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甲鱼养殖技术:池塘要求、甲鱼放养方法、甲鱼投喂须知、甲鱼的日常管理、水质要求。
1、池塘要求
精养的甲鱼池一般总面积1-3亩,水位1.5米,水池有10-15公分的细沙。四周务必布防逃墙,高于路面或河面50cm,向里需有10-15公分的出檐,需有单独的进、排水系统。
2、甲鱼放养方法
如果用温室大棚甲鱼种放养,一般时间是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在25℃左右。若立即推广稚甲鱼,水温也应当在25℃左右,一般在6-8月放养。
8月之后放养则当初培养时间短,渡过冬天存活率比较低。一般放养相对密度为野渣2-4只/平米,折算l500-3000只/亩,如规格型号比较大,也可以放养1-2只/平米。
3、甲鱼投喂须知
精饲料可采取新鲜鱼饵,还可用配合饲料,应设水中精饲料台投喂,也可以岸上海上投喂,水温25℃下列每日投喂一次。投饲量,配合饲料为甲鱼体重1%-2%,新鲜精饲料为甲鱼重量4%-5%。
水温在25℃左右,每日投喂2次,配合饲料投喂量是甲鱼体重3%-5%,新鲜精饲料为甲鱼体重8%-10%。生斗脊伍产过程中一般做法就是,水温低、摄食差时,以投新鲜精饲料为主导;水位线满、摄食充沛时,以投配合饲料为主导。
4、甲鱼的日常管理
天天坚持巡塘1-2次,查验甲鱼进食状况,清除食台,观查甲鱼的活动状况。保证水体清爽,适度空或放水、鱼缸换水,按时防病治病。查验防跑设备,立即修复。
5、水质要求
喂养甲鱼的水质规定氧的融解量在五每毫升之上,ph酸碱度为七点五到八中间,而且强度必须平稳在三到三点二每毫升,除此之外幼时甲鱼池要每隔三天换一次水,而成年人甲鱼池要每过四天换一次水。
池塘甲鱼养殖技术具体如下:
1、选择适合的池塘。
甲鱼具有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和喜洁怕脏等习性,因此要选择地面开阔、平坦,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
2、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
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
3、合理投喂。
在养殖过程中,温室中的幼甲鱼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池塘养殖的商品甲鱼以投喂鲜活动物性饲料为主,这样不仅能提高甲鱼的生长速度,而且能改善甲鱼的品质。在持续阴雨的天气情况下,甲鱼的食欲不佳,须投喂易消化吸收的配合饲料,以减少水质污染,增强甲鱼的免疫力。
4、及时分塘。
甲鱼具有好斗性强的特点,为防止相互咬伤,要做到及时分塘。在温室阶段幼甲鱼个体差异过大时,要利用换水消毒及拆梁时分塘;幼甲鱼从温室移至池塘养殖时,不仅要视规格大小分开养殖,还应雌雄分开饲养,以减少打斗。
5、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
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度的角,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每次投料前应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和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消毒1次。
扩展资料
甲鱼氨气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甲鱼氨气中毒是伴随着甲鱼控温高密度养殖而出现的一种由非生物病因引起的甲鱼病。甲鱼氨气中毒在温室的发生率很小,养殖者一般很难辨认此病,一旦发生,如果诊断错误,用药不当,将造成甲鱼大量死亡。
一、诊断方法
1、症状:甲鱼一旦发生氨气中毒,甲鱼底板呈点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病情严重时,脖子、四肢及全部底板起水泡,裙边呈锯齿状断裂。
2、流行特点:甲鱼氨气中毒常发生于温室水质变质的池子,时间为每年的2~4月,甲鱼平均体重超过15克。
3、甲鱼氨气中手信毒和红底板症状的区别:甲鱼氨气中毒为点状充血;体表会出现大量水泡;裙毕御轮边常会呈锯齿断裂。而红底板病,板底为斑块状淤血没有水泡,裙边完好。
二、治疗方法
1、将池水全部放掉,放水时不要搅动池水。水放完后用清水将池底的沙和池壁冲洗干净,放水深至10厘米,用1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放掉水,将水加至水深50~60厘米,再用10克/立方米的土霉素全池泼撒,同时泼撒0.5克/立方米的依诺星。
2、甲鱼采食后,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60万单位青霉素十2克红霉素十2克维生素C+2克VK。一般内服3-5天,就可痊愈。
参考资料: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