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娃娃鱼人工养殖技术论文 娃娃鱼人工养殖技术视频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虚虚实实

娃娃鱼要怎么养娃娃鱼的人工繁殖

  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及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人工饲养娃娃鱼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娃娃鱼要怎么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娃娃鱼的饲养方法

  养殖条件

  室内外均可养殖。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种苗放养

  大鲵养殖一般引进10厘米灶胡以上的幼鲵,每平方米水面可放鲵20条左右。种苗放养前养殖地用硫酸铜2毫克/升浸泡5小时消毒,鲵体用氯化钠3%~4%药浴10分钟。事先在池内用麻石搭建洞穴,放置水草以供大鲵躲藏。

  饲喂技巧

  养殖池设饵料台,台面高出水面少许。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当水温在16~23℃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

  日常管理

  大鲵的日常管理简单,但很重要。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饲养娃娃鱼的水质要求

  在饲养大鲵(娃娃鱼)室内饲养池的周年水温变幅要求比较平稳,在1~3月之间水温会比较低,在7~9月之间水温会比较高。大鲵(娃娃鱼)喜欢堆集在鱼巢中而不大喜欢摄食。对于人工饲养的大鲵(娃娃鱼)水温应该保持在在10~24℃之间是比较适宜的。

  pH值大鲵(娃娃鱼)饲养池水呈弱碱性,一般在7.3~7.4之间波动。夏天pH值稍低主要是由于溶氧消耗大和有机酸增多的缘故,这有利于减少温度偏高引起的氨中毒。大鲵(娃娃鱼)对碱性水十分敏感,pH值>9时可导致大鲵(娃娃鱼)毁灭性的死亡,因此不可忽视大鲵(娃娃鱼)饲养池水的pH值的变化。

  氯化物、硫酸盐和硅酸盐这三种盐在池中较稳定,主要受自来水的影响。池中的Cl⁻稍比自来水中Cl⁻(14.5±1.5毫克/升)高,这是由于大鲵(娃娃鱼)排尿时带出部分Cl⁻在池水中积累的缘故。Cl⁻过高易与NH₄⁺形成有毒的氯气,因此Cl⁻应小于1000毫克/升为妥。硫酸盐浓度大时,在缺O₂和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易还原生成剧毒的H₂S,所以硫酸盐含量不宜过高。池水中硅酸盐最稳定,与自来水中的含量相一致。

  溶氧和有机物耗氧大鲵(娃娃鱼)饲养池水中溶氧偏低,而大鲵(娃娃鱼)生长发育较好,这与其可用肺呼吸空气中空皮的氧气有关。大鲵(娃娃鱼)在水呼吸时,体重增加呼吸量增加相适应,因此饲养大规格大鲵(娃娃鱼)密度不能过大。而溶氧是水体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子,因此要不断补充含氧高的水于池中。以溶氧大于3.5毫克/升为宜。

  有机物耗氧主要来源于大鲵(娃娃鱼)排泄物和过剩饵料,它与池水停留时间存在正相关。因大鲵(娃娃鱼)喜清新水质,隐亏拦故要通过不断换新鲜水来减少COD这一耗氧因子。总硬度和总碱度大鲵(娃娃鱼)喜Ca²⁺丰富的水体,一定的碱度又可缓冲pH值的变化,因此饲养大鲵(娃娃鱼)水体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应稍比鱼的高,Ca²⁺∶Mg²⁺约3∶1为宜,适宜范围为100~2000。

  磷酸盐磷大鲵(娃娃鱼)饲养池周年PO₄³⁻—P含量较高,且有积累现象。这是由于大鲵(娃娃鱼)通过胃酸消化泥鳅的骨骼后,其排泄物在池水中不断释放PO₄³⁻,加之没有绿色植物和藻类利用PO₄³⁻的缘故。大鲵(娃娃鱼)饲养池PO₄³⁻—P含量可偏高一点,但应低于5.0ppm。

  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大鲵(娃娃鱼)饲养池中的氨态氮和亚硝态氮显著高于自来水中的含量。这主要由于大鲵(娃娃鱼)以蛋白质含量很高的泥鳅为饵料。其消化后的排泄物中NH₃、尿素成份含量较高,而室内池由于缺乏阳光无浮游植物和藻类利用NH₄⁺,使得NH₄⁺在池中积累,且氨氮又不稳定,在O₂和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成NO₂⁻。NO₂⁻—N在池水中不断积累与池水停留时间成直线正相关。氨氮和亚硝氮在池中浓度达到一定时易引起大鲵(娃娃鱼)成批死亡。因此通过换水降低NH₄⁺—N和NO₂⁻—N的浓度是改善大鲵(娃娃鱼)饲养人工生态环境的关键。

  余氯如果余氯过高的话会对鲵眼睛和皮肤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自来水余氯在饲养池中经过大面积的曝气在1~2天内降至最低水平。经周年测定大鲵(娃娃鱼)池夏天余氯稍高,在每升水体中约含0.32毫克。通常每升水体中含0.05~0.5毫克的余氯含量对于大鲵(娃娃鱼)生长发育是无影响的。

  娃娃鱼的人工繁殖

  催产亲鱼选择

  选择大鲵(娃娃鱼)成熟度较好的个体,其外观表现为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雌性腹大而柔软,用手轻摸腹部有饱满松软富弹性之感;雄性泄殖孔周边乳白色小点突出明显,桔瓣状肌肉隆起,内周边红肿,挤出少许精液用显微镜检查,精子单个游离,活力较强的方能催产。

  人工催产

  催产药物通常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两者混合使用。注射剂量按大鲵(娃娃鱼)亲鱼体重计算,每千克亲鱼注射LRH—A50微克、HCG800~1000国际单位。注射部位以背部后端肋沟间进针为好。即可一次注射,亦可分2次注射。2次注射第一次用量1/4,第二次用量3/4,间隔时间1.5~2小时。催产水温14~21℃。在这种条件下,催产效应时间为4~9天,其中以催产后4~5天产的卵较好。

  人工授精

  采用干湿法。具体做法是待大鲵(娃娃鱼)雌体在水中产出一小段卵带后将其捉起,轻轻放于帆布担架中,用黑布蒙住其头部,然后一人用手将尾部向上稍稍抬起,另一人端着瓷盆接卵,若中途卵带产出受阻,可用手卡住卵带,静待一段时间使其继续产出,不可用力外拉。否则产出的卵子变形,产出亦不可用。待产出一段卵带,已有一定数量的卵后,即抓紧时间,将雄鱼精液挤出着于卵带上,略加少许水(3~5毫升),轻轻摇动瓷盆,使其受精。静等5~10分钟后,加少量清水,过半小时换水2次。最后分盆孵化。

  人工孵化

娃娃鱼养殖技术教程

娃娃鱼养殖技术教程包括:场地选择、饲养池的修建、饲养池的要求、购买鱼苗、投喂方法。

1、场地选择:

娃娃鱼主要栖息于水中,而且需要在水质清、凉的流溪中。因此,以选择水源充足、常年水温变化在9~20℃之间的江河或水库附近建造养殖场为宜。

2、饲养池的修建:

娃娃鱼在自然环境中喜居于阴暗环境,为了满足这一生活习性,饲养池一般用石或砖块(底及四壁用水泥粉刷)拱拆差成不同大小的拱洞,分2平方米、4平方米、10平方米、25平方米群等规格的饲养池,池高1米,每池均有进出水孔。

3、饲养池的要求:

光线暗弱,适合娃娃鱼畏光的特性;拱洞避免光热,太阳光不能直射,以保池水阴凉,水旅念皮温一般不超过20℃;排灌水便于控制,清污洗池方便,有利池水清新;便于饲养管理和观察其习性。

4、购买鱼苗:

养殖户最好到就近的娃娃鱼人工繁育中心购买人工繁育的种苗。目前娃娃鱼种苗较贵,为确保养殖成活率,初养殖者最好购买重量在100克以上的娃娃鱼苗。

5、投喂方法:

娃娃鱼的食谱非常广泛,各种鱼、虾、蟹、高迟泥鳅、鳝鱼、蛙、蚯蚓、昆虫,以及猪、牛、羊、鸡等畜禽的内脏等下脚料均可投喂,但饵料一定要新鲜。山区人工养殖为解决长期投喂饵料问题,可附带养殖小杂鱼,或养殖蚯蚓、黄粉虫、蜗牛等。

娃娃鱼养殖技术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名,因叫声像婴儿啼哭而得名,它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大量的捕杀,现在野生的娃娃鱼的数量较少。娃娃鱼的人工繁育较为困难,但随着养殖技术不断成熟,娃娃鱼养殖业越来越受欢迎,下面亲农网带来娃娃鱼的养殖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1、养殖场地

娃娃鱼喜静、喜阴,所以养殖场地最好选择在山区或人烟稀少的环境,这种环境相对独立安静,还较为阴凉,有利于娃娃鱼生长。养殖场并散誉地内一定要暗,池地一定要光滑,养殖池不宜过大,有很好的排灌掘侍措施。养殖产地内要有孵化池、幼鲵池、饵料池等,养殖池在修建好之后不要立即放入娃娃鱼饲养。由于建池会使用水泥,而水泥的碱性较大,碱性过强会造成娃娃鱼大批死亡,所以新建场地一定要处理,将碱性降下来在饲养。

2、种苗投放

养殖时去娃娃鱼人工养殖中心购买种苗,为保证养殖成活率,做好选择体型较大,达100克以上的幼苗。投放是也要注意方法,娃娃鱼看似温顺,但其实它们的性格凶狠好斗,如果因食物缺乏而饥饿时,常常厮咬打斗,严重者会导致娃娃鱼死亡,所以投放是一定要暗生长阶段分类投放。

3、饲养

娃娃鱼食谱极为广泛,各种鱼虾,昆虫以及猪、羊、鸡的内脏即可成为它的食物,但是一定要新鲜的。由于娃娃鱼的特性,一般养殖户都在山区和人烟稀少地区养殖,所以为了解决食物来源,所以在养殖时会附带养殖一些小鱼小虾或蚯蚓、黄粉虫之类的。饲养要注意不让其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注意天气和水温的变化,观察它的摄食量,定时定期投喂。

4、管理

娃娃鱼养殖最重要的是水质管理,娃娃鱼对水质要求极为严格,喜洁怕脏,一般自来水都可能达不到它的养殖要求,需水质清晰、无污染的溪水和泉水最佳。另外娃娃鱼适合生长水温在16-22度,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娃娃鱼的生长,严重者会造成娃娃鱼的死亡。

以上是亲农网带来的娃娃鱼养殖技术,娃娃鱼养殖绝段时要注意病害的防治,要定时换水消毒,保证水质的清洁卫生。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上一篇:脆鱼养殖技术视频 脆鱼养殖技术视频教程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