在水库的浅水区。投放后即按水库成鱼的生产管理方式进行。条件许可茄逗时,还需投喂青饲料或精饲料。应加强日常巡查管理,防止逃鱼。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
秸秆循环养殖技巧有哪些 秸秆循环养殖技巧
1、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机械将秸秆打碎,耕作时深翻严埋,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秸秆腐化分解。另一种秸秆回田的有效方法是将秸秆粉碎后,掺进适量石灰和人畜粪便,让其发酵,在半氧化半还原的环境里变质腐烂,再取出肥田使用。
2、过腹还田。过腹还田是将秸秆通过青贮、微贮、氨化、热喷等技术处理,可有效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使秸秆成为易于家畜消化、口感性好的优质饲料。
3、培育食用菌。将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科学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可培育木耳、蘑菇、银耳等食用菌,能有效地解决近几数塌年食用菌生产迅猛发展与棉籽壳供应不足的矛盾。育菌后的基料经处理后,仍可作为家畜饲料或作肥料还田。
4、制取沼气。稻草秸秆等属于有机物质,是制取沼气的好材料。我国的北方、南方都能利用,尤其是南方地区,气温高,利用沼气的季节长。制取沼气可采用厌氧发酵的方法。此方法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沼气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秸秆产生的沼气进行做饭和照明,沼渣喂猪,猪粪和沼液作为肥料还田。此种方式是生态农业良性循环的良好模式,它适应了现代化农村发展的需求,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5、用作工业原料。农作物秸秆中均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可用作造纸的原料,还可以用作压制纤维木材,能弥补木材资源的不足,减少木材的砍伐量,提高森林覆盖率,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半纤维素可以制取木糖、糠醛等基础化工产品,并可进一步加氢生产木糖醇、糠醇等产品。木糖醇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是糖尿病人的福音,糠醇是一种树脂的主要原料,在铸造、防腐等行业有大量应用。
6、用于生物质发电。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其低位吵毕毕发热值较高,既可以秸秆直接焚烧或者将秸秆同垃圾等混合焚烧发电,还可以气化发电。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生物升芹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的作用,对缓解和最终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将具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