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虽然抱卵量不大,但受精率可在98%以上,孵比率可达80%一85%。问题是在出苗后仔虾生长蜕壳频繁,极易受环境条件制约而影响育苗率。要提高育苗率又该怎么做?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龙虾虽然抱卵量不大,但受精率可在98%以上,孵比率可达80%一85%。问题是在出苗后仔虾生长蜕壳频繁,极易受环境条件制约而影响育苗率。要提高育苗率,关键要做好如下几点:
1、水质要求
龙虾繁育期间,要保持水体相对稳定,水质清新,pH值在6.5-8之间;防止昼夜水温温差过大;水中溶解氧应保持5.6毫克/升以上。
2、水体环境
水面一定要有水浮莲(占1/3),水底最好有水草,并有隐蔽性的洞穴,增加虾苗蜕壳附着物,也便于通过水浮莲洗苗检查掌握出苗时间及虾的生长情况。进水口加栅栏和过滤网,防止敌害生物入池,同时防止青蛙入池产卵,避免蝌蚪残食虾苗。同时要防止亲虾攀附逃逸。
3、加强检查
坚持早晚检查出苗情况,当仔虾游离母体后,及时捕捉亲虾返回亲虾池再培育,尽量减少盘点过池,操作也要特别小心,避免对抱卵的亲虾和刚孵出的仔虾造成影响。
4、保证供饲
适时培养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供刚孵出的仔虾摄食,估计出苗前3-5天,开始从饲料专用池捕捞少量小型浮游动物入虾苗池。并用熟蛋黄、豆浆等及时补充仔、幼虾所需的食料供应。
1、育苗环境
环境恶化,水质不达标,导致虾苗生长缓慢雀袭,体质下降,体内毒素富丛岁裤集。
2、近亲繁殖
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
3、饲料营养不全
导致虾苗生长缓慢,头大尾小,体质下降。
4、育苗的密度过大
导致小龙虾体质规格不齐,体质不强。
5、渔药或农药
导致药物残留超标,影响食品安全。
1、看活动能力
将虾苗捕起放在容器内,活蹦乱跳的为好的虾苗,行动迟缓的为差的虾苗。
2、看体色
好的小龙虾苗体色鲜艳有光泽,且群体色素相同;差的小龙虾苗往往体色暗淡,群体色素有差异。
3、看群体组成
好的虾苗规格整齐,身体健壮,体表光滑而不带泥,游动活泼;差的虾苗规格参差不齐,个体偏瘦,有些身上还沾有污泥。
龙虾养殖技术培训有:投苗密度、清塘消毒、虾苗选择、水草种植、投喂原则、防治病害。
1、投苗密度
龙虾养殖不论哪种养殖模式,投放密度一定不能过高。哪怕是塘口精养密度也要控制在80至100斤每亩,混养模式密度更要降低,控制在50至60斤每亩。
苗种投放密度过大,会给池塘环境、管理等各方面带来巨大压力。很容易造成龙虾规格偏小,虾容易因饵料缺乏、养殖环境差、缺氧等因素导致死亡。
2、清塘消毒
池塘清塘消毒,可有效杀灭池中的敌害生物,如鲶鱼、黑鱼、蛇、鼠等,争食的野杂鱼类,如鲤、鲫鱼等,以及致病菌。常用的方法有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有干法消毒和带水消毒两种。
干法消毒法:每亩用生石灰50至100kg,全辩瞎池泼洒,再经3至5天晒塘后,灌入新水。带水消毒法:每亩水面以水深1米计算,用生石灰125至150kg溶于水中后,全池均匀泼洒。
3、虾苗选择
选择放养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齐全,体表干净、无伤无病、活动力强的虾苗,以本地的优质虾苗为最佳。
4、水草种基宏植
水草是龙虾天然饵料,为龙虾提供栖息、蜕壳、遮阴、避敌的场所,同时也可以提高水体溶氧、降温、调节净化水质、改善底质。
目前常见的种植水草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金鱼藻、菹草、小米草、水花生等。
5、投喂原则
饲料投喂坚持”五定“原则,并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及虾的活动情况进行调整,并设立食台,观察龙虾摄食情况。
龙虾食性较杂,放苗初期以池塘中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或水生动物幼体为食,配合人工投携锋空喂绞碎的小杂鱼和碎肉等。
中后期则投喂小杂鱼等动物性饲料、人工配合饲料、植物性饲料。
6、防治病害
定期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每隔10至20d,每667平方米用10至15kg生石灰化浆泼洒一次。发现病虾及时诊断,使用符合国家渔药标准的药物治疗,切不可盲目用药。
上一篇:现代农村扶贫实用养猪技术有哪些 现代农村扶贫实用养猪技术研究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