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孵化育雏技术培训内容 孵化育雏技术培训总结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冷雨夜

皖西白鹅和扬州大白鹅有什么区别?

  皖西白鹅1、产地与分布
  皖西白鹅中心产区位于安徽省西部丘陵山区和河南省固始一带,主要分布皖西的霍丘、寿县、六安、等县市。
  2、外形特征
  皖西白鹅体型中等,体态高昂,气质英武,颈长呈弓形,胸深广,背宽平。全身羽毛洁白,头顶肉瘤呈橘黄色,圆而光滑无皱褶,喙橘黄色,喙端色较淡,虹彩灰蓝色,胫、蹼均为橘红色,爪白色,约6%的鹅颌下带有咽袋。少数个体头颈后部有球形羽束,即顶心毛。公鹅肉瘤大而突出,颈粗长有力,母鹅颈较细短,腹部轻微下垂。皖西白鹅的类型有:有咽袋腹皱褶多,有咽袋腹皱褶少,无咽袋有腹皱褶,无咽袋无腹皱褶等。
  3、生产性能
  产肉:成年公鹅体重6.12千克,母鹅5.56千克。屠宰测定,公鹅半净膛为78%,全净膛为70%;母鹅半净膛为80%,全净膛为72%。
  产蛋:母鹅开产日龄一般为6月龄,产蛋多集中在1月及4月。皖西白鹅繁殖季节性强,时间集中。一般母鹅年产两期蛋,年产蛋25枚左右,约3%~4%的母鹅可连产蛋30~50枚,群众称之为常蛋鹅。平均蛋重142克,蛋壳白色。蛋形指数1.47。母鹅就巢性强。公母配种比例1:4~5,种蛋受精率为88%以上。
  产毛:皖西白鹅羽绒质量好,一只鹅产绒349克,尤以绒毛的绒朵大而著称。
  皖西白鹅已列入《全国家禽品种志》,肉质鲜美,羽绒质量极佳,绒朵大,膨松度高,堪称世界之最。
  皖西白鹅的育雏管理及放牧技术
  皖西白鹅原产于安徽省六安地区,是我国优良的中型鹅种。具有早期生长快,羽绒朵大纯白,是重要的出口物资,也是皖西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性产业。
  皖西白鹅具有七大特点:1.早期生长发育快,在农村粗放饲养条件下,30日龄体重可达到1.5kg以上,60日龄3.0~3.5kg,90日龄4.5~5.5kg.成年公鹅平均体重6.8kg,最大公鹅可达到9.5kg.母鹅平均体重5.0~6.0kg;2.觅食力强,耐粗饲,以草为主,耗料少。3.肉质好,制作“烤鹅”和“腊鹅”,鲜嫩可口,风物独特。4.产绒量高,绒朵大,弹性好。5.鹅皮可鞣制裘皮,柔软蓬松,保暖性好。6.体态高昂,叫声宏亮。
  一、育雏管理
  1.选择雏鹅:健康雏鹅孵化期为30天,出壳重80~100g,且腹部柔软,脐部收缩良好、肛门清洁、卵黄充分吸收,站立平稳,行动活泼,叫声有力,毛色光亮,两眼有神。用手握颈提起雏鹅,两脚能迅速收缩,并挣扎有力。
  2.育雏准备:育雏前应准备好育雏室和育雏用具。育没皮雏室具有保暖、干燥、清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等条件。进雏前3~7天,要对育雏室和育雏用具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3.饮水喂食:雏鹅出壳后24小时,要给雏鹅饮300×10-6高锰酸钾水,1~7日龄雏鹅日喂食6次,8~15日龄雏鹅日喂食8次,先喂后饮。配合饲料的配比可因地制宜。
  4.保温防湿:雏鹅调节体温能力差,一定手察袜要调控育雏温度。育雏室要干燥卫生,垫料也要干燥柔软,谨防因潮湿引起雏鹅疾病。
  二、放牧技术
  1.放鹅信号:自雏鹅开始,每当喂食、放牧前都发出不同的语言信号,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即可指挥鹅群。放牧时要选好头鹅,以便头鹅一动而带全群。若头鹅不听指挥,应及时淘汰,另选头鹅。
  2.选好放牧场地:仔鹅和成鹅要选择青草茂盛的草场,并且附近有清洁的水源,道路平坦。
  3.合理安排放牧时间:雏鹅5日龄后开始放牧,放牧时要选择天气温和、无风雨的上午8~10点和下午4~6点进行。
  4.合理补饲:雏鹅放牧回来后,视其采食情况合理补饲精料。

  扬州鹅扬州鹅被誉为我国第一个新鹅种。这是江苏省科委在“八五”和“九五”都下达的计划项目。
  扬州鹅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扬州鹅集中了父本和母本的优点,它生长速度快,肉质毕激好,繁殖率高,一般来说70日龄的仔鹅,可以达到3.3至3.5公斤,比太湖鹅的生长速度高27.8%。第二点是后代肉质好,肉类蛋白质含量比它的父本高1%。第三,其产蛋水平比较高,年产蛋量可以达到72至75枚,可以生产62至64个雏鹅。它还耐粗饲,放牧的时候任何草它都能吃。
  一、扬州鹅的由来
  我国鹅品种资源丰富多样,适应性和生产性能各不相同。东北有以产蛋著称的籽鹅,豁眼鹅,西北边陲新疆有适应高原寒冷气候的伊犁鹅,南方广东湛江沿海有体大肉肥的狮头鹅,西部西南成都、重庆一带有生长快、产蛋多的四川白鹅,华中湖南有肝性能好的溆浦鹅,江苏有肉质好、产蛋多的太湖鹅,浙江、安庆一带有一年四季产蛋的浙东白鹅和耐粗饲的安徽雁鹅、皖西白鹅,群众称之为“四季鹅”等。这些地方品种不仅自然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而且蕴涵着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但是,由于我国的养鹅业长期以来是以农村副业的形式存在,以放牧为主,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水平较低,不少品种尚未经过科学、系统的选育,品种内生产性能个体间差异较大,缺乏一致性。此外,由于长期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我国鹅品种中多数鹅种有较强的就巢性,产蛋少,如狮头鹅、安徽雁鹅就巢性强,年产蛋只有25—35枚。
  养鹅业是我市传统的特色产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雄厚的技术基础,有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有需求旺盛的市场,就是缺少理想的优良品种。为了提高养鹅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推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1990年我市引进四川隆昌鹅(即四川白鹅),进行开发利用的研究,1996年在扬大畜牧兽医学院赵万里教授的主持下,扬大畜牧兽医学院和原市多管局(现为农业局)开始用生长快、产蛋多、无就巢性的隆昌鹅与肉质好、产蛋多、无就巢性的太湖鹅以及皖西白鹅进行杂交试验、配合力的测定,选择比较优良的组合进行反交、回交,再筛选一个最佳组合,进行世代选育,到目前为止已进入第六个世代。同时围绕扬州鹅的选育开展的“相关基础性研究、探索新的育种理论和方法”、“扬州鹅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鹅的营养需要与消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仔鹅血浆中部分激素含量的变化与生长性能关系的研究探索”、“扬州鹅染色体核型、带型分析极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研究”以及“鹅的疾病综合防制技术的研究”等十一个方面研究试验。扬州鹅的选育被省科委列为“八五”、“九五”攻关项目,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艰苦工作,育成了新的地方优良鹅种,2002年8月通过省家禽品种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扬州鹅。
  二、扬州鹅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1、扬州鹅的特点。扬州鹅是我国首次利用国内鹅种资源育成的新品种,是理想的中型鹅种。经国家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站测定,扬州鹅体型适中,整齐度好,遗传性能稳定;肉用仔鹅早期生长快,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鲜美、肌肉蛋白含量高,肌纤维细密,肌间脂肪丰富,含水量低,加工成品率高,适口性好;仔鹅在放牧补饲条件下,70日龄平均活重3.49公斤,舍饲条件下,70日龄平均活重4.02公斤;种鹅繁殖性能好,种鹅产蛋期平均产蛋71.39枚,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均在90%以上。测定的结论是“扬州鹅仔鹅生长速度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种鹅达世界先进水平”。
  2、发展现状。扬州鹅现有江苏省扬州鹅育种中心和高邮市扬州鹅种鹅场两个育种基地,现有育种基础群五万只,核心群0.5万只,家系40个,同时建立一些扩繁场,扩繁群种鹅20万只。此外,正在引进其它优良品种,培育父系,建立专门化品系和杂交配套系的试验研究。
  扬州鹅在育种过程中试验推广的效果也十分显著。到目前为止,除在本市推广外,已在本省盱眙、盐城、洪泽、武进、镇江、张家港、东台、兴化等地以及山东、河南、上海、黑龙江、安徽等十多个省市推广试养,并取得成功。高邮市送桥镇是扬州鹅育种基地之一,近几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推广扬州鹅力度很大,提出鹅业兴镇,年饲养扬州鹅达到50万只以上。去年又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万元,兴办“天歌”鹅肉产品加工厂,并有厂与农户直接签定扬州鹅养殖协议,实行保护价收购。河南省巩义市引进扬州鹅饲养,经过几年的试验推广,他们认为扬州鹅适应黄淮流域广大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比较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仔鹅早期生长速度、种鹅产蛋均高于四川白鹅。山东徽山引进饲养,种鹅产蛋期平均产蛋77.6枚,自然交配、受精率达到87.6~91.2%,孵化率在85%左右。他们认为扬州鹅确属优良鹅种,具有耐粗饲、觅食性强、适应范围广、抗病力强,适于放牧或圈养,饲养的肉仔鹅早期生长发育快。种鹅产蛋多,蛋个头大,繁殖性能好等优点,深受饲养户的好评。由于扬州鹅优质高产的种质和明显的经济效益,《新华日报》、《中国畜牧水产报》、《科技日报》、《扬子晚报》、《中国家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十家新闻媒体以及专业杂志对其均有专门报道,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反响。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市)纷纷要求引进饲养,求购信涵、电话不断,市场需求的空间很大。
  三、加速发展扬州鹅
  1、继续选育提高扬州鹅生产性能。(1)扩大家系。家系由目前的40个扩大到160个,饲养家系种鹅1200只。(2)引进2-3个种源,建立父系,建立2-3个专门化品系,通过杂交配合力的测定,选择最佳组合,培育建立杂交配套系。(3)搞好家系建档记录,分析整理资料,力争尽快通过国家家禽品种委员会对扬州鹅的审定。
  2、办好江苏省扬州鹅育种中心。以扬州鹅种鹅场为基础,充分利用扬州境内自然资源、品种、市场技术优势,逐步建立健全扬州鹅良种繁殖体系,承担扬州鹅保种、育种、制种、扩繁推广和试验示范等今年中心要投入300万元左右,完成种鹅场主要基建任务,包括4幢家系鹅舍、4幢试验鹅舍、1幢育雏室、4处种鹅舍、炕孵场、以及场内水、电路配套等等,饲养家系鹅种鹅300只,核心群种鹅0.5万只。通过几年的努力,把种鹅场建成扬州鹅示范园区。
  3、加速扬州鹅推广步伐。在全市每个县(市)布点建立1~2个扬州鹅扩繁场,同时在省内外建立10个以上扩繁场,每个扩繁场饲养父母代0.5~1万只。此外建立一批繁殖场和种鹅饲养专业户,力争通过“十五”乃至更长一点时间的努力,使扬州鹅在商品鹅中占份额达到80%以上。
  4、积极推广扬州鹅饲养配套技术。尤其是种草养鹅、秋孵冬养、集约化饲养、鹅的疾病防制技术。要强化培训、抓好典型示范,让更多的养殖单位和个人熟练地掌握养鹅知识和生产技能,调动积极性,提高养鹅效益。
  5、大力推广扬州鹅的产业化经营和无公害养殖。注重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和鹅业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农村各类养鹅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培养农民经纪人,把养殖与加工、生产与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积极创造条件,组建联合舰队——扬州鹅业集团,进一步提高扬州鹅业的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与此同时,建立10个年饲养扬州鹅50万只以上无公害养殖基地。一个基地就是一个扬州鹅园区,园区把种鹅饲养、炕孵、商品鹅养殖、饲料生产(包括青饲料)、商品鹅加工销售融为一体。要强化对基地环境包括土壤、水源、大气等方面监测,对投入品包括种苗、饲料、防病治病使用的药物实施全程监控,按照《扬州鹅饲养技术规范》进行养殖,进一步提高扬州鹅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覆盖率,推广扬州鹅的发展。

为什么山鸡孵化不破壳

山鸡蛋由于壳厚,气孔封得严,影响气体交换,水分蒸发升伏,热能传导和啄壳出雏,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孵化率较低,为提高山鸡蛋的孵化率,山东省曹县位湾镇山鸡繁养场场长蔡生华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掌握了一整套山鸡蛋孵化技术,从而提高了孵化率,现介绍如下:

一、选蛋:种蛋应符合品种要求,蛋重大小适中,蛋形正常,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最好是短时间内存放的,因种蛋存放时间愈长孵化率愈低。

二、消毒:种蛋的消毒非常重要,消毒的种蛋比不消毒的能明显提高孵化率。种蛋的消毒一般采用甲醛气体熏蒸消毒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克,福克马林30毫升的剂量,在27℃~30℃的温度下熏蒸20分钟,可杀灭病原微生物特别对病毒和枝原体的消毒效果显著,消毒一般在消毒柜内密封进行。

三、温度:温度是孵化所需要的首要条件,只有在适当温度下胚胎才能进行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孵化期温度要求相对稳定,其变化范围允许在0.5℃,孵化场所要求温度均匀,否则很难孵出好的成绩。孵化温度根据胚胎发育的情况采取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施温方法。温度分别是: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在36℃~38℃;1~7天,38.8℃~39.2℃,8~14天,38.5℃~38.8℃,15~20天,38℃~38.5℃,21~24天,38.5℃~39℃,如此用温,胚胎发育正常,尿囊于14~15天在小头合拢,把蛋白全部包住,保证胚胎20~21天充分利用蛋白,故可提枣则高山鸡蛋孵化率。

四、湿度:湿度也是山鸡蛋孵化期的重要条件,若湿度不足,则会引起胚胎粘壳,出雏困难或孵出的鸡体重轻,雏鸡两脚鳞片粗糙、干枯,若湿度过高,孵出的雏鸡虽较重,但雏鸡的蛋黄吸收不良,腹部大,体质差、易死亡,致使成活率下降。孵化期山鸡蛋的湿度以两头高,中间平为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期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出雏期提高湿度是为了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便于啄壳出雏,前期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为60%~68%,出雏期70%~75%。

五、翻蛋:翻蛋能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孵化期受热均匀。实践证实,1~20天内每8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180度,21~24天出雏期不翻蛋,只调边心蛋,就能满足胚蛋发育要求,孵化效果十分理想。

六、晾蛋:在孵化中后期,蛋温可达38.8℃,蛋壳表面积相对小,气孔小,散热缓慢,此时期晾蛋可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排除蛋内积热,孵化16天后,应每天晾蛋一次,20~24天,生理热多,每天晾蛋2次,晾蛋时间长短不吵岩携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当蛋温降至35度时继续孵化。

七、喷水:喷水是提高出雏率的关键之一。喷水作用有三点,一是破坏壳上膜,二是促进蛋壳和壳膜分别收缩和扩张,破坏它们的完整性,增大通透性,加快水分蒸发和蛋的正常失重,使气室容积变大和供氧充足,三是导致蛋壳松脆。山鸡蛋的壳上膜厚,蛋温降至35℃时继续孵化。壳坚硬,前者影响气体和水分蒸发,后者妨碍啄壳,壳上膜的存在对孵化头几天是有利的,随着胚龄的不断增大,尤其是当尿囊合拢后,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和排出大量代谢产物时,它就开始对胚胎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需要对21~24天的胚蛋喷31℃~38℃的温水(不可过早,也不可过迟),每天喷一次,待晾干后继续孵化。在反复晾蛋、喷水的作用下,蛋壳由坚硬变松脆,雏鸡易破壳,减少了出雏期的死胎。

山鸡简易孵化法
龙川县科技局张佩登2002-12-19
较大规模的山鸡养殖场,一般都采用机器来孵化;但对一些小规模的饲养山鸡户来说,因为种蛋数量少,如果用机器孵很不合算,只好采用人工孵化法。下面介绍两种简单经济有效的孵化方法:
一、电热毯加水袋孵法。
(1)用具:电热毯、水袋(塑料袋)、床单、棉被、摊床、温度计。(2)摊床:先把电热毯放在床上,然后把水袋置于电热毯上,水袋上面加盖床单,种蛋放在床单上,再把温度计插入种蛋中,盖上棉被。(3)孵化管理:①调温。插上电源,使水袋温度达到40℃左右。②上蛋。把消毒过的种蛋放在床单上,此时注意控制温度,保持在38℃左右为宜。③翻蛋、凉蛋。上蛋后10小时开始翻蛋,每3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以90度为宜,直至21天后停止翻蛋。入孵1周后每天开始凉蛋1次,时间大约15分钟,以种蛋温度降到30—33℃后为宜,然后重新加温。④剔蛋。入孵后第7、11天时各照蛋1次。及时剔出无精蛋、死精蛋、弱精蛋、死胚蛋。⑤等待出雏。21天后每天用温水喷洒蛋面1次,当有部分雏鸡啄壳时,可把温度提高到39℃左右。对个别不能及时出壳的雏鸡还应人工助产。
二、煤油灯温水袋孵化法。
(1)用具。自制四灯头煤油灯1盏,水袋、床单、棉被、温度计。(2)置好敞口木箱摊床。敞口木箱大小以种蛋多少而定,边高20厘米,在木箱正中开1个20×25厘米的方孔,方孔上钉1块铁皮,除铁皮外的底部垫上厚约5厘米的草木灰,四周用棉絮包好,再在草木灰上放置水袋,煤油灯放在铁皮下面,让其火焰刚好触及铁皮为度。采取控制煤油灯火焰大小的方法进行控温。(3)孵化管理同电热毯加水袋孵化法。采用这两种方法效果都很好。
要养好山鸡、孵化育雏是成败的关键。
1、选蛋。种蛋要符合品种要求,蛋的大小适中,蛋形正常(椭圆形)色泽鲜艳,最好是不超过10天的种蛋。
2、种蛋消毒。种蛋消毒剂相当广泛,但大多只能对蛋壳表面的病原菌起作用,而我们选用抗生素药液浸泡种蛋,不仅能杀死蛋壳表面细菌还能杀死蛋壳内经蛋传递的鸡白痢、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效果远远超过其他方法。其配制方法是在水盆中加入25公斤30℃温水,然后放入80万单位青霉素8瓶、100万单位连霉素15瓶溶于水中、再将种蛋放入浸泡2至3分钟后取出晾干入孵,这样可以提高孵化率,健雏率和成活率。
3、控温。根据胚发育情况、应采取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稍高的控温方法。即种蛋入孵前将孵床预热后再将种蛋放入孵床。蛋温控制在37℃-38℃之间,入孵后7天控制在38.8℃,15-20天控制在38℃-38.5℃,21-24天控制在38.5℃-39℃。
4、翻蛋。翻蛋可使胚胎发育运动、更换位置、受热均匀以及促进代谢。种蛋入孵前通过消毒浸洗。其水分多,为提高蛋温使表面受热均匀以及蛋面水珠凝结,第一天应翻蛋3-4次,以后每8小时翻1次,翻蛋角度为180度,直至20-24天时停止翻蛋。
5、照蛋。一般照蛋3次,入孵5天后开始照第一次。及时检出无精蛋、死精蛋、无精蛋蛋中透明只有中间1小黑点或通光透明,并可看到许多沙眼,死精蛋无血丝。第二次照蛋在第11天,正常为半部黑色、死胚表现不完整。第三次在第19天、活胚可见发育正常、血管在蛋的小头合拢、在气室中可见黑影闪动、死胚可见气室和蛋下身部两头发育有残余血管和死胚的阴影。
6、湿度。孵化期湿度要控制两头高中间低为好。前期相对湿度为60%-65%,中间为55%-60%,后期为65%-68%,出雏时更应注意应为70%-75%,因后期湿度低会影响出雏质量。
7、晾蛋。晾蛋主要是助于胚胎散去多余的热以达到短时间内降低蛋温而适应胚胎的发育,特别是中后期胚胎逐日增大,体内物质代谢加强,从而产生大量的生物热,此时的热可足够供应胚胎发育外,还有多余热、如此垫不散发出去会使胚胎发育受到影响。孵化至12天后开始晾蛋、晾蛋时间适蛋温高低而灵活掌握,一般用眼皮试温较为准确,因孵化温度与人体温相似,只要将种蛋往眼皮上靠感到微热即可继续入孵。
8、喷水。喷水是提高出雏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入孵21-24天的胚蛋应喷水,水温在35℃-38℃之间,喷水是促进蛋壳钙化、雏鸡易破壳、出雏整齐减少死雏、适情况而定一般每天喷水1-2次,出雏一般在23-24天全部出齐。

珍珠鸡几天出壳

1、下孵化期为30天;

2、人工孵化环境下孵化期为26-28天。孵化期间,0~23天在孵化机内,此后在出雏机内。孵化温湿度:孵化机温度38.1℃,出雏机温度37.6℃,孵化机湿度55%,出雏机湿度为70%~80%。

扩展资料:

珍珠鸡的育雏技术

1、温度

育雏3周内,鸡舍里的温度适宜与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刚出壳的雏鸡要在35~38℃的保温伞下,以后每周下降3℃左右。鸡舍温度是否适宜可观察鸡群的表现:温度低则鸡群扎堆;温度高则鸡张口喘气;适宜温度下雏鸡精神活泼。

2、密度

1周龄每闷喊答平方米饲养50只~60只,2周龄时每平方渗帆米饲养30~40只,至3周龄每平方米只能养20只~30只。

3、湿度

育雏室保持60%~65%的,可在室内悬挂干湿球温度计测定。

4、通风

自然通风装置即可满足雏鸡通风要求。如门、窗、屋顶风帽。

5、光照

在密闭式鸡舍,1~2日龄的雏鸡需光照23小时,3~7日龄需20小时,2周龄需16小时,3周龄公雏需12小时,母雏14小时。:0~10日龄为每平方米3瓦,11~21日龄为每平方米2瓦,要注意使全舍的光照均匀一致。

8.饲料

出壳雏鸡体重小、耗料少、增重快,因此要求饲料质量好,营养水平高,符合卫生标准。可参考的饲料配方如:玉米50%、麦粉3%、2%、豆饼31%、鱼粉12%、骨粉1.1%、食盐0.4%,、多种维生素、、促生长素、抗生素药物等添加剂0.5%。

9、开食时间

饲喂与给水在雏鸡出壳后24小时开食,可先让其饮用5%的葡萄糖水,2~3小时后再喂给浸软凉干的碎米或,1~2天后可喂给蚂慧配合料。

10、给食频次

1周龄每昼夜喂食6~8次,2周龄5~6次,3周龄4~5次。开食后可自由饮用水质好、水温20~25℃的饮水。

参考资料来源:

上一篇:醴陵黑山羊养殖技术有限公司 醴陵黑山羊养殖技术培训学校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