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具有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肉质光滑,风味独特,口感好等特点。为养殖商户和消费者所钟爱。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山鸡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山鸡雏期养殖管理技术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纤祥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山鸡成期养殖管理技术
雏雉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体重。因此,6~20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判竖仿。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雉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育成雉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一、饲喂方面:
1、因为日照原因,饲喂可适当调整时间,如早上可延迟至7:30分饲喂。掘纤
2、增加饲料中的能量,以满足山鸡保温所需。
3、增加饲料中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促进被毛色的生长,以利于山鸡更好的保温。
4、适当的增加饲养密度。
二、饲养环境方面:
1、温度:山鸡的正常体温一般在40.6-41.7℃,鸡为愠温动物,当环境温度不太高也不过低时,可自动调节。合适的温度是养好山鸡的关键,温度适当时,鸡分布均匀,采食精神旺盛,表现活跃,叫声轻快,羽毛平整光滑。当温度愈低,相对维持需要的能量也愈多,采食也增多。根据资料显示,当环境每斤高1℃耗料减少1.6%,因此,冬季做好保温工作,不仅能使山鸡健康,快速的生长,更能够减少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冬季保温工作可以做以下几点:增设保温帘、增设保温灯具、门窗的修理、鸡群密度调整。
2、相对湿度:(即干燥工作)
冬季天气干燥。保持鸡舍内的相对湿度,这也是养好山鸡的关键。
①当鸡舍内的相对湿度低于17%时,山鸡羽毛裂乱,皮肤干燥,羽毛及喙,爪色泽暗淡,可以导致鸡的脱水,同时会引起鸡舍内粉尘飞扬,病原菌可与之结合,导致鸡发生呼吸道疾病等。
②当相对湿度达到90%时,鸡的羽毛污秽,鸡舍内的粪便等容易发酵,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一毒气体,湿度过高时,将危害到鸡群的健康生长,而冬季低温高湿时,对饲料、垫料等能产生大量霉菌,危害鸡群,导致鸡发病。
③潮湿可影响保温效果。
冬季应保持舍内合适的湿度,一般在50%-75%之间较为适宜。
3、光照:
光照的主要作用为:引导采食,饮水与运动,提高山鸡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山鸡快速生长,冬季山鸡所需的光照主要分为自然光照和补充光照两部分,因此,可以在白天将鸡群赶出栏舍,傍晚夜幕降临前将灯打开,补充光照。补充光照时间在逐步增加,灯泡一般为45瓦,灯泡可选红色较好,因为红光可减少鸡群啄癖。
三、卫生与防疫方面:
1、卫生:因鸡群在栏舍中的时间较长,所以需要做好栏舍的卫生消毒工作,每天定时打扫栏舍,进行严格的消毒防疫工作,保持栏舍的清洁。
2、防疫:挑除病弱鸡,保持鸡群在整体上的健壮,做好定期的消毒灭蝇、灭鼠工作,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因冬季气温干燥,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所以须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用药。做好冬季免疫工作。
山鸡养殖技术如下:
1、饲养方法山鸡主要有三种饲养,分别是立体笼养、网舍饲养、散养,其中散养是很多地区采用的养殖方法。根据山鸡的*生群集习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网圈,对山鸡进行散养。
2、育雏保温刚出壳的雏鸡适温为拦哗34~36℃,以后每周下降2~3℃,至21℃为止,6周龄后保持室温;鸡舍温度是否适宜可观察鸡群的表现,太冷鸡群扎堆,太热鸡张口喘气,适宜温度下精神活泼。把体弱矮小、站立不稳的组成小群,给予特殊照顾,离热源近些。
3、饮水开食育雏期要抓好饮水这一关,先饮水后开食,是养好*鸡苗的关键。有不会饮水的要人工调教。方法是:抓着小雏鸡,把它的嘴巴浸入水壶当中沾几次,沾几次以后它自己就知道喝水了。
小*鸡开食,要先将饲料撒在事先铺好的报纸上,让它自由采食,雏山鸡的饲料用玉米、豆饼、鱼粉、麸皮、熟杂肉、骨粉、青绿饲料以及各种微量元素添加剂等配制。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18%以上。
有不会吃食的,尽量人工辅助挽救,前三天淘汰的都是弱扰态苗,有正常死亡,顺其自然。
4、密度调整随着小*鸡的长大,饲养密度要调整,密度太大生长的速度不均匀,养到半个月之后,每平方养殖简李行,三十只左右。小*鸡养到第12天的时候,要给它戴上嘴环,防打斗,防啄毛。
5、育成期管理山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为山鸡的育成期,这时期正是山鸡长肌肉、长骨骼、体重的绝对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只鸡日增重达10-15克,到3月龄时雄山鸡可达到成年体重的73%,雌山鸡可达到成年山鸡的75%。
成鸡饲料配方为:玉米41%、麸皮10%、豆饼19%、鱼粉15%、青绿饲料10%、骨粉3%,少量食盐和各种微量添加剂。
6、日常管理在夏季天气酷暑和冬天寒冷时,应提高山鸡日粮的能量水平,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以保证育成期的生长发育所需。
在山鸡的育成期间,应将留作种鸡所应做的防疫工作,在此期完成,在育成期如果是网室平养,应预防球虫病和禽霍乱,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上一篇:蛇类发酵床的养殖技术要求 蛇类发酵床的养殖技术有哪些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