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大闸蟹塘套养龙虾技术要点 大闸蟹小龙虾养殖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雨城

龙虾养殖技术

龙虾养殖技术:

1、控制水位

为了促使小龙虾早摄食、早生长,天气晴朗的时候应将池水控制在30-50厘米左右。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温升高较快以利于小龙虾摄食。如果遇到连唯正续的阴雨天气,要适当加深水位,以防止池中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对小龙虾产生不利的影响。

2、适时投饵

水温达到10℃时小龙虾开始摄食可适当投饵,投饵量一般控制在幼虾体重的2%左右。饵料以精料为主,辅以15%的粗饲料。霉变的饲料一律不得投喂。一天2餐,早上百分之30左右,下午百分之70左右。做食台观察投喂量,以刚好吃完为宜,若连续3天都吃的干净,适当追加饲料。可定期投喂黄豆和冰鲜鱼,有利于增加小龙虾体重。

3、水草管理

种草面积约占池塘面积的1/3,每株草间隔3米以上,种草前根据情况松软底泥,过硬的底泥水闹山喊草生长慢,不易上浮。因为淤泥过稀水草易上浮、密度高水草易缺氧上浮、水草出水易上浮,故处理好底泥,控制好密度,及时打“草头”是水草管理的关键。定期补充“活力碳+利菌多+草根生”,对于壮草壮根有很大帮助。

4、增氧管理

每亩池塘需要0.6kW增氧能力,每天白天开机3-5个小时,晚上开机6-10个小时。因小龙虾缺氧后易发病死亡,且易提前红壳,导致蜕壳缓慢或不蜕壳,故需要多开增氧机。增氧的目的是:改善水质环境,促进吃食,减少缺氧上草上岸现象,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加产量,提高效益。

5、水质底质管理

小龙虾池塘早期要求水深80公分以上,中后期达到1.5米以上,有利于水质液野稳定,水温变化小,发病率降低,不易生长青苔,便于肥水养草。定期使用“碧水安”、“底居安”解毒改底,有利于减少池塘毒素积累和底质污染,是防病的关键。

螃蟹和龙虾怎么养

1、鱼缸最好用有盖的,防止螃蟹逃跑,龙虾跳缸。最好把它们分开饲弊笑养,不然它们会互相残杀。2、种一棵水草,放一些小备渣石子和沙子,更加真实的模拟它们的野外生存环境。石头要突出水面,让螃蟹爬上去晒太阳,休息。2、喂螃仿卜悄蟹吃面包屑,土豆屑,馒头屑,大米饭,小鱼虾之类的食物。喂龙虾吃小鱼虾,火腿肠。3、一星期换一次水,用小鱼网把它们捞出来,放在它们夹手。最好用天然活水【河水,湖水】,没有就用晒两天的自来水。水要没过背。

小龙虾和大闸蟹能不能混养

龙虾和螃蟹可以混养,但是鱼不可以,因为龙虾喜欢捕食幼小的鱼类为食。

混养要求:

混养对于池塘的要求: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设施,池塘四周用尼龙网等材料围起高50厘米的防逃设施档明,池内四周种植苦草或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面为池塘水面的三分之一,以利于小龙虾、螃蟹庇荫和水生生物生长。新建池塘使用兑水带水清塘,用量为150公斤每亩;老池塘首先要进行清淤、修整饿暴晒,使用生石灰50公斤每亩干池消毒;同时彻底消除池塘中的鲶、氏告蛙、黑鱼和蛇、鼠等野生敌害。池塘进水前要安装好过滤网防止水中敌害进入。池水深度保持在50-80厘米,透明度35-40厘米。最好在清明前后放养螺蛳250公斤每亩。

小龙虾: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clarkii):也称、红螯虾和。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

大闸蟹: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经济蟹类,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为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其螯足用于取食和抗敌,掌部内外缘密歼蠢明生绒毛,绒螯蟹因此而得名。杂食性动物,鱼、虾、螺、蚌、蠕虫、、昆虫及其幼虫等均可作为大闸蟹的动物性饵料。

蟹中含有较多的,对皮肤的角化有帮助;对儿童的佝偻病,老年人的也能起到补充钙质的作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于南北沿海各地湖泊,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极其鲜美。其中又以固城湖大闸蟹最为著名,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是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其他较为著名的还有太湖大闸蟹、、长荡湖大闸蟹等

上一篇:三文鱼网箱养殖技术简介 三文鱼网箱养殖技术视频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