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是一种珍贵的食药两用真菌(图4-37)。野生猴头主要分布在北温带,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自古以来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它与熊掌、海参、鱼翅齐名,被列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菜”之一,明清时为“贡品”。其食用价值已深入人心,经济价值也不言而喻,猴头菇的栽培技术现已成熟并得到普及。它对营养及环境条件的要求如下:
图4-37猴头
(1)营养
猴头是一种木腐菌类,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生长在阔叶树的树干上。提供其碳素营养来源的培养料正厅有棉籽壳、木屑、玉米芯、麦秸、甘蔗渣、稻草等;提供氮素营养的有麦麸、玉米面、米糠、菜籽饼、尿素等。猴头对培养料的碳氮比要求为20~22∶1。氮源过高,菌丝徒长,子实体形成推迟;碳源比例过大,氮源营养不足,菌丝细弱,子实体瘦小。
(2)温度
猴头是一种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6~30℃,最适25℃左右;子实体生长温度为6~25℃,最适18~20℃。温度对子实体形态有一定影响,温度高于20℃,子实体刺长、球小而松,且易形成分枝状;温度低于12℃,往往呈橘红色,苦味浓。只有在适温条件下,子实体才色白、个大举拿隐、肉实、不分枝,菌刺长短适中,商品性好。
(3)湿度
菌丝生长发育适宜含水量为60%~65%。高于75%,菌丝细弱无力,污染率高;低于50%,菌丝稀疏,生长缓慢。子实体阶段也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菇房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此阶段猴头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非常敏感,空气相对湿度适宜时,子实体长得个大、色白、紧实,菌刺长短适宜;若低于70%,子实体弱小、发黄,菌刺也短;若达95%~100%时,子实体易分枝、松散,畸形菇多,菌刺粗而长,品质差。
(4)光照
猴头菌丝生长在黑暗条件敏顷下优于有光条件。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需要弱光。直射光或过强的散射光对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利。
(5)空气
猴头是一种好气性的真菌,菌丝体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条件下,仍照常生长;子实体对二氧化碳敏感,如空气不流通,子实体不易分化,或菌柄拉长并产生分枝,刺弯曲成畸形,甚至死亡。
(6)酸碱度
猴头生长适宜偏酸性环境,这是其特点之一。pH4.5~6.5适宜生长。
猴头菇是一种齿菌科的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棉子壳90%,麸皮8%,石膏1%,过磷酸钙1%;棉子壳58%,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将它们混合搅拌后,浇水搅拌均匀即可,要求含水量在65%左右,不宜过多或过少。
一般经过21到26天养成菌丝体。当猴头菇的菌丝生理成熟之后就应该及时的开口并移入出菇棚,开口的方法可以采用小刀在菌袋的岁滚上部、中下部反向各轻划2cm的小口,放入栽培室的栽培架上。在出菇期必须经常喷雾状水。
猴头菇的氮源来自蛋白质等有机氮化物的分解。野生猴头菌先从树皮层处开始生长,皮层中蛋白质比树心部高,甘蔗渣,棉籽壳等均为皮层和山材混合物,蛋白质含量相对低,用作栽培料时往往要添加含氮高的种子麸皮,米糠等。它是一种著名的食用菌,素有“山珍猴头”之称。
猴头菇属于中低温稳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形成的温度为12~24℃,以16~20℃最为适宜,在生长过程中对天气干燥、缺氧较为敏感,甚至会使菇畸形生长。
培养料装好后两端扎紧,接种时在袋身上戳接种穴,菌种接入后再用胶布封贴穴口,出菇栽培时将接种穴上的胶布撕去,菇从穴中长出。塑料袋以聚乙烯的为好,袋没雀历膜厚0.45-0.55毫米。太薄容易被棉籽壳等原料的尖角刺破。
出菇管理。猴头菇子实体喜欢低温高温的环境。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90%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下,猴头菇剌短,球块大,色白坚实,不分枝,食用价值和商品价格都高。
这时候最为需要养殖户注意的就是尽量保持黑暗环境但是还是需枯搜要对于菌房进行通风的。尽量不要使得菌房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二氧化碳沉积过大就会出现畸形影响产量和质量。
上一篇:山东紫花苜蓿种植技术与管理 山东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视频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