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养殖技术
青蛙的养殖技术及方法:蛙池的建设、种蛙的护理、种蛙管理、种蛙繁殖蝌蚪、产卵、孵化、蝌蚪的饲养和管理、分级饲养,强化驯养、饵料来源、诱饵驯食、成蛙的饲养管理。
1、蛙池的建盯碧设:蛙池大小可结合实际情况灵便把握。蛙池四周运用墙体护栏,墙高在1.5米左右,以避免小青蛙逃走或者被蛇种进到觅食小青蛙。最好能够在住所周边建蛙池,以便于管理。蛙池两边可分别设进水管和出水口,并且用铁枝和密眼涤纶网密封防跑。蛙池内四周应栽上水草植物和小灌木,以便于成蛙栖居。小青蛙养殖鱼池分成产卵池,蝌蚪池合成蛙池。一般宜挑选既湿冷又温暖避阳的区域,以长条形养殖池或土池最合适。
2、种蛙的护理:于每年寒冷冬季来临之前,应将水面放干,但是常常维持潮湿情况,为种蛙钻进泥洞里冬眠期造就资源优势。小青蛙的饲养技术性关键在于人工繁育,由于天然的田蛙经常出现一种两槽蚴的裂头蚴生存在蛙的肌肉组织中,选用人工生卵防护成蛙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此病。按每3平米约1组种蛙相团则锋对密度开展投种(在5月份之前资金投入不错)。种蛙规定个人肥厚,开产1~2年亲蛙为宜。雌和雄混和散养比例是3:1,放养密度相比较肉蛙少。由幼蛙到发情大概需时三年。
3、种蛙管理:提升蛋白质饲料的喂养,以泥鳅为主导,诱蛾虫辅助。维持水面的稳定平衡值,规定肥而活着。当水的温度保持在22℃以内时即做好生卵孵化的准备工作(这时雄蛙叫叫不断)。50克以上雌蛙一次可生卵许多。一般雌和雄抱针对水草植物上生卵。蛙卵呈淡黄色,环形,一片附在胶原纤维卵膜浮于水草植物上,非常容易鉴别。
4、种蛙繁殖蝌蚪:每一年春季惊蛰节令之后,宜放适当净水进到蛙池,让母蛙繁育蝌蚪。繁育出蝌蚪后该把种蛙防护,避免吞噬蝌蚪。
5、产卵:人工合成产卵场必须净水区,一般采用笼式生卵法,将要蛙强制性在竹筐或笼里生卵。雌和雄蛙以1∶1比例,20平方米生卵也可放置5个生卵筐或笼,水面深层要保持在10~15cm,水的温度要保持在10℃~11℃,为了能让孵化率提升,可将卵片要围栏网护下去,以防亲蛙影响后下移。
6、孵化:蛙精卵结合在孵化期内温度要保持在20℃~28℃,通常是当然孵化;也可以采用塑料膜遮盖孵化法及没有水孵化法。一般通过3~5天就可以所有孵化蝌蚪。新生蝌蚪取决于卵膜才安全性存活,千万不要搅拌水面,待全部小青蛙生卵后,将要小青蛙揪出池,以防影响孵化及蝌蚪生存条件。卵孵化5天后能提供精料,如豆桨、鸡蛋黄、水蚤及水里浮游动物,每日来养2次,但投饵总数不适合过多,以防水体恶变,造成蝌蚪身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就可以移进饲养池饲养。
7、蝌蚪的饲养和管理:小青蛙人工饲养需要从人工采卵后抚养孵化,出膜后蝌蚪在原有孵化池或网笼中培养,每平米河面散养600~800尾。蝌蚪孵化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须经一周饲养后移进饲养池。大概20~30天之后逐渐以红线虫、水蚤、蝇蛆为主导食,还可以豆桨、豆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导食,加喂一定的饲料可塌晌促使其生长发育。
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洒喂1~2次。第5天之后,改成豆桨、麸皮、豆腐渣白带浓缩饲料或谷糠及饲料等精饲料,每日资金投入1~2次,精饲料推广在饵料台子上,粉状饵料先自来水调为粘稠状再泼喂。如果发现水面含有汽泡或水体有恶臭味时应马上换自来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持续持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蝌蚪超级变态期管理方法:蛙卵孵化后70多天变为为幼蛙。蝌蚪从发生前腿到变态发育的这一阶段阶段主要依靠消化吸收尾端提供,靠肺呼吸气体,并开始跃出登录栖居,若有90%之上蝌蚪变成幼蛙时,就可以移进幼蛙池饲养。
8、分级饲养,强化驯养:因为小青蛙性格凶狠,大蛙吃小蛙等适者生存状况十分普遍,为避免这种行为,应等级分类饲养,把一样大小的小小青蛙圈在一起饲养,更应当举手投足饵料,让它都可以吃饱,不会相互之间残食。
挑选等级分类与分养:幼蛙饲养20~30天和,宜放干水面,并把大型号的幼蛙按每平米60~80只相对密度转到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型号幼蛙仍留原池饲养。选用饲饵、房间内立体式、双层笼圈聚集饲养,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的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子和木箱包装中,开展小型养殖生产量非常高,每平米可饲养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仅需5个月的时间。加强饲养:用密度高的集中化饲养可按照每平米100~150只的相对密度,饲养在内腔光洁,相对高度1米以上养殖池中,池水位20公分左右,在水面摆放饵料台,池中不设置陆上,驱使幼蛙登台集中化吃料和栖居。
9、饵料来源:小青蛙肉食性太杂,泥鳅、虫类、鱼儿、小虾米、小蟹、小螺、小蚌等等都是他们的美味佳肴。为了确保饵料的源头能与周边城区市场运营水槽鸡、鸭的商人联络,适度给他一点订金,要他们把每日弃废出的鸡、鸭嗉囔和结肠肺等保存起来给予为自己,随后剁碎当饵料。也可以煮一些茶麸水灌引入蕉根、树杆或垃圾池周边等富饶的土里,没多久,便会陆续钻出来许多泥鳅任由捕获当饵料。
10、诱饵驯食:因为小青蛙喜爱在水里觅食,不太喜欢在路上觅食,因此应将饵料资金投入水面表面,便捷小青蛙觅食。首先用新鲜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鱼饵中加入20%的人工精饲料,之后逐日增加占比,10天之后增至80%“活饵”料,主要包括泥鳅、蝇蛆、小鱼小虾、虫类、蝎牛和泥鳅鱼等;“死饵”就是指蚕蛹干、动物肝脏及浓缩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性,最终过多到彻底进食人工饵料。并要求加料按时、定量分析、精准定位。加料时长,春、秋天在中午饭前后左右,夏天在晚上或早晨,每日加料1~2次,每一次加料需在1多小时幼蛙吃了。重量50克以内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6~8%;重量100克以上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8~10%。饵料规定新鲜的、整洁和具有营养成分。
11、成蛙的饲养管理:幼蛙转到成蛙池后,小青蛙摄食量大,生长发育加速,是产生产品生产量关键阶段,除供货充沛的饵料,蝌蚪超级变态成蛙时即需提升动物性饲料的喂养,通常是人工培育的蝇蛆、泥鳅、红线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食物、高繁殖力的活饵。
在活饵不好的情况下,可以搭配混合饲料,比如用菜子饼(粉末状)60%、谷糠(或麸皮)30%、大豆蛋白粉5%、饲料5%相互配合匀称效果比较好。蝌蚪活跃性在水里,5天以后可提供精料,为豆桨、鸡蛋黄、水蚤、芥蓝菜、番茄及水里浮游动物。除此之外,在土丘上养蚯蚓,只需每日黄昏分块在土丘上滴上一些浓度值为3~5%的石灰浆,泥鳅便可倾巢出动,当做蛙饵。还需要适当喂些浓缩饲料,并一定要分养,调节饲养相对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之后,蛙体净重达100克时,饲养相对密度每平米30只,2个月之后改成每平米10~15只。再经过短期内饲养,就可以变成产品蛙发售。
稻田养殖青蛙的方法?
青蛙是一种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而且普遍的农业养殖专案,青蛙的养殖方式很多,稻田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法,那么,稻田怎么养殖青蛙?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青蛙稻田养殖技术一、稻田基础工程的建设
选择地势低洼、排灌方便、洪水不氾滥、天旱不干涸的稻田,面积控制在0.067-0.134公顷为宜。每0.067公顷稻田一般建宽在1米左右、高在50厘米以上的埂堤多条,埂堤面积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20%,创造符合青蛙水陆两栖习性的环境。
埂与埂之间宽4-5米,便于插稻。稻田周边用聚乙烯网进行拦围、网高1米左右,以防蛙逃逸。在埂堤边上用竹杆和芦苇帘子架设高出地面50厘米的遮阳棚,作为蛙休息和摄食的场所,规格为2米×1.5米,田埂上每10米左右设一个遮阳棚。
每个遮阳棚下放置3个食台,规格为50厘米×30厘米。为了确保稻田有充足的水源,每个养殖框口要单独设立进、排水渠。进、排水渠成对角线设立,促进水流的旋转使得换水充分。
青蛙稻田养殖技术二、种苗投放
稻田养殖青蛙中,一般4月初放养幼蛙。放养前,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20公斤对埂间水沟进行撒施消毒,一个星期后放水养蛙。刚变态的幼蛙每0.067公顷放养拿册2万-2.5万只,30天后的幼蛙每0.067公顷放养1.5万-2万只。切忌规格差异较大的青蛙同时放养。
青蛙稻田养殖技术三、饲养管理
1、食物驯化。具体办法是:先把活体饵料如面包虫、蝇蛆、小蚯蚓等均匀撒放在埂堤边上,让幼蛙捕食,每天分早晚2次投喂;5天后,幼蛙已习惯了捕食上述活体饵料,这时再将这些活饵投放到食台上;一个星期后,将鱼、动物内脏等"死饲"做成与活体饵料大小相似的配饲与活体饵料一起投喂,逐渐增加"死饲"的份额,最后完全过渡到"死饲"投喂。
另外可用模拟活饵办法,在饲料中放入数条活泥鳅,活泥鳅在饲料盘中游动带动盘中的饲料,幼蛙一见盘中饲料全部震动,以为是活饵,便会抢著吃,同样也可达到驯化目的。驯化时间一般在20天左右。
2、饲料及其投喂。刚变态的幼蛙饲料以蝇蛆、面包虫、小蚯蚓等小型动物为主,平均每100只幼蛙每天投饲100-150克。待幼蛙长到15克左右时,投喂小杂鱼、小虾和个体较大的蚯蚓、螺蚌肉以及动物内脏***切碎***等,每天的投饲量相当于幼蛙体重的10%-15%。另外在稻田中要装置诱虫灯,以诱集昆虫作蛙的饵料。待蛙长到50克以上,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直径为4-6毫米,投饲量控制在蛙体重的3%-5%,分上、下午各投喂1次。
3、日常管理。稻田养殖青蛙,夏季在埂堤上种黄豆,豆株可遮荫,利于青蛙避凉;夏季稻田要适当加注些新水,并保持水位在40厘米左右;每天要清洗食台,并定期消毒、晾晒;每日巡田,观察蛙的生长状况。
青蛙稻田养殖技术老差四、病害防治
稻田养蛙可以吃掉一些害虫,但不能完全替代农药治虫,严重的水稻病虫害仍需对症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为了确保稻田中美国青蛙的安全,施药前应注意清理疏通水沟,将稻田水位加深到6-10cm。喷洒药物时应尽量减少药物落入水中。乳剂农药在露水干后喷洒,粉剂农药在有露水时喷洒,也可每半块田轮流喷洒。喷药后,如果发现蛙类不适应,要立即向田中加灌新水。
另外,雨前不要施药,以免药物落入水中。蛙病防治应从提高蛙的体质,改善稻田环境人手,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道路:
①幼蛙放养时,用20X10-6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幼蛙叨分或用3%-4%的食盐溶液浸洗幼蛙10分钟。
②饲养管理中坚持对蛙沟***池***、工具、蛙体和食物经常消毒,投饵时坚持定时、定位足质、定量。
③运输、放苗等操作中要小心。在蛙病盛发季节之前或流行期,每隔10天一15天在稻田沟池中泼洒20X10-6的生石灰或1X10-6的漂白粉,亦可在配合饲料中消含宏新增不同药物进行投饵防治。
④巡田时,发现敌害、污物、残饵及时清除;对行动迟缓、伏卧不动、厌食或有其他异常表现的蛙,应及时捕捉检查,有病则应隔离治疗,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病情的发展与蔓延。
青蛙稻田养殖技术五、稻田养殖青蛙注意事项
①稻田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
②将稻田分隔成若干小块蛙田,每块面积约80—120平方米。
③开挖蛙沟。在稻田的两边?靠进水渠或蓄水池各开挖一条长与蛙田相等,宽1米、深0.5-0.6米的“11”字型蛙沟,面积占本田的15-25%。蛙沟与蛙田交接处筑一条高、宽各0.3米的小田埂。
④加高加固田埂。开挖蛙沟的土用于蛙田四周筑田埂,加高至0.4-0.5米、面宽0.3-0.5米。
⑤建好防逃设施。在蛙田四周打木桩,用水泥瓦或聚乙烯网片围拦,高0.8-1米,埋入土中10厘米。
⑥对角开挖进出水缺口。每块畦田分别开挖进出水口各1-2个,同时用铁丝网或聚乙烯网片钉成拦蛙栅。
⑦搭好遮荫棚。在每条蛙沟的上方,平挂遮阳网遮荫,宽1.5-2米,长与蛙沟相同。
⑧蛙田外围开挖排洪沟,防止洪水入蛙田。
通过以上关于青蛙稻田养殖技术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稻田怎么养殖青蛙,稻田养殖青蛙是青蛙养殖过程中的一个模式,其中美国青蛙可采用稻田来进行养殖,不仅生态绿色,而且也可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间,使稻田的产出率增高。
看过的人还:
如何养殖牛蛙 牛蛙养殖技术要点介绍
牛蛙是水陆两栖动物。白天多在水面上,或栖息于草丛中,或洞穴内;晚上则四出活动觅食,是一种夜行动物。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如何养殖牛蛙,了解一下牛蛙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1、牛蛙的幼蛙如何养殖
幼蛙是指脱离蝌蚪期后两个月的小蛙,体重为20克左右。此时饲料应以活饲料为主,如昆虫、蝇蛆、蚕蛹、蚯蚓、小鱼、小虾、蛙类蝌蚪等。幼蛙有不吃死动物的习性。为了让其养成吃死的动物性饲料,如投喂死的动物性饲料于盘中时,可放几条活泥鳅,让其发生错觉,来慢慢转变其食性。
幼蛙的放养量,一般40日龄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养100只,40日龄以上的幼蛙,每平方米只能放养80只。
2、牛蛙成蛙养殖要点
幼蛙经一年以上饲养后,性腺即成熟,体重达250克以上,即可作为商品蛙出售。
成蛙喜欢吃昆虫类、蝇类、螺类、蜗牛春轿、蚯蚓、小鱼、小虾及水生昆虫等活饲料,经过驯化模隐后,也食蚕蛹、禽畜内脏等物。投喂时间多在傍晚进行,因为它是夜行动物。如果饲料不足,会发生自相残杀的现象。若长期投喂单一饲料,则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而引起皮肤病。
成蛙的放养量,一般每平方米为40只左右。
3、养殖牛蛙的三种方式
(1)集约养殖
即高密度精养,包括单养、鱼蛙混养。蛙池面积以0.07公顷以内为好,水深1米,池边有坡度,池内放些水生植物,以利它栖息和隐蔽。蛙池可以放养幼蛙、成蛙或蝌蚪,但不能混养,只能单养。放养密度,一般每0.07公顷放养成蛙2000-3000只,当年变态的幼蛙10000只左右,翌年春,稀放为5000-6000只。,
(2)半开放式养蛙
就是在较大的水面,可投放幼蛙,以天然饵料为主,人工饲料为辅。
(3)流放养殖
把牛蛙投放到成千上万亩的水面(国外及我国台湾旦森厅省已采用此法)。这种水面内应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天然饵料资源。
4、牛蛙养殖注意事项
牛蛙对温度十分敏感。当温度下降到10℃以下时就进入冬眠。牛蛙的致死低温为0-5℃。如果温度太高(39-40℃时)亦有热死的可能,它的最适温度为25-30℃。
湿度也对牛蛙有影响。牛蛙皮肤裸露,没有任何防止蒸发和保护组织,因此牛蛙对干燥的抵抗能力较差。特别是幼蛙,怕日晒和干燥。30分钟日晒即能使牛蛙致死。牛蛙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下20小时也会自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